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维
【摘要】该篇文章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革新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下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必须要重视以下几点:1.接着完善制度;2.在恰当的时间将人民币世界化的因素注进其中;3.提高对人民币汇率走向单边预期的指引和管制的关注度,同时对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给出了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路径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历程
(一)双轨制时期(1981~1993年)
我国从1981年起实施汇率双轨制,此时的贸易外汇是1美元换2.8元人民币,官方汇率是1美元换1.53元人民币。两类汇率同时出现既导致国内外汇市场的价格消息不可靠,又造成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把贸易汇率当成是对出口创汇的补助,故部分发达国家接二连三地提出增加我国出口商品关税且多增销售税的要求。所以,我国在1985年到1991年再次实行单一汇率制,官方汇率由19984年七月的一美元换2.30元人民币降低到1985年一月的一美元换2.80元人民币,接着又降低了许多次。然而调剂外汇的交易因留成外汇的提高而变多,美元汇价也增大了,所以现实中新的双重汇率。到1993年底,人民币于美元官方汇率是5.8元,于调剂汇率是8.7元,双轨制的很多问题由此暴露了出来。1993年十一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明了一个革新方向,即“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使此方向得到实现,我国政府把官方外汇市场跟内部结算市場归到同一轨道,正式革新汇率形成机制。
(二)监视美元的并轨制时期(1994-2005年)
人民币汇率于1994年一月一日得到并轨,我国正式开始这项把市场供求当成基本点,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时,国内实施强制结售汇制,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要借助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供求,商业银行借助银行间外汇市场实施交易,由此得到人民币市场汇率。我国外汇储蓄于1994年到1995年起迅猛提高,人民币汇率提升,由一美元换8.7元,提高到一美元换8.30元。1997年,亚洲遭受金融危机,中国保证人民币不会降低价值,还是大概一美元换8.27元人民币,使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伤害降到了最低。然而约六年(1998到2004年)的汇率基本不变,造成汇率没有太大的弹性,使外汇储蓄迅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跟因购买外汇而引进的流动性实施冲突,借助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停止流动性,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保障。此时人民币估值相对不高,世界上声明要再估人民币汇率。
(三)依照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2015年)
自2005年七月起,我国实施把市场供求当成基本点、依照一篮子货币实行调节、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也就是依照货币篮子里每类货币的应用度和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度赋予它权重,然后依照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值实施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每个层次慢慢深入革新,人民币汇率实施依照一篮子货币而非看着单一货币实施调整,人民币汇率由此不会被低估,汇率浮动范围变广,汇率弹性变大,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本次汇率革新也确定了以中间价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中国依靠这次的汇率革新,促进国内利率市场化、人民币世界化和外汇市场的规范化等方面的革新。
(四)完善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2015年~)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8月11日公开改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消息,做市商依照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整体参考外汇供求状态和世界主要货币汇率的改变,给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供应中间价报价。该措施让人民币换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有更加市场化了,越来越可靠地折射出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8·11”汇率革新后人民币汇率并非看着单一美元,而是采用一些主要货币,给予它们合理的权重,得到货币篮子。由此观之,“8·11”汇率革新使以往一段时间中间价跟市场汇率一直不符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使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越来越市场化且越来越基准。自“8·11”汇率革新起,人民币汇率由贬值再到升值,市场供求越发紧密关系到人民币汇率的综合方向,双向波动趋势得到强化,与我国汇率市场化革新的最终目的相符。今后,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革新、继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双向波动将属于正常情况。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将人民币世界化因素汇进汇率形成机制,导致人民币定价体制分裂
第一,离岸跟在岸的人民币汇率间存在套利空间,若离岸人民币价格比在岸的低,资本投资人会在离岸市场卖掉外汇、买进离岸人民币,然后在国内卖掉人民币和买进外汇。很多离岸人民币于在案市场实施购汇,使离案人民币的储蓄变少,使在案市场的外汇投机性需要越来越高,导致一定程度上伤害外汇储蓄。第二,市场参与人一般把离案市场的改变当成是人民币汇率改变的先兆,若离岸市场在定价方面的影响比在岸的高,在案市场的升值或贬值的单边预料会变得严重,导致越来越不容易实施央行的预期管理以及宏观调控。
(二)汇率形成机制没有权衡预期因素,造成对付单边预期的力量不足
自1994年起,这20年来,市场基本预期人民币单边升值;”8·11”汇率革新以后,市场持续预期人民币单边贬值。参考近年的状况,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一直在,有可能还会被强化;加上应该开始脱欧,欧元遭受打击,资本流动具有追求利益逃开害处的特性,而且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高程度降税,提出大范围基建投资的安排,使海外资本回流,世界的资本流向美国是一种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许人民币贬值的预料会长期及单边。所以,有必要把单边预料因素汇进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对付人民币汇率单边预期的力量。
(三)银行结售汇制度依然存在改善的地方
中国结售汇制度大多提供给实体经济跟企业,把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当作是结售汇中介服务机构,央行严格管理外汇特定银行拥有结售汇额度。所以,可把企业“走出去”跟“一带一路”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商业银行的角色得到改善,合理放松对商业银行结售汇头寸的管制,依照形势的走向去调节金融机构的结售汇头寸,进一步提高在岸市场外汇交易额。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减少单边预期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
1994年汇率升值以及这些年贬值的预期,不仅使央行货币政策越来越难实行,还消极影响着汇率形成机制的革新。以人民币升值为背景,企業持外汇收入,一般采用早收汇、早结汇,不断增加外汇储蓄,进而加强升值预期;但是在当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情况,企业一般采用晚收汇、不结汇,很难提高外汇储蓄,但是外汇储备的降低一般被市场认为是人民币快要贬值,使贬值预期得到加强。所以,有必要指引和管制预期的形成,使汇率形成机制的“有管理”得到深化,在其中注人“预期的指引跟管制”,尽量不要出现长时间的汇率单边发展方向的预期。细细来说,第一,在形成预期时要多对每个关联到外汇市场的因素进行剖释,要对长短期决定汇率的市场力量还有政策进行综合且多层面的剖释;第二,要让市场恰当指导汇率双向波动特别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
(二)完善革新,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必须完善银行结售汇制度,让人民币汇率可以越发真实折射出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批准商业银行得到外汇空头,当出现汇率风险的情况,参照市场如何改变和预期去自主解决结售汇、调节结售汇头寸。接着要恰当调节人民币基准汇率,深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2915年八月,央行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由一美元换6.12元人民币改成一美元换6.4元人民币,仅三天中间价就贬值了百分之四点六。就算这次贬值是因为外汇市场的一同驱动,凸显了市场的决定性力量,然而人民币的高程度贬值使世界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加强了,让人民币汇率单边的发展变得更加严重,造成后面出现多次集中迅猛的贬值,让“有管理”越来越难得到实现。所以,将来要让一次性就人民币对主要货币高程度升值或贬值的情况不再出现,要在正常状态下,借助已建立的汇率形成机制去折射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减少对人民币单边发展方向的负担。
(三)深入开放,慢慢促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参考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三元悖论理论,不能够一同达到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平稳及资本流动不受约束这三种目的,仅可以把其中两个当成经济政策目标。于中国来讲,现在持续着货币政策的独立以及汇率的平稳,没有追求资本流动的无约束。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要想让人民币走向世界,要实现资本流动的不受约束性,更要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所以,笔者觉得中国以后的政策目标要朝着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跟实现资本自由流动的方向走,舍掉汇率的平稳,也就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朝着有管理且由市场主导的浮动汇率制方向改变。
(四)主动稳定实现人民币走向世界,把它当成世界汇率形成机制趋同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要接着满足市场需要,主动促成人民币走向世界,不违背实需原则,将跨境收支中对人民币的现实需求当作出发点,允许企业选取跨境收支币中;把中国附近的国家、以往的贸易伙伴国、“一带一路”沿路国家当成重点,增加人民币在世界贸易结算里的应用;慢慢形成世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的统一结构,找办法对付离岸、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套利套汇活动;使在岸人民币市场范围广、市场供求基础好的优点得到凸显,加大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影响度,降低离岸人民币汇率指引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