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障碍与路径分析

2019-03-29 12:03郑勇邓微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郑勇 邓微

摘 要:本研究从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革命文化的内化、先进文化的践行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剖析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障碍,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路径。拟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文化自信有根可养;多途径提高革命文化的内化度,使文化自信有枝可依;努力推动先进文化践行度,使文化自信有花可观。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知积极性、营造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鼓励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和发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发挥大学生建设文化强国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作用。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是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脊梁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需求,是提升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研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树立的障碍与路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以及学生对三种文化的认同、内化和践行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交叉对比,以期找出最佳路径。

一、概述

(一)文化自信的含义

查阅文献可知,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最早提出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及文化自信,十九大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鉴于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文章对文化自信概念的界定将引用刘林涛学者的观点:即“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

(二)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抵御国外不良思潮入侵的坚实后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文化,树立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我国革命文化的内化;有助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我国先进文化的践行和发扬。

二、内容分析

本研究以重庆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4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部分,通过访谈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走访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当面发放和委托发放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每所学校250份),回收问卷920份,回收率92.0%,有效回收率92.0%。经相关专家评审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得出,问卷有效性较高,R=0.82,问卷达到研究需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符号之一。笔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喜欢过的中国传统节日选项中,按降序排名为,春节、中秋节、国庆节、七夕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在你最想过的中外节日选项中,各节日的占比分别为,春节(90.2%)、国庆节(60.9%)、中秋节(87.2%)圣诞节(62.5%)、愚人节(42.6%)。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选项中,应该继承和弘扬(70.8%)、欠缺氛围和宣传(80.2%)、无所谓(30.6%)。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高度认同,少部分大学生保持中立,态度模糊。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内化

我国的革命文化即五四运动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文化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所谓对革命文化的内化,即用革命文化的精神武装新时代大学生的头脑。通过“红船精神”引导学生去创新,通过井“长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通过“遵义会议精神”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大学学习生涯,通过“延安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和服务于人民的意识。最终使中国革命文化的基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血液中,将革命文化内化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三)新时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践行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時代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接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面临这诸多机遇和挑战,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先进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以“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为代表的“先进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升华。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切实践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落实、落细、落小的具体表现。

三、障碍探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清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既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核心资源,在坚定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民族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至关重要。调查得出: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选项中,完全了解(45.8%)、基本了解(10.2%)、不清楚(30.4%)、其他(13.6%)。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选项中,非常大(30.6%)、有一定影响(33.4%)、没有影响(28.8%)、其他(7.2)%。由此可见,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内化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继承革命文化”。在对我国革命文化认知的调查中,红色旅游(58.4%)、影视(20.6%)、网络平台(13.3%)、书籍(6.7%);在革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调查中,非常大(53.5%)、比较大(29.2%)、一般(10.0%)、没有影响(7.3%)。进一步调查得知,大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并不会主动去关注革命文化、更不会深入了解革命文化。他们认为,革命就是打仗,就是吃苦,战争离自己很遥远,我国革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会使自己感动一时,但对自己的言行影响不大。

(三)新时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践行不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践行先进文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先进文化的践行要体现在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通过新时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践行度、践行形式、践行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先进文化的践行度不到50%,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大学学生的践行度大大高于普通院校学生,普通院校学生又稍高于高职院校学生;就践行形式而言,各校学生多以被动的社会实践为主,途径单一;践行效果不尽人意,时效性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机制。

四、路径探析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文化自信有根可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态度的选项中,主动积极学习(52.9%)、被动消极学习(36.3%)、不愿学习(10.8%)。学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主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选修课、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开通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公众号等营造氛围、强化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使文化自信之根越扎越深,从而为文化自信提供充足的养料。

(二)提高革命文化内化力度,使文化自信有枝可依

提高不是一蹴而就,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提高必须以普及为基础。要提高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内化的力度就要先大力普及。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之外,还要充分用好新媒体、新技术,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来普及革命文化。因此,任课教师除了宣讲课本理论知识外,还可通过播放相关影视纪录片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埃德加、斯诺所写红星照耀中国等。此外,学校的校园活动要与革命文化中的伟大时间、人物、事迹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文化自信有枝可依。

(三)推动先进文化多途径践行,使文化自信有花可观

推动先进文化的践行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先进文化的践行高度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領。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孵化器,高校教师和学生是先进文化的生力军,推动先进文化的践行首先要加强高校和高校教师在先进文化践行上的引领意识,形成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一体的模式;其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的同时要丰富先进文化的践行形式,大胆创新;最后要加大宣传,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及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将新时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践行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2]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3] 李燕,张秦.试析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65):21—22.

[4] 李翔海.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论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时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 19(06):22—23.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文章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yxm004。

作者简介:郑勇(1988- ),男,贵州遵义人,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辅导员;邓微,女,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校园文化、班级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