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
35歲之前可不可以拥有一枚朗格腕表?这似乎已然成了个伪命题。因为问题是今时今刻发生或提出的,而论据是过往历史积淀或既有观念导出的——在消费社会,当下的论点永远比经典的论据更强悍。
2018年12月8日,日历上的“大雪”刚过,沪上果真就飘舞起绵密的飞雪。这日子当口,由沪上钟表爱好者自发创立的首届“上海国际玩表节”,在南京西路上海历史博物馆顶层开锣—这幢新古典主义特色建筑原是民国时上海跑马场,延宕至今的英式风貌让它别具一格。而在诸多展会都面临瓶颈的当下,一个表迷们“攒”出的节日如此堂而皇之地“先据要路津”,不由得不让人啧啧称奇。
更令人惊讶的还有,这届“玩表节”甚至得到了德国顶级奢华腕表品牌朗格的加持和赞助,呈现包括朗格旗下五大系列的经典腕表在内,连同URWERK、HYT、H.Moser等独立制表品牌的百多块腕表臻品。在开幕当天的社交酒会上,不独国内钟表达人群贤毕至,我甚至看到了频频举杯的高珀富斯联合创始人Forsey先生。抛开香槟酒满场飞的浮华喧嚣,这届“玩表节”的组织者和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人们口中常常提及的“千禧—代”(1982-2000年出生),这拨人年长的刚过35岁,是职场上的青年才俊;年轻的不过刚刚成年,却也应和着中国当代国情,成为现阶段奢华腕表销售商VIP名录上的“要客”。
关于这代人的消费偏好,性格轮廓的传闻不时出现在媒体报道,或是销售圈子传出的逸闻中。而当他们以群体性的面貌亮相,愿意在聚光灯下讲说个人的“腕表之旅”,你会发现仅仅用“买买买”这样调侃的言辞,早已无法框定。比如,他们不关心品牌所谓的“限量版”,更愿意在充分了解品牌调性后,循个人意志给出意见以实现一枚属于自己的腕表:它可以来自品牌的高级定制,也可以来自二手市场的收藏竞拍。而这多少体现出当下中国腕表消费者中难得一见的“价值启蒙”。
可以见得,腕表对于新世代玩表人早已不再是严肃而高不可攀的“艺术品”,而是如何将其融入个人生活与品位,戴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标志配件之一。此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新世代生活中的一部分,#标签带出了当今朋友圈里的腕表话题,以略带幽默戏谑的方式体现爱表人与腕表间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