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斯特拉特福

2019-03-29 06:11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莎翁纳什讲解员

初夏的傍晚,我们来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和安息之地。莎士比亚时代过去几百年了,小镇仍基本维持原有格局,但人们的生活却因为莎士比亚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放下行李,我们去小镇散步。看到了许多老房子,灰色的土砖墙和窄窄的路,还有小吃店、礼品店和酒吧。路上行人不多,也没发现宣传莎士比亚的东西。但是,第二天一早,当我们进入亨利街,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进亨利街,先回答一个问题

热闹的亨利街上,但见盛装的人们喜气洋洋,身上镀成金色的行为艺术表演者打扮成莎翁的样子,在那里摆着姿势,笑嘻嘻地和游客合影。刚走进亨利街,大家就被街口那尊小丑铜像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细看。铜像基座的正面刻着这么一句话:“哦,愚蠢的傻瓜!一个富有的傻瓜!正如你所喜欢的。”我为什么会去喜欢傻瓜呢?莎翁无解,任你去猜,让你去想,这就是天才的大智慧!再仔细看,铜像基座另外三面,都刻有古英语的警句。其中一句是:“世界是一个舞台,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这句话与“富有的傻瓜”有关系吗?还是无解。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莎士比亚真是比我们聪明得多!难怪几百年后,还有那么多粉丝!

我们继续朝前走,进入莎士比亚中心参观。走进展厅,最先看到的,是莎士比亚的漫画像,还有用六七种文字展示的《哈姆雷特》中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是忍受命运的煎熬,还是……”再朝前,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出生时受洗的用具、读书时的作业等实物。展览陈列相对简洁,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介绍,当地有一个专门的莎士比亚委员会,满世界地搜集与这位天才有关的物品和资料,以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莎翁。

走出莎士比亚中心,我们融入了亨利街热闹的人群中,当地人的热情与表演,很有感染力。他们穿着戏装,扮演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在街上载歌载舞,营造欢快氛围。一些参观者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唱上几句或摆几个姿势。我突然猜想,眼下时兴的“浸入式”戏剧,可能早在莎士比亚时代就有了。

小木屋中:留下童年幸福的印迹

在莎士比亚父母曾居住的木屋,我们顺着窄窄的楼梯,来到二楼,渐渐接近天才诞生的地方。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就在这栋木屋里出生,并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很多研究者认为,楼上的第三个房间就是莎士比亚出生的地方。讲解员告诉我们,室内的纺织品和墙布都是16世纪的原物,大床底下是一个“轮床(truckle bed)”,这种带轮子的矮床,可以从大床底下拉出来用。摇篮、拨浪鼓玩具、洗衣盆和婴儿装都是仿制品。其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木屋,暖融融的。

在家里的8个孩子中,威廉排行老三,也是存活下来的儿子中最年长的一个。在16世纪,当地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活到成年。威廉出生不久,当地爆发鼠疫,母亲带他到4英里外的娘家威尔姆科特生活了一段时间,这才躲过一劫。

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这栋房子和莎士比亚母亲的故事——

这房子原是威廉母亲家族的。威廉的外公罗伯特·亚登是富裕的农场主,他把威尔姆科特的70英亩地租给了威廉的爷爷理查·莎士比亚。两人都没想到,日后能结为亲家。罗伯特育有8个女儿,玛丽·亚登(莎士比亚的母亲)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她太漂亮太聪明了,老爷子反而担心她嫁不出去,就特意为她留足了财产。17岁那年,罗伯特把玛丽选为遗嘱执行人,把威尔姆科特的财产和其他土地留给了她,预备让她以后能单独生活。没曾想,她与约翰·莎士比亚邂逅,于1557年嫁给了他。婚后,约翰(威廉·莎士比亚的父亲)把手套店搬过来,把后院改作仓库和作坊。

楼下是莎士比亚父亲约翰的手套作坊。手套在当时是高档的装饰品,我们看到一幅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赖奥思利半身像,像这样的贵族名爵也仅仅在右手戴了皮手套,左手没有,可见手套的珍贵。凭借着手套定制和羊毛贸易,约翰积累了相当财产,后来还跻身名流,当上了市长。

室内一块牌子上写着:1847年,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发起举办莎士比亚戏剧义演,募集了3000英镑,买下了莎士比亚出生地的房子,后由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今天的我们也因此可以更多地了解莎士比亚,感受其艺术魅力。

仅剩绿地:莎翁故居New Place

接着,我们来到New Place——莎翁故居和紧邻的纳什之家。

New Place曾是斯特拉特福第二大的豪宅,房子建于1490年。100多年后,威廉·莎士比亞用120英镑的巨款买下了它,从此,跻身于斯特拉特福名流之列。如今,我们仍可在查普尔区(New Place所在地)家庭名单中查到,在当地20个存有谷物的富裕家庭中,仅两家的库存比莎士比亚家的多。

莎翁对New Place关爱有加,长期居住于此,直到1616年4月去世。他去世后,妻子安妮一直住此。莎翁的长女苏珊娜和丈夫约翰·霍尔医生继承了New Place,但没有在此长住,而是在北安普顿郡的阿宝登庄园定居。后来,他们的女儿,也就是莎士比亚唯一的外孙女伊丽莎白,又从父母亲手里继承了New Place,但伊丽莎白一生未育。

巧的是,伊丽莎白的丈夫纳什的房子(“纳什之家”)就在New Place隔壁。如今,“纳什之家”也是斯特拉特福的一大景点。

我们先参观“纳什之家”,再参观New Place。当我们走进一个绿草如茵的大花园时,还真是吃了一惊!“这真的就是New Place?”我问,讲解员肯定地朝我们点了点头。

何以如此?讲解员告诉我们,“因为,房子在200多年前被彻底拆除了!”“谁?”“弗朗西斯·加斯特利尔!”讲解员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她告诉我们,1759年,New Place被弗朗西斯牧师买下了。但这个新房东并不喜欢莎士比亚,还经常与前来瞻仰的人们发生争执;后来,就索性拆了房子,让那些莎士比亚的粉丝们死了这条心。后来,“莎士比亚诞生地基金会”于1877年重新买下New Place,悉心养护管理至今。尽管New Place只留下房基和水井,但这个宽敞的大庭院毕竟是莎翁曾经生活过地方。

彩色藥罐:霍尔庄园的故事

霍尔庄园(Halls Croft)是莎士比亚的女儿苏珊娜与约翰·霍尔医生夫妇的住处。婚后,夫妇俩一直居住于此。1949年,莎士比亚故居托管委员会买下了它。

走进庄园,可见到一个宽阔的药草园,里面的许多花卉曾在莎士比亚戏剧中被多次提到。一楼进门的壁炉边,一名着黑色短袖衫的女士正在为来访者讲解,她翻起折叠桌的面板,台面一下就大了许多。这里还有儿童高脚椅和紫杉木扶手椅等做工精致的家具,显示了英国17世纪的工匠技巧。

二楼主要是卧室和霍尔医生的诊疗室。卧室内摆放着17世纪上半叶的古董家具,与同时代中国的家具相似。诊疗室里,摆放着不少陶土盛器,还有几百年前伦敦出品的小型药膏瓶和意大利彩色药罐。这些盛药草的瓶瓶罐罐和捣药草的工具,让我想到了中医。400年后的今天,西医与中医的形态相差太多,药草在西医这里很难见到了。讲解员告诉我们,三百年前,这里的外科手术是由理发匠做的,他们靠理发和修面保障固定收入;后来,又做拔牙和白内障切除手术。但难度最大的,还是对疝气的外科治疗。当时,注册医师都不愿做这种手术,常常有因手术不慎而导致病人被阉割的事故。于是,这种冒险的活儿就由游走江湖的“医生”——理发匠来做了。因为他们是游走行医,可以免除许多被追责的尴尬和风险。

永远的痛:没能举办教堂婚礼

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里,有莎士比亚的墓碑;但威廉·莎士比亚与妻子安妮·哈瑟维最后的安息地,还是在家乡的圣三一教堂。从霍尔庄园到圣三一教堂,步行约20分钟。我们看到,教堂有个专门区域安葬莎士比亚家族成员,威廉和安妮的墓碑被并列摆放。

威廉·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特福得到了最高规格的敬重!但是,我们之前并不知道,斯特拉特福也曾给莎士比亚夫妇留下了永远的痛:他俩没有教堂婚礼。

1582年11月27日,伍斯特主教教区的宗教法院为威廉和安妮签发了结婚证书,却没允许他们举办教堂婚礼。原因是,安妮和威廉订婚时已有身孕,而教会对于教堂婚礼有严格规定:需先订婚,再举办婚礼。这一年,安妮26岁,威廉18岁。婚后6个月,安妮就生下了她们的女儿——苏珊娜·莎士比亚。没有教堂婚礼,让威廉和安妮抱憾终身;而作为戏剧家的莎士比亚,则把这一巨大遗憾揉入作品,让剧中人物说出来。在戏剧《恶有恶报》(又译《一报还一报》)中,克劳狄与朱丽娅在订婚后就有了身孕,没被允许进教堂办婚礼,男主角还因此被投进监狱,判处死刑。克劳狄辩道:在上帝眼里,他与朱丽娅的订婚使他们成为夫妻,他并没有犯罪。这不正是莎翁的观点吗?订婚和婚礼,应该在法律和道德上有同样效力。

两年后,安妮又生下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儿子哈姆内特和女儿朱迪思。从双胞胎出生到1592年出现在伦敦剧团中,关于莎士比亚这7年的记载非常之少。学者把这7年称作莎士比亚“行踪成谜的岁月”(lost years)。有传记作者曾试图把莎士比亚的这段历史说圆,并虚构了许多的故事……

走出圣三一教堂,我们登上了City Sightseeing观光车。戴上耳麦,边听讲解,边观赏街市和田园的景色,对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让身心放松一下,这真是一种享受!

TIPS

1.直达交通

伦敦到小镇有直达火车和巴士。

火车:从马里波恩站出发,约150分钟。

巴士:从维多利亚长途汽车站出发,约210分钟。

2.小镇观光巴士

坐双层巴士边观景,边听耳麦里讲述的莎士比亚故事,是一种享受,也是浏览这个小镇最便捷的方式。

每20分钟运行一班,可自由上下,车票24小时有效。

3.精彩景点

有5个与莎士比亚密切相关的景点,可买联票参观。

这些景点是:莎士比亚(中心)出生地、纳什故居、NEW PLACE、霍尔庄园和圣三一教堂。全程大约需要半天时间。

猜你喜欢
莎翁纳什讲解员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我当小小讲解员
我是小小讲解员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