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宇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信息披露,其中,业绩预告信息披露能提前释放业绩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成本,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业绩预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市场反应的关系,笔者整理文献,总结归纳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整理现有研究对于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反应的研究成果,同时仔细回顾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以后可以研究的方向。
一、关于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内涵
对于业绩预告的概念,国外学者Softer、Thiagarajan和Wahher(2000)对业绩预告的定义是:“业绩预告指的是公司管理人员在定期财务报告正式对外公布之前,自愿向公众披露本公司报告期内业绩的暂定数”。
(二)影响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因素
关于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对业绩预告披露动机的研究,国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而国内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强制要求披露业绩预告,少部分是自愿披露。而学者认为披露更多的业绩信息能提升公司股价,从而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著名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业绩预告披露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公司对业绩预告的披露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信息不对称程度,还有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企业规模、股東权益、投资者关注程度等因素,而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披露风险不会影响业绩预告披露。
二、关于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一)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反应
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关于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问题,而研究均表明业绩预告是具有信息含量的。
Ball和Brown(1968)最早开始研究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他们选取纽交所261家上市公司在1957年至1965年披露的业绩预告为样本,通过符号检验法发现会计收益信息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波动显著相关,即会计收益信息具有信息含量。
而在国内,赵宇龙(1998)选取了123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数据,对未预期盈余与股票超额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披露盈余信息之后,股票超额报酬率会随着同方向同性质变化,这与说明会计盈余信息具有信息含量。
1.不同消息类型的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国内外对不同消息类型对资本市场反应的研究很多,总结下来就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对股价的影响。在信息含量方面,学者认为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具有信息含量,但是在反应强度方面,结论却不统一。一些学者认为坏消息的市场反应强度更大,像Kothari、Shu和Wysocki(2009)以季度业绩预告为样本,得出坏消息的市场反应强度比好消息更强。乔君,宋海燕(2012)选取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494份年度业绩预告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业绩预告之间的市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市场对好消息的市场反应比对坏消息更强烈。
2.不同预告形式的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业绩预告的披露形式有点估计、区间估计、最小值估计和定性描述,其预告的精确度逐渐下降。Baginski等(1993)认为点估计比其他预告形式更具有信息含量。但是Pownall、Wasley和Waymire(1993)等却认为不同预告形式的信息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即不论是点估计、区间估计还是最小值估计,对市场反应没有显著差异。我国学者杨德明和林斌(2006)等认为定量形式披露的预告比定性描述的预告能引起更大的市场反应。市场对定量披露好消息的反应比对定性披露坏消息的反应更强烈,但是对定性方式披露的坏消息比对定量方式披露的坏消息的反应更激烈。
(二)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与分析师行为
业绩预告与分析师行为概括来说就是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与分析师预测会相互影响。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分析师也会根据披露的预告内容及时对业绩预测进行修正。而管理层也会因为分析师对公司业绩预测的程度选择是否发布业绩预告。Baginski和Hassell(1990)认为当管理层披露业绩预告之后,分析师会持续跟进业绩预告,并对预测进行修正。
(三)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与投资者行为
业绩预告信息与投资者行为研究是为了检验投资者能否识别业绩预告信息,即投资者是否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检验业绩预告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此外还可以检验投资者对业绩预告的关注度。结果表明投资者能识别业绩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冯旭南(2014)根据百度指数,结合业绩预告信息,证明了中国投资者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尤其是在预告披露当日,投资者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强。但是冯倩倩(2015)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信息关注程度不够。所以我国投资者应加强对业绩预告信息的关注,更多了解公司业绩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决策。
三、现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纵观业绩预告与资本市场反应相关的研究,关于业绩预告内容的研究并不丰富,大多只是探讨了当期业绩预告的准确性情况及披露质量,对所有业绩预告信息的分类研究仍较少。此外,对业绩预告可靠性、证券分析师对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业绩预告制度实施较晚,所以对于业绩预告制度本身及业绩预告实施情况的研究仍需深入。
(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未来学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强业绩预告与资本市场反应的相关研究。首先,丰富业绩预告的内容,完善业绩预告信息内容的分类,增加对业绩预告可靠性的研究,分析业绩预告可信度与市场反应的关系;关注业绩预告变脸及后期业绩修正对市场反应的影响。其次,增加对业绩预告制度本身及其实施情况的研究。对比国内业绩预告制度与发达资本市场上的业绩预告制度,并进行改进。最后在研究方法上,基于事件研究法,多采用建立回归模型来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