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术融合应用于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价值研究

2019-03-29 11:19吴津李兴昌胡海
中外医疗 2019年1期

吴津 李兴昌 胡海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多技术融合应用于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术中采用皮层脑电测定异常放电区域、皮层电刺激明确功能区、中央沟定位明确中央前后回、神经导航定位病灶、唤醒麻醉保护神经功能等技术。记录统计患者术后的疗效。 结果 30例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唤醒效果:肿瘤部分全切4例,次全切6例,全切20例;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永久性偏瘫患者2例,暂时功能障碍患者5例,无加重患者23例。癫痫1级患者16例,2级患者5例,3级患者2例。结论 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采取多技术融合可以有效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率,提高治疗效果,保护神经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多技術融合;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1(a)-0074-03

颅脑功能区肿瘤是发生于邻近运动、语言等脑部重要功能区的枕叶视皮质周围、中央前后回、角回的肿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肌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尽量保留患者功能区的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多技术融合应用于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可以准确定位颅内病灶,并提供颅内组织信息,为手术医师降低手术难度,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预后更好的治疗。该文方便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技术融合应用于肿瘤切除术中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并经患者或者其家属知情同意。所有患者病灶大小1.9~5.0 cm,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5±6.2)岁;其中左利手5例,右利手25例;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为:头晕头痛5例,神经功能障碍9例,癫痫16例;肿瘤所在区域:大脑左半球13例,大脑右半球20例,中央区18例,语言区7例,颞上回后部3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准备:按照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系统评分体查,并行MRI和CTA检查。行WADA试验证实大脑左侧半球是记忆和语言优势半球。由麻醉师于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术中唤醒知识的教育。

手术方法:患者采取侧卧位,头部略后仰,喉罩插管,注意监测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体温、心电图等指标,行双侧枕大神经、颞浅神经、枕小神经、眶上神经阻滞(采用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同时对手术切口和头架进行局麻。术中唤醒,调整用药,直至患者无疼痛感但对指令有反应。需进行语言功能测试者需在唤醒后拔除喉罩。待切除病灶后,再次加深麻醉。神经导航定位病灶:术前定位病灶,找到肿瘤在体表的投影边界、范围,术中再次导航定位脑组织表面肿瘤的投影边界。神经电生理监测:所有患者均在切除病灶前后各采取皮层脑电监测一次,病灶在中央区的患者,进行浅麻醉定位中央沟。皮层电刺激:分别对中央区、运动区、语言区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和语言皮层电刺激[2-3]。确定切除范围,唤醒麻醉保护神经功能,切除肿瘤,注意在术中不断监测患者大脑功能区的变化。

1.3  观察项目

肿瘤切除程度:100%切除病灶为全切除,切除部分少于90%为部分切除,90%≤切除部分<100%为次全切除。切除程度判断方法:术中冰冻处理和术后MRI扫描。神经功能情况:术后1周及3个月通过NIHSS量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癫痫术后疗效:1级,只有先兆发作或完全不再发作;2级,发作少于每年3次;3级,发作大于每年3次;4级,发作几率减少小于75%[2-3]。

2  结果

2.1  30例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唤醒效果

肿瘤部分全切4例,次全切6例,全切20例;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永久性偏瘫患者2例,暂时功能障碍患者5例,无加重患者23例。癫痫1级患者16例,2级患者5例,3级患者2例。

2.2  术后神经功能情况(NIHSS评分)

术前有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3分、5分、4分、5分、4分、3分、4分、5分、4分。表现为肢体肌力下降,语言表达障碍,其余患者患者皆为0分。术后1周,有1例患者由术前3分上升到5分,2例患者由4分至8分,2例患者由0分至2分。剩余患者评分同术前。术后3个月,有2例部分全切患者出现高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

2.3  癫痫治疗情况

出院后随访半年,统计Engel分级1级16例,2级5例,3级2例。

2.4  术中唤醒情况

10例患者出现不适,其中出现尿道不适3例,寒战1例,口干4例,头部不适2例。其他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3  讨论

颅脑肿瘤是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肿瘤患者的症状可由肿瘤本身引起,也可由其继发症状引起,如瘤周水肿、颅内重要结构移位等,主要表现有发作性、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剧烈头痛时出现呕吐、视乳头水肿引起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精神和意识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是其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脑部神经血管众多,脑功能区如运动、语言等,一旦在手术中受损,将导致患者运动、语言等功能的障碍,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是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目标是切除最大程度的在不给患者造成负损伤的基础上切除病灶。因此,手术中对病变组织及其范围的定位、引导术者切除病灶,尽可能保护患者其他功能,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多种技术融合应用于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选取该院30例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3-5]。

该次研究采用皮层脑电测定异常放电区域、皮层电刺激明确功能区、中央沟定位明确中央前后回、神经导航定位病灶、唤醒麻醉保护神经功能等技术。癫痫患者术中采用ECoG,可以确定异常放电区域,对于其他患者可以起到有效预防癫痫发生。中央沟定位技术,鉴别中央前后回,准确性和安全性高。皮层电刺激技术能够界定脑功能区的范围,明确功能区和肿瘤的关系,进而指导医师沿功能区边界切除病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的残疾率。术中唤醒麻醉,在切除病灶前,唤醒麻醉状态的患者,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准确定位功能区,并探询病灶与功能区的关系。是当前解决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中难以完全切除或者损害功能区问题的重要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病灶的切除程度,并避免了手术给患者造成精神伤害[6-7]。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唤醒效果:肿瘤部分全切4例,次全切6例,全切20例;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永久性偏瘫患者2例,暂时功能障碍患者5例,无加重患者23例。癫痫1级患者16例,2级患者5例,3级患者2例。这与李杰飞等[8]相似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中永久性偏瘫发生率12.00%,暂时功能障碍发生率26.47%,均与该文研究相似。该次研究术后神经功能情况(NIHSS评分)与隋立森等[2]相似研究中(2.99±0.24)分的评分结果相似。该次研究出现尿道不适3例,寒战1例,口干4例,头部不适2例。其他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多技术融合应用于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病灶的切除程度,并降低了患者术后残疾率和精神损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  李劲松,李润明,王龙,等.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4):21-22.

[2]  隋立森,余佳彬,谢学敏,等.多技术融合指导手术切除颅脑功能区肿瘤2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6(14):2358-2361.

[3]  王常伟,刘德中,郭亚州,等.多技术融合指导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4):12-14.

[4]  聂柳,邢孔学,刘兴吉,等.神经导航结合DTI技术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5):802-805.

[5]  7吴鹏,邓超,宋鑫,等.术中超声导航在脑功能区皮质下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10):705-707.

[6]  张艳梅,金强.监测麻醉与睡眠-清醒-睡眠技术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手术术中唤醒的对比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3977-3980.

[7]  王茂,梅伟.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唤醒一例[J].临床外科杂志,2018(2):148-149.

[8]  李杰飞, 张玉琪, 何乐,等.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6 ,33(5):255-259.

(收稿日期: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