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刘传龙的五部歌剧作品:《青山烽火》《刘三姐》《玉堂春》《木兰》《白毛女》的灯光设计。
[关键词]灯光设计;刘传龙;《青山烽火》;《刘三姐》;《玉堂春》;《木兰》;《白毛女》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9.05.016
编者按:
刘传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灯光设计、舞台美术部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第七批援藏干部(原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
主要灯光设计作品:歌剧《刘三姐》《玉堂春》《青山烽火》《木兰》《白毛女》、舞剧《恰同学少年》《太阳的女儿》《百鸟衣》、歌舞诗《天上西藏》《九州花儿美》《守望》、情境歌舞《四季情韵》《一路风情嘉年华》《风情东南亚》、音乐剧《魔幻阿凡提》、川剧《夕照祁山》《岁岁重阳》《还我河山》、花灯剧《走婚》等。
本期主要欣赏其五部歌剧作品:《青山烽火》《刘三姐》《玉堂春》《木兰》《白毛女》。
歌剧是以音乐表达为艺术主体,融音乐、文学、表演、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歌唱性是歌剧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主要特征,是灯光设计构思中的首要依据。舞台灯光从戏剧情节出发,配合音乐及舞美的形象,以音乐的完美表现为主,随着音乐情感、戏剧时空、环境气氛、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而转换,声光同步,创造歌剧美的意境。
歌剧灯光设计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光源的方向性,渲染舞台空间和外部环境,点睛之笔,光景合一,光入画境。灯光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创造出准确典型的情感气氛,情景交融,视听合一,光入情境。灯光追求写实基础上的写意表达,个人风格的灯光视觉表达和歌剧的内在精神气质融为一体,震撼心灵,光达意境。画境、情境、意境带大家走进歌剧艺术的殿堂。
歌剧《青山烽火》
中国歌剧舞剧院、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联合创作,2018年首演
作曲:张巍
编剧:董妮
导演:沈亮
指挥:金刚
舞美设计:周英
灯光设计:刘传龙谭泊宁
服装设计:陈晓君
造型设计:方绪玲
音响设计:周长海
视频设计:王荣超
歌剧《青山烽火》以民族歌剧的形式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发展、坚持斗争和最后胜利的历史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舞台美术以雄壮粗犷的大青山作为舞台主意象贯穿始终.结合典型道具、背景视频的变化,巧妙地营造了各个战斗生活的场景.风格统一.气势宏大。
灯光用光着重突出歌剧人物的立体感、景物的厚重感,以及服装的质感,对中性景的处理大胆留黑,力求一景多变,充分发挥了其在戏剧中的表现性特长,既塑造了环境、时空的流动、场景的转换、渲染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又推动了民族歌剧的革命和英雄的音乐性表达,在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现处理上,使灯光语言具有很强的渲染力和感染力,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很好烘托了“缅怀抗战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主题思想。
歌剧《玉堂春》是对戏曲经典题材的大胆创新和全新解读,“苏三起解”“三堂会审”“囚牢私会”……音乐将歌剧的品格和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剧舞美以“大写意”的风格为基调.提炼内涵来结构空间意向.巧妙运用大纵深台阶,既考虑到演员、群众、合唱队等大场面的空问层次,具有空间感和高度,又方便扩声。
灯光运用细腻的“高级灰”色调.简洁高雅,克制沉稳,恰当表现了青楼、公堂、囚牢等大众想象中的空间环境.在情境中重点突出音乐意境。空问光区的分割和前后层次.细致合理、灵动巧妙.配合创新性的导演手法,强化了时空转换和戏剧矛盾。高色温的脚光多次贯穿使用,充满阴森压迫感。在情节高潮处.红白色调的对比渲染,通过灯光的情绪和节奏的转化来表达意境.极具视觉震撼。戏剧性、叙述性、抒情性高度协调.创新了歌剧美的意境和品位。
歌剧《木兰》
江苏大剧院出品
2017年第三届中国歌剧节首演
作曲关峡
编剧刘麟
指挥:莱夫·希尔格斯坦
导演李福祥
舞美设计:尼科拉鲁伯特里
灯光设计刘传龙
服装设计强卡洛科理斯
服装监制莫小敏
造型总监莽珊珊
视频设计隋洪业
歌剧《木兰》取材于家喻户晓的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唱词韵味独到,音乐歌唱走心,成为中国新歌剧创作的典范。舞台设计以西方舞台美术的视角创新梳理东方传奇,弱化了年代和背景环境.运用层级而上、直达天幕的台阶和层层环绕的麻绳幕,与多媒体投影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变的戏剧时空。
全剧灯光与人物的结合、情与景的营造,极力渲染诗意化,大量运用侧光、侧逆光.塑造合唱和舞蹈演员群体场面,以逆光突出台阶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勾勒突出主要人物,灯光伴随着音乐渲染而出.映入观众眼帘的是月光下女儿家的秀美.是仗剑出征的巾帼豪气,是静寂夜晚的亲人呼唤.是血色黄昏下的战士群雕,是冽冽旌旗的血染决战.是战争四季的残酷轮回,是光明太阳下的和平颂歌……每一幅画面都如同一幅油画,厚重而又凝练有质感。一幅幅画面构成流动的史诗.大气磅礴.张力十足。
歌劇运用舞蹈语言讲述故事,同时也提高了观赏性.灯光在这种场景中也是可以大笔泼墨.着意渲染,但是要注意整体.联系前后情节来调节戏剧节奏和氛围,切不可使舞蹈场面过碎过俗,色彩过艳过杂。
歌剧《白毛女》
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排2014年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首演
作曲马克张鲁 瞿维 刘炽 焕之向隅 陈紫
编剧延安鲁艺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
指挥刘凤德
总导演:张奇虹
舞美设计:金卅
灯光设计刘传龙
服装设计:阳东霖
造型设计:莽珊珊
歌剧《白毛女》通过杨白劳和喜儿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
导演在创作之初确立了守本创新的原则,舞美设计避开完全写实的风格,在背景中寻找到华北群山的地理特征,加入了版画元素,并以此风格塑造了破墙矮炕的杨白劳家、奶奶庙、芦苇荡、山洞,又以高大的整面窗为基础表现地主黄世仁家,突出了中堂挂画“下山虎”的形象。
灯光依据演出的主题内容和风格体裁等需要,在剧中抓住象征性形象,做夸张突出处理.随着情绪进行变化,一步步加深“下山虎”残暴吃人的压迫感和恐怖感,以渲染气氛,抒发戏剧的思想情感,把观众带入剧中的主观情感的氛围之中,使观众对故事情节发展和戏剧环境有身临其境之感,达到传惰达意的艺术效果。尾声,群山中一轮红日升起,横扫一切封建压抑阴冷,起到了戏剧转折和点睛主题的效果。
(编辑:常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