小麦秆黑粉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2019-03-30 03:44郭士范
好日子(下旬) 2019年8期

郭士范

【摘 要】小麦秆黑粉病曾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病害,近年病情回升、局部为害严重。为持续控制该病严重流行造成的毁灭性灾害,本研究采用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药剂多点试验结果多重比较的方法,从目前推广品种(系)资源207份材料中,鉴选出高抗和中抗品种,‘晋麦31、‘晋麦32、‘晋麦33、‘临优145、‘临抗20、‘运旱618、‘运94-32、‘豫麦57、‘烟农19、‘郑麦9023、‘冀麦32等11个;利用3地区不同生态条件多重复鉴定分析方法,试验出可替代五氯硝基苯的拌种药剂类型有三唑醇、粉锈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等5种。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药剂拌种和选用抗病品种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可持续控制小麦秆黑粉病的流行为害。

【关键词】小麦秆黑粉病;抗病品种;药剂拌种;持续控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抗病鉴定材料:广泛征集各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系)资源207份材料。藥剂拌种材料:15%粉锈宁WP(亚太农用化学集团公司)、15%三唑醇DP(德国拜耳公司)、50%多菌灵WP(山东淄博黉阳化工厂)、70%甲基硫菌灵WP(日本曹达株式会社)、69%安克锰锌WP(美国氰胺公司)、20%五氯硝基苯DP(山西三立化工有限公司)。

(二)研究方法

抗病鉴定:试验地点选择在山东省闻喜县东社村严重发病地块进行。播前对供试品种(系)用小麦秆黑粉病菌接种,每品种种植1行,行长2m,行距0.3m,人工点播60粒,随机排列,3次重复。翌年小麦拔节抽穗后进行发病率调查。

药剂拌种:选用‘晋麦90号为试验品种。试验设3个试点,分别位于山东菏泽、临沂、德州三地,各记为A1、A2、A3;拌种量按种子量0.168%粉锈宁、0.25%三唑醇、0.1%多菌灵、0.1%甲基硫菌灵、0.5%安克锰锌、0.4%五氯硝基苯进行配比,以未拌种为对照,共7个处理,分别记为B1~B7。每试点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3.4m2,机播楼播种。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三)调查统计方法

抗病鉴定:采用刘惕若[11]制定的标准,以3次重复平均发病率为准,发病率1%~10%,一般产量损失率为2.7%;发病率10%以上,产量损失与发病率相等。高抗(HR),发病率为0;中抗(MR),发病率为4%以下;中感(MS),发病率5%~10%;高感(HS),发病率10%以上。药剂拌种:秋季播种15天、30天后,各试验点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分别查33 cm行长内的基本苗数、总茎数,取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原始数据;翌年春季小麦孕穗期各试点各处理进行发病率调查,每试点每小区3点取样,样段50cm行长,查总茎数及发病茎数,取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原始数据,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

发病率=发病茎数/总茎数×100%

防效=(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100%

将小区发病率作百分数反正弦转换,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为单因素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两因素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品种抗病性鉴定

供试207份品种(系)中,发病率为0 的高抗品种(系)有5个,占2.42%;发病率为0.1%~4%的中抗品种有6个,占2.90%;中感品种179个,占86.47%;高感品种17个,占8.21%。不难看出,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抗病品种资源比较丰富。

(二)药剂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小麦播种后15天(三叶期)、30天(分蘖初期)时,分别调查各处理基本苗数、总茎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重复间、处理间基本苗数和总茎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各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及分蘖没有显著影响。

(三)药剂拌种对小麦秆黑粉病的影响

将各小区发病率的转换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临汾、临猗、闻喜3个试点重复间均无显著差异,处理间F值分别为28.20**、47.72**和24.3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各试点试验控制良好,各药剂处理间有真实差异,可进一步采用新复极差测验法比较各药剂间的差异显著性。

在菏泽试验点,不拌种对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各种药剂拌种处理,说明6种药剂拌种都具有明显的抑制病菌作用,而不同药剂作用大小有差异。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和五氯硝基苯3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粉锈宁、三唑醇、多菌灵3种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发病率均显著低于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和五氯硝基苯,且与安克锰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临沂试验点,6种处理对秆黑粉病的药效都极显著好于不拌种对照。粉锈宁、三唑醇、多菌灵、五氯硝基苯4种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三唑醇和多菌灵的拌种效果最好,与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处理达极显著水平,而粉锈宁、五氯硝基苯处理次之,仅显著优于安克锰锌处理。在德州试验点,各种药剂拌种处理的发病率都极显著低于对照。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药剂处理在不同试点表现趋于一致,药剂拌种处理不会因试验地点不同而药效增减。但由于各试点小麦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具有相对差异,因而不同试点药剂间差异显著性不尽一致,因此,应进一步对3个试点试验结果进行联合分析,综合比较不同药剂的拌种效应,科学评价药剂的优劣。

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上述结果一致。各试点间(A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要是由于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造成的;药剂间(B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则是药剂拌种对小麦秆黑粉病菌的抑制作用产生的;试验地点与药剂拌种之间无互作效应。

6种药剂处理均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说明6种药剂拌种对小麦秆黑粉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药效优劣排序为三唑醇>多菌灵>粉锈宁>五氯硝基苯>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三唑醇拌种效果最好,与粉锈宁、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五氯硝基苯拌种达显著水平,并与后3种药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多菌灵次之,与粉锈宁、三唑醇差异均不显著,但极显著优于其余3种药剂;安克锰锌处理效果显著稍差,并与粉锈宁、三唑醇、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极显著优于对照,因而对小麦秆黑粉病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三、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目前推广品种(系)资源207 份材料进行小麦秆黑粉病菌接种,鉴选出高抗和中抗品种11份,分别为‘晋麦31、‘晋麦32、‘晋麦33、‘临优145、‘临抗20、‘运旱618、‘运94-32、‘豫麦57、‘烟农19、‘郑麦9023、‘冀麦32,可在小麦秆黑粉病高发麦区选择性种植;以中感小麦秆黑粉病品种‘晋麦90号为试验材料,利用3地区不同生态条件多重复鉴定分析方法,试验出可替代五氯硝基苯的拌种药剂,即三唑醇、粉锈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等5种,各药剂拌种处理均对小麦出苗率及分蘖没有显著影响,在临汾、临猗、闻喜3个试验点,对小麦秆黑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2.7%~100%、89.2%~100%和66.5%~100%,与不拌种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在小麦秆黑粉病频发区于拌种时交替使用。

小麦秆黑粉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带菌种子、土壤和粪肥,小麦播种后,病菌在幼苗出土前侵入幼芽鞘,一年只侵染一次,芽鞘超过4mm时,病菌就难以侵入,因此,种子药剂处理十分重要。中国历史上曾使用砷制剂、硫磺、汞制剂,取代苯类、醌类等,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高残留、致癌、致畸等问题,已经被淘汰禁用,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三唑类内吸广谱杀菌剂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或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