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这工作,太让人抓狂了”,你是否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或许你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工作让人如此抓狂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各种干扰无处不在,工作时间全部被碎片化。第二,为实现发展,不惜一切代价,设定各种不切实际的预期,致使大家压力倍增,劳累过度,几近崩溃。
大家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早出晚归,周末加班连轴转。放弃所有放松休息的时间,没有任何生活可言,因为大家都无法在上班时间把工作做完。
但20年来,我们始终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从容淡定,绝不盲目追求速度,开夜车。绝不允许无法实现的承诺,也不接看似永无尽头的项目。难道我们没有任何压力吗?当然也会有,否则就不叫人生了。每天都循序渐进,不慌不忙吗?当然不是。但我们会有意识地做出可以让整个公司镇定下来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可分享的经验。
消除“条件反射”
多数公司召集大家开会收集意见建议。如果幸运的话,讲述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不会有任何人打断。但通常会有人在其说了没到两分钟就会跳出来插一嘴,然后所有人都开始偏离会议主题,滔滔不绝。能不能等其陈述完之后,再让大家做出点反应?可问题就在于此。在Basecamp,我们会要求发言者先起草几页的文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发布到内网上,让所有员工都知道那里有一个创意或观点等着大家去看,去思考,去发表意见。
我们想要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馈,而不是拍脑袋的第一反应。将文件认真地读一遍、读两遍,甚至三遍。然后夜思日想,像提出该创意或观点的人一样去深度思考,然后形成自己比较周全的看法。我们想创造这种安静轻松的氛围,让大家没有任何焦虑地去思考。
奉行“保护主义”
很多公司都会进行自我保护。它们会通过注册商标,提出法律诉讼保护自己的品牌。通过制作预算,聘请财务总监以及进行投资来保护自己的钱。它们保护如此多的东西,唯独忽略了最宝贵但却最容易失去的东西: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
公司肆无忌惮地消耗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就好像这些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毫无成本。然而,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将保护这种资源视为最高职责。如果员工无法将注意力完整地投入到工作中,就不可能有突出的业绩。部分注意就等于没注意。
例如,我们从来不开工作汇报会,一个人讲完,接着另一个人讲。这种会完全是浪费时间。为什么?将所有人聚到一起说,看似蛮有效率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且这种做法的成本非常高。八个人开一个小时的会,耗费掉的可不是一个小时,而是八个小时啊!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会让大家每天或每周在Basecamp上更新自己的工作进度,以便其他人有空时查看。這种做法每周可以节省出数十小时,使大家有了更多的大块时间。
所有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应该盯着大票子,而不是硬币和零钱,用大块时间去做更有意义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大块时间,你就需要去争取,摆脱所有强制完成但并不重要的事情,将自己浸入到真正应该做的项目中。
尊重每一个“一小时”
60分钟的组成方式有很多种: 1 × 60 = 60、2 × 30 = 60、4 ×15 = 60或者25 + 10 + 5 + 15 + 5= 60……以上加起来都是60分钟,却是不同的一个小时。数量相同,质量不同。我们追求的高质时间是1 × 60。
被分割后的一小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小时,而是数个分钟之和。用打碎的时间是很难完成任何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被分割后,很难高效的工作,但却会让人压力倍增:接个电话25分钟、同事打招呼闲聊10分钟,工作没超5分钟后,又被拉到一个你本无需参与的15分钟对话中。然后,你工作时间就剩5分钟了。也难怪这样的人会变得暴躁易怒。
在所有这些情景和多任务切换的过程中,你还需要加上缓冲时间,使自己的大脑从上一个情景中抽离出来,然后进入到下一个情景。这也是你为什么会在一天结束时,盯着时间感慨道:“我今天八个小时到底做了些什么?”你知道自己是在办公室待了一天,可是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你完全没有成绩可寻。
看看你的时间,是不是还完整,有谁或有什么事将其分割了吗?是别人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还是你自己将自己的注意力打乱了?一次做一件事,并不是说做完一件事后做另一件,然后接着做另一件。而是说一次花几个小时去做一件事,花一整天去做一件事就更好了。
珍惜“所有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这听起来不错。但是你毕竟不可能在诺曼底沙滩上爬山,不是吗?你可能正努力在最后期限内完成某项任务,而这个最后期限却是那些根本不需要干事的人随意设定的。或许你正在为了达到某个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荒诞“延伸目标”通宵达旦。
在“不惜一切代价”的号召下,预期的合理性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不再讨论成本的时候,你知道,这个成本毫无疑问会螺旋式上升。
不计任何成本意味着,为了完成交付而草率了事。也意味着,你不做,你的领导会找其他人去做。而我们是这样做的:不喊“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口号,而是问,为达到这个目标,都需要什么?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战略、做出权衡、削减成本,然后提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最后甚至因为都觉得不值得做而干脆放弃。提问引导出选择,而命令会杀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