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札记:香蕉船来的日子

2019-03-30 03:14汤惟杰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虹口永安香蕉

汤惟杰

从上海大厦东侧沿大名路往北走,路西一排过去,是不知哪年就开了、也许招牌哪年就换了的“村夫烤鱼”“湘雅阁”“火锅四川烤鱼”“上海特色小吃”……隔着大名路,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浦江饭店,最早叫礼查饭店,它不仅曾是上海第一家西式高级旅店,还在122年前放映了沪上第一场电影。一年前,这里变身为中国证券博物馆。再走两步,左手就是一条小横马路,你人在它东头,西头通吴淞路。

这条小横马路就是福德路,不过一百米。如今街北边是家化金融大厦,寒假里走过此地,依稀有些印象,以前应该专门来过此地一回,什么缘故到底记不起来了。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此路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此地有粤地商人开的水果行、地货行数十家,福德路一度是上海人口中的“广东街”。那个年月香蕉在江南一带还相当罕见金责,广东商贩把一船船香蕉运到上海,就在离此地不过两三百米的苏州河边,售给福德路上的广东水果行老板,为了保鲜,香蕉启运时还是生的。

不妨假想,香蕉船来的日子,苏州河两岸的本地人会看到停靠在岸边整船奇异的果实,一串串弯垂的青绿玩意,途中有些被焐熟而带了些浅黄,散发着陌生好闻的气息。船上跟岸上讨价还价的双方,都操着本地人不懂的口音。过不了多久,这些大串的果实便在福德路的行栈里加工成熟,青绿变成嫩黄,分销到全上海甚或临近城镇的水果摊、水果铺上……

运到上海的不止是香蕉,这些广东人里头,对水果之外的事物感兴趣的也大有人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东海南文昌籍的宋嘉树被美国教会派回中国传教,两年后他与住在虹口朱家木桥的本地教徒倪桂珍结婚。因薪水不敷家用,宋嘉樹改教阶为本处传道,不再领取教会薪水,亦可不受其差遣。他与妻子在家中自办印刷所,承印《圣经》和《万国公报》,因以致富,他们夫妇在朱家木桥(今东余杭路)新建了宅邸。他的印刷所还为海外的华人政治组织印制宣传品,这些组织的领导人,也是宋嘉树的朋友,叫孙文,后来成了他的女婿。

也许,香蕉交易中心的商贩和临时大总统的岳丈都是特例,而四川北路永安里的广东人,倒是标准的沪版广东人样貌,这一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建于1925年,共有187个居住单元,较之于老式石库门建筑,它营造上采用了现代机制砖,天井围墙减低,卫生间配有三件套洁具,起居室还专门设计了壁炉……永安公司兴建此里弄原为出租盈利,抗战胜利后其中一批住宅被永安公司用作中高级职员宿舍,而整条里弄近半数住户为广东籍人士。他们在本地住户中,—般均有着更为良好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薪酬待遇,当然也享受了更宽敞的居住空间(1948年统计数字为人均14.5平方米,而当时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和生活质量(四成家庭雇用了保姆)。

如今走在四川北路上,不会有太多的人会想起,这里曾走着吴研人、胡蝶、阮玲玉、简照南、简玉阶。在1930年前后,每一百个虹口人中,就有17个籍贯是广东,而虹口一度被称作“广东人的第二故乡”。

在70一代的虹口人印象中,皇上皇食品店、新亚早茶和广茂香烤鸭是为数不多的岭南余响,至今记得这家名字古怪的食品店里,有卖当中嵌了一颗半透明猪板油的鸡仔饼。不过如今,它们全像苏州河中的香蕉船,不知去往何处了。

猜你喜欢
虹口永安香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快手香蕉饼
最萌感谢信
美丽的永安溪
双面爱人
瓶里有香蕉
香蕉
虹口三至喜来登酒店推出明悦礼盒专柜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