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从容
阅读的本真是什么?大冶教研室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阅读生成性教学的主要策略》做出了探索性的引领。其过程指向人的个性化和现代化,具备以下几个闪光点:
阅读教学的生成性特征是有效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炼了生成性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开放性,把握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参与广度、参与深度、参与的灵活度、参与的效度)进行科学化探索。在参与广度上,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质疑点随机生成,让每一名学生都敢说;在参与深度上,如《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教学中,教师着力创设平等民主氛围,引出学生的争论点,再让学生用背后的依据或现实来佐证,反复品读,有所发现;在参与的灵活度上,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挖掘出学生的错误点,并提供支架让学生互相发现、互相借鉴促生成;在参与的效度上,如《海底世界》一课教学中善于抓住意外点创造生成,不是追求标准答案,不是简单否定,而正是心中有课标的引领,才得以理性地引导学生“条条大道通罗马”,帮助学生从意外中真实、具体地发现生成的现实存在意义。
难能可贵的是,本研究把握这四个基本特征开展相关的课堂诊断,进一步佐证了该研究的效度。当然,在诊断工具的开发上,还可以基于问题的解决让诊断研究日常化。
阅读教学生成性策略具有科学性。回顾大冶市到整个黄石市的探索之路,紧紧把握学科课标来探索生成性策略,让课堂教学生成有了方向和具体目标,也让生成性诊断有了基本的定位和核心引领,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也不是因为生成而生成。与此同时,基于课标的课堂生成教学策略、课堂诊断研究策略进一步体现了国家课程到校本及师本课程的探索路径。
其次,本研究从教学的原点出发,突出学生主体促生成。这里关注的是主体的阅读思考广度、深度和体验发现的灵活度,有的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采取补白探索法(如《迟到》),有的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采取体验探索法(如《矛与盾》),在日常教学中,更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观察中把握教学生成点采取积极转化法。
再者,本研究把握教学的本质,关注非线性的教学流程,通过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实现自我意义的最大生成。阅读支架有关键语句、问题、图表,还有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建立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突出阅读思维训练的过程,借用思维导图让思考成为看得见的过程,让方法或观点成为共同描绘的地图,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阅读教学生成性探索具有可推广性。本研究借鉴了黄石市课堂诊断技术,在诊断内容和量表开发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使生成性教学的效度更为明顯。难能可贵的是,该研究立足常态,以校为本关注教师发展,采取课例诊断与专家对话相结合,以先导小组的层级示范带动面上推广的方式,进行了省市区校四级互动。为此,整个研究遵循设计、实施、诊断与再设计的行动研究路径,凸显了技术支撑,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研究在后续的推广中,还可以就支架式教学生成策略作进一步提炼。
(作者单位:黄石市教科院)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