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攀比现象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9-03-29 12:03陈思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青少年

陈思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攀比现象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愈演愈烈。他们比吃穿,也比学习,青少年的特点是攀比现象是盲目性与理智性并存。对此,文章提出家长要以身作则,学校要与家庭合作,同时要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攀比;理智性;盲目性

在当今社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攀比现象在各中小学极为盛行。这一现象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一、青少年攀比现象的现状

现今,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百姓生活富裕了,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就多了。调查显示,47.6%的学生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在100-200元之间;9.5%在200元以上。可见,零花钱是学生消费的基础,但由学生自由支配零花钱的程度不同。50.5%的学生都将钱用来买名牌,进口货等来与同学攀比,争面子,只有37.6%的学生将钱用来买学生用品,参考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可见,青少年攀比现象的特点是盲目性与理智性并存。

(一)理智性攀比。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在攀比中找差距,知不足。能在比中取长补短,奋发向上,向人生目标拼搏,有一个积极健康的攀比心态。青少年学生们比属于他们自身创造的价值,比个人的奋斗结晶。如同学们比学习成绩,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比志气,比毅力,比工作能力,比为人处事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靠个体努力打造的。同学们可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二)盲目性攀比。青少年学生因为心理不成熟,分辨力较差,对新事物无论好坏都要尝试,所以,看到别人穿名牌,出入高档场所,自己也想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比别人的更好。在被调查者中,有56%的学生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14%的学生经常请客吃饭;21%的学生经常进入高档娱乐场所。动则花费上百元,高达千元。通过这些方式来比谁有钱,谁上档次,谁有面子。青少年学生们还比穿名牌,带名牌,以此炫耀自己的“前卫”。有资料显示,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的青少年,消费支出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4%以上,主要花费在服饰,游玩娱乐,化妆护肤用品等方面,与他人攀比。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攀比父母的长相。

二、青少年攀比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印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本身对待金钱的处理态度不正确的话,经常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家多么有钱,与别人比吃穿,对金钱任意挥霍,那么孩子就会模仿家长,无形中形成了攀比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父母对子女用钱的态度或放任或苛刻,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现在,家庭富裕了,百姓有钱了,孩子只要开口要钱,父母便答应,很容易养成孩子轻视金钱,不劳而获的心态。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在学校中表现出色,鹤立鸡群,不惜为子女提供金钱,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小学生无节制,无计划的消费成了普遍现象,理财教育成了盲区,从而引起青少年的攀比心理。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其消费,理财教育意识却很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尚属空白。学校几乎不曾重视过培养学生的理财消费能力。对学校中越来越严重的比名牌,比品牌等现象也从未采取过任何教育方式。而追求升学率与入学率是各校领导工作的主流。

(三)社会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带来了观念的更新,传统价值规范的解体,求利已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谋取金钱,讲究实惠已成为生活奋斗的目标。以财产的多少衡量人们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已成为时尚。一些成人比驾车的档次;官职的高低;比穿着的品牌等。青少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长辈的行为表现是青少年模仿的参照物。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不能不说是异常严峻的考验。

三、解决对策

如何让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消费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及时地提出解决对策,将其由恶性转化为良性。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意识到青少年攀比现象的严重性并及时改变自己在教育子女上的错误观点,不再把金钱作为惩罚或奖励孩子的手段,以防止孩子们成为金钱的牺牲品。家长们也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献上一份爱心,使孩子意识到少买一个名牌可以帮助很多贫困孩子重返校园获得知识。假期的时候可让孩子去打工,使之明白钱来的不容易,只有通过劳动才可以获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不再盲目性的攀比。家长要多拿些时间和孩子沟通谈心,对孩子进行教导,告诉孩子金钱不是至上的,有很多事情是金钱不可取代的,如亲情,友情,幸福,快乐,高尚的精神情操等是物质不可代替的。

(二)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学校与家庭要共同合作,引导青年学生多结交一些心理健康,积极向上,消费观念正确,爱学习的朋友。学校可以制定一些校规制约攀比行为;学校可以开展消费、理财方面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广泛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每周给学生们上一节思想政治课,向学生之间讲述同学之间应比学习、比志向;老师和家长应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你的荣誉,把他们的竞争注意力引向个人能力的提高方面,使校园内攀比转变成良性竞争。

(三)發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各界人士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社会还应当举办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如青少年书法大赛,绘画大赛等,转移学生的竞争注意力;国家要不断的完善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炳照,郭齐家,何晓夏,高奇.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 单中惠,杜成宪.中外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3-01.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