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淼 侯亚红 徐方姝 明惠青 吴晓宁 张静
摘要:旅游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预警是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者、旅游行业和旅游服务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景区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和计算机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公众旅游气象信息感知程度较好,游客对旅游气象服务满意程度较高;(2)道路交通安全和身体健康风险成为出游安全与旅行风险的主要关注点;(3)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性格类型影响旅游气象服务评价和旅游风险感知程度。
关键词:旅游气象服务;风险感知;调查
引言
旅游与气象关系密切[1-4]。旅游气象信息服务是指由气象行业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各级旅游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及其加工后的各种实用指数预报产品、实况观测资料和气象灾害信息等[5]。近年来,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表现出逐渐精细化、强针对性等特点,如旅游天气指数预报[6],旅游出行线路天气预报、旅游交通(主要是公路)气象预报[7]。由此而来,旅游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逐渐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8-9]"旅游气象信息服务的有效性特征既可以通过理论估算获得,又可以通过对受众的调查获取,且后者更为直接和可信[10-11]。
本研究以植物园(辽宁沈阳)、青岩寺(辽宁锦州)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旅游气象信息服务感知)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获取公众对于文化性景区旅游气象服务的一般性评价和对于旅游气象风险的主观感受,为提升旅游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提高游客旅游风险感知能力提供参考[12-13]。
1 问卷设计
“旅游气象信息服务感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游客个人信息(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性格类型、居住地)、旅游气象信息服务感知(信息渠道、天气预报、旅游指数)和旅游气象安全感知(气象灾害、旅游风险、服务评价)三部分,具体设计的问题见表 1。
运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电子化和数理统计分析,其中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居住地用作问卷代表性分析,性別、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性格类型和居住地用作影响因素分析。
2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2.1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本研究于2018年 9 月24-26日对景区游客开展“旅游气象信息服务感知”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75份,收回问卷 1705份,有效问卷 157 份,有效问卷率为89.7%。对问卷中调查量表的效度分析采用Alpha信度系数法,结果表明总体信度系数为0.714,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
效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513>05,Bartlett检验的伴随概率 P 为 0.000<0.0001,问卷的总体效度可以。
2.2游客背景属性分析
被调查游客中,男性 70人,女性 87人,男女性别比为 1:1.2;年龄以18-45岁为主,共 100人,占总数的63.7%岁和45-19岁和 60以上分别占 26.1%和10.2 %,无 18 岁以下游客。职业方面,被调查游客以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旅游从业人员为主(景 区 管 理 人 员),二 者 合 占 总 数 的67.5%;学历为专科及以下的占 58.6%,本科占34.4,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51.6%的游客居住在本省,48.4%为外省游客。
总体来说,本次抽样调查的游客性别比较为合理,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相对均匀,游客工作性质无显著的特异性,本省与外省游客比例相当,抽样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公众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旅游者对于旅游气象信息服务和旅游风险因素的感知状况。
2.3旅游气象服务感知分析
(1)气象服务渠道
游客获取旅游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有:电视(天气预报)、报刊(今日天气)、互联网(中国天气网)、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及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心等。被调查游客中,38.2%关注电视,4.5%关注报刊,54.1 %来源于互联网,16.6% 来源于社交软件,10.8%来源于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心,5.1 %来源于其他渠道(如朋友聊天、收听广播等)。
考虑游客个人因素,旅游气象信息获取渠道不存在性别、职业和性格类型差异。年龄和居住度差异存在于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心渠道,前者表现为 45 岁及以下游客中仅0.7%关注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心气象信息,而46岁及以上游客有17.5%关注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心气象信息;后者体现为外省(市)游客运用本渠道的比例是本省游客的2倍。
学历对于互联网渠道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学历的增加,互联网旅游气象信息获取率逐渐增高,专科及以下、本科、研究生及以上获取率分别为:44.6 %、64.8%、81.8%;),婚姻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互联网渠道(即未婚和已婚无子女游客70 %均关注互联网气象信息,而已婚有子女游客关注率为46.2 %;月平均收入对于电视渠道有所影响(即关注电视天气预报的游客中46.7 %为月收入 3000元以下,38.3 %为月收入3000g-5000 元,15%为月收入50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体关注人群较少的报刊渠道中,关注人群中85.7%是女性,85.7%的年龄介于 15-45岁之间,71.4%学历是专科及以下,100% 是月收入 5000元以下,57.1 % 是理智型性格,71.4%是本省游客。
(2)旅游天气预报
通过“在游览景区前,您是否查询天气预报”和“旅游景区天气预报对您出行的影响有多大”两个问题,来反映游客对景区和出行线路旅游天气信息的感知状况。75.2%的游客出行前均查询或了解景区天气情况,24.8% 的游客不是很关注天气预报;75.8%的游客认为天气预报对旅游出行有 影 响,且 28%的 游 客 认 为 影 响 很 大,24.2%的游客认为天气预报对于旅游无影响或影响不显著。
个人因素方面,性别、职业、学历、月平均收入、性格类型对于是否查询天气预报无显著影响。年龄在60岁以上游客天气预报查询率约为60 岁以下游客的 2倍(前者为43.8 %,后者平均为22.7%);婚姻状况中已婚有子女游客关注天气预报比例显著高于未婚和已婚无子女游客(在关注天气预报的游客中 71.8% 已婚有子女)"外省市游客关注景区天气预报比例稍高于本省游客,前者为28.9%,后者为20.9%。
天气预报对旅游出行的影响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月平均收入、性格类型和居住度的游客无明显的感知差异性。职业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对天气预报影响的关注率较高,为 78.1 %;学历较高游客认为天气预报对出行的影响较大(即 68.5%的专科及以下游客认为天气预报对旅游出行有影响,本科学历游客认同率为85.2%,研究生及以上游客则高达 90.9%)。
(3)旅游气象指数
旅游指数,又称旅游气象指数或旅游天气指数,是气象部门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结合气温、风速和具体的天气现象,从天气的角度出发给市民提供的出游建议"一般天气晴好,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最适宜出游;而酷热或严寒的天气条件下,则不适宜外出旅游。
本次调查通过“您是否听过或查询过旅游气象指数”和“您认为旅游气象指数的参考价值如何”两个问题,来反映游客对于旅游指数的感知状况。63.7%的游客在出行前会查询或关注旅游指数,36.3%的游客不知道或没有取得获取旅游指数;91.1%的游客认为旅游指数具有参考价值,且44.6%的游客认为参考价值很大,仅 8.9 的游客不以为然。
关注旅游指数的游客中,67.0% 的年龄为 45岁以下,69.2%的学历为本科及以上,72%的婚姻状况为已婚有子女,60%的性格类型为理智型,而性别、职业、月平均收入和居住地无显著性差异特征。旅游指数的参考价值方面,100%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游客认为旅游指数参考价值较大,其他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特征。
2.4旅游气象安全感知分析
(1)旅游气象灾害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安全的感知极为重要,逐渐成为旅游出行决策因素之一。灾害性气候和天气现象会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影响旅游过程和旅游效果。本调查通过“在影响旅游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中,您最关注的是哪些”和“在旅游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中,您最担心的是哪些”两个问题,来反映游客对于旅游气象灾害的感知状况。
在影响旅游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中,58%的游客关注空气温度,13.4%的游客关注相对湿度,15.9%游客关注风速风向,22.3%游客关注大气能见度,29.3% 关注灾害性天气"在旅游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中,26.8%的游客担心气温骤变,12.7% 的游客担心空气干燥,52.2%的游客担心大风沙尘,35.0%的游客担心闪电雷击。就植物园和青岩寺景区而言,空气温度是游客最关心的气象要素,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的变化;其次是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大气能见度对于交通出行和旅游观景的影响。大风沙尘是景区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其次是閃电雷击和气温突降,冰雹和积雪也是景区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关注灾害性天气的游客中,67.4%是女性,65.2% 是45岁以下;学历结构中,本科及以下游客关注率为27.4%。研究生及以上游客为54.5%。
实际调查中,不少游客反映天气预报中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对于旅游出行和景区游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目前发布的预警限于地区范围,景区尺度上的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尚未建立。
(2)旅游风险因素
旅游风险是对旅游安全的定量化表征,游客对目的地的风险感知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购买意愿[14-15]。旅游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游客对旅游风险的极度敏感性,而旅游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又要求游客对目的地环境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16]。本调查设置“通过游览景区,您认为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和“您认为旅游存在的潜在风险有哪些”两个问题,来反映游客对于旅游风险的感知程度。
在旅游景区不安全因素感知中,38.9 % 的游客关注 交 通 因 素(如 交 通 拥 挤、安 全 事 故),35.0%关注自然或人为灾害(如地震、大风沙尘、落石、火灾),10.8%关注社会因素(如文化冲突、民风彪悍)18.5%关注旅游服务质量(如食品、住宿、游览、购物、娱乐),17.2%关注其他不安全因素(如景区拥挤#虚假信息等);在常见的旅游风险类型中,29.3%的游客重视身体健康风险,10.8% 重视经济财务风险,18.5% 重视旅游绩效风险(即性价比),26.1 %重视旅游设施设备风险,27.4%重视其他风险(如落石、迷路、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等)。
个人因素对旅游安全与旅游风险感知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年龄对旅游不安全因素 和学历对旅游风险感知的交叉分析统计加以说明。由于本次抽样调查对象中无 18 岁以下游客,故而年龄被划分为三个范围。45岁以上中老年人关注交通安全的比例较高,尤其是62.5%的60岁以上游客认为交通安全是旅游最不安全因素;对于灾害因素的关注呈现出45岁以下和 60岁以上两个游客群体较高特征,而对于社会因素和旅游服务均呈现出 45-60岁游客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群体的特征。
学历因素对于游客感知旅游风险的影响较为明显,如经济财务风险和旅游绩效风险两项,随着学历越高关注程度越大;对于身体健康风险则表现出相反特征,即随着学历增高关注程度下降,学历因素对设施设备风险的影响差异相对不大。此外,关注交通安全的游客中,43.1%为本科及以上学历,47.4%月平均收入 5000 元以上;关注自然或人为灾害的游客中,43.8%为60岁以上老年人,36.9%为本科及以上学历,35.7%为已婚有子女。关注身体健康风险因素的游客中,62.5%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其他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