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俊龙
摘 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社会步入了新时代,部分老旧的矛盾问题已经得到了化解,但是在新的实践中,又催生出很多新的矛盾。针对客观层面来讲,对这些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我们步入新时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由此,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看待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政治论断,并在这一政治论断的理论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以期在党的指导方针下,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政治论断;内在逻辑
我国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论断,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论断。其内在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具有的辩证法科学分析以及现今中国发展内在的变化动因,也可以认为是我国现今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转变。而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确立我国发展基本政策方针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后续工作。因此,有必要在哲学的角度上,对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政治论断的内涵进行深入的阐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存在基本矛盾体现出的“非对抗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
(一)从矛盾分析入手对生活中的现实理论和问题进行科学解答
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中包括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经济学这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的哲学部分主要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占据的基石地位,而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针对矛盾问题的基本观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众多矛盾,在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矛盾和其相互间的矛盾关系中,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其约束的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关系,是现今社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我国想要通过时代发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的问题条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分析相互交织、复杂纷乱的外部现象,实现对发挥主导作用、位于支配位置的主要矛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行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内在要求的差异性
社会主义存有的主要矛盾关系同资本主义以及其他的社会基本矛盾关系都大不相同,具有本质上的明显差别。在社会主义中,矛盾双方具有一定的协调统一性,其表现为非对抗性。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全新的社会形态,并不需要“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改革”的自我完善目的。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内在需求会因不同的社会形式以及不同的社会时期,具有相应的差异。因此,现今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对,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对生產关系及上层建筑的不断优化和改革,实现我党消灭剥削阶级,解放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指导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内在逻辑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主要从以下两点方面阐释。
(一)提出关乎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政治论断的内涵
我国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并不是历史角度上的时代划分,而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事业发展的全局角度进行的重要判断内涵。此政治论断的提出并没有建立在某个规则时期或事件的基础上,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的主要矛盾通过运动转变而形成的一项客观结果。如此看来,站在主观矛盾的角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政治论断进行审视,则能看出“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中实现的自我提升、蜕变和超越。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和“不变”的内在统一
十九大中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但是其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基本国情以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的客观事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是指在主要矛盾转变的影响下,我国社会生活层面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现今仍是初级阶段,相信随着党的正确领导,更加重要的变革将会逐渐呈现。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变”是指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生产力仍未全面步入发达阶段。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原则仍然没有变化也是“不变”的一点重要体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理论基石是“新时代”的“矛盾论”。“新时代”的“矛盾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论断,正是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主要矛盾的解答,标志着我国“新时代”独属的“矛盾论”由此诞生,全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发生转移。但是人并不能成功做到直面矛盾,生活中,无视矛盾或绕路而行的人随处可见。针对这一情况来讲,人的政治立场和利益取向才是其能否敢于直面矛盾的本质要素。由此可见,这种敢于直面矛盾的大无畏大无私精神正是问题导向的重要表现。同时,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在于将重点论和两点论进行有机结合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态度。根据我党近阶段的发展历程来看,结合上述基本原则,不难看出洞悉矛盾的才能和一抓到底的作风也是此项重大政治论断提出的一项重要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今后的发展改革中,必须对其进行贯彻传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思想认识问题。不但需要在思想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还要身体力行,通过鉴定的实践,给与肯定,确保我国社会主义能够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晨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新境界[J].唐山文学,2018(10):110.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2.
[3] 唐正东.社会主要矛盾新阐释:内涵及意义[J].唯实,2017 (11):20-23.
[4] 齐卫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回应与理论实践功能[J].理论与改革,2018(05):8-19.
[5] 申艳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