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模拟设计院”教学模式初探

2019-03-29 12:03赵晓峰张莉庞瑞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赵晓峰 张莉 庞瑞芳

摘 要:文章剖析了常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缺陷,探讨了设计院工作模式的特点,阐明了设计院模式对工程能力培养的主要作用,提出了“模拟设计院”教学模式的教学安排、角色模拟以及具体运行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模拟设计院;教学模式;角色模拟

我国自1992年开始推行注册建筑师制度,此后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尝试从职业生涯培养的角度思考建筑教育。201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共同制定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次将建筑学专业工程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推向高潮。“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的重大创新项目。其核心目的是实现对学生工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形式是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联合培养过程。

从2013始,河北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获批并实施“卓越计划”,至2017年初步建设完成,基本形成了以“模拟设计院”为主导特色的教学模式,成为实现“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核心手段。

一、设计院模式对工程能力培养的主要作用

(一)常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缺陷

从多年的设计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访谈,我们总结出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以下五大缺陷:一是设计任务呈现为静态,不能反映设计任务的动态需求变化;二是设计服务对象的空缺,即甲方缺失的现象;三是设计任务的完成以个体形式为主,缺乏团队合作的训练环节;四是设计节奏相对缓慢,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效率;五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评价主体单一,基本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

(二)设计院工作模式的特点

我们对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作了基本研究,认为其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甲方随着设计的不同阶段,可以对设计任务的具体目标进行即时、动态的陈述;二是设计服务对象明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所着落;三是强调分工合作和团队意识;四是设计周期短,强度高;五是在设计方、甲方、使用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几方关系中,设计可以得到多元化评价。

二、“模拟设计院”在教学环节中的运行模式

(一)建设背景

目前,国内各高校建筑学专业“卓工计划”的核心环节设置在五年级为期1年的企业学习阶段。然而从当前国情看,各行业与教育系统之间还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设计企业受生产、安全压力和市场化导向影响,普遍缺乏支持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因此把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仅从形式上落实为1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很难完全实现高校建筑学专业“卓工计划”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安排与角色模拟

调整原有“卓工计划”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坚持以高校为引领的基本教育策略,突破“卓工计划”中1年企业学习的安排,按照“模拟设计院”的新模式将工程能力培养的训练环节扩展到第4、5两个教学年度,与前3年的专业基础教育合力形成“3+2”的整体教育模式。

参与到“模拟设计院”的主要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居住小区规划与集合住宅设计、城市设计、高层建筑设计、毕业设计、国际国内设计竞赛等。在设计院,参与设计的主要角色由院长、总工所长、所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和设计师组成,甲方主要是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开发商,设计方案的第三方评价一般由甲方聘请的专家组实施,使用者则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形成潜在的用户对象。这些多种类型的角色,构成了建筑设计面临种种复杂情况。而“模拟设计院”,恰恰是要模拟这种复杂的设计管理与运行体系。

在教学环节的实际操作中,我们按照设计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角色模拟。设计方由学生模拟设计师,负责方案设计;由指导教师模拟所长,充当项目负责人,负责设计过程的总体协调;由年级教学组组长模拟总工,负责设计方案的技术审核。使用方由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老师模拟,校外资深企业设计师及其他年级资深教师模拟项目评审专家或建设管理部门。

(三)教学运行模式

具体的运行过程是:年级组长代表所长与甲方沟通确定任务,有年级组长通过设计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指导教师由两类身份构成,一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二是设计院的一线建筑设计师。每2名学生构成一个设计师团队,一般不设3人一个团队,主要原因是三个人方案协调是意见更难以统一,也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工作落实上的矛盾。设计团队拿到任务书后对设计现场进行全面地调研,并对具体使用方(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老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需求意向。

然后,进入方案构思与草图设计阶段,其阶段性成果向所长(设计指导教师)汇报,所长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方案修改,之后向使用方(企事业领导或开发商)进行汇报。使用方提出意见后,所长与设计团队对甲方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基本的修改原则和修改措施。

进入方案深化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在建筑方案推敲的过程中,还要向设备工程师沟通,兼顾与水、暖、电专业等各专业的技术问题。在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如出现问题由总工(年级组长进行处理)。方案深化后,再与使用方进行沟通汇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方案确定后,向管理方进行最终汇报,进入专家(资深企业设计师及学院教师)评审阶段。最后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进行方案的最终修改。

参考文献

[1] 张相胜,潘丰.卓工计划中工程教育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

[2] 张正道,孙子文.“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

基金项目:文章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GJJG026。

作者简介:赵晓峰(1971.10- ),男,汉族,河北怀安人,研究生,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文化、建筑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