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辽宁省脱贫攻坚“决战年”。中国医科大学党委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派出一批党员干部深入扶贫一线,他们传承和发扬红医精神,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从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三方面入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重医疗扶贫,共享大健康。据了解,辽宁省49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有21.7万人,占44.6%。中国医科大学集聚了省内乃至东北三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拥有技术一流、实力雄厚的三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三所专科医院,成为学校派驻“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各附属医院积极探索医疗扶贫新路径,将其与落实健康中國战略相结合,让基层群众共享大健康。
朝阳市松岭子镇是中国医科大学定点扶贫地区,2014年以来,派驻的工作队先后协助救治疑难重症及贫困村民200余人次;附属第四医院党委组织专家医疗队赴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龙潭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精准扶贫义诊活动,为230余位村民开展了义诊服务,受到了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和村民的好评。
开展教育扶贫,共圆求学梦。中国医科大学特别注重扶贫地区的教育事业,捐赠的图书馆成为朝阳市松岭子镇中心小学的亮点窗口,为其创办省级达标校园完成了一个硬性指标。
附属口腔医院机关第一、第二党支部资助了鞍山市辉彤村的两名贫困大学生;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和实验动物部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将受资助的两名小学生接到沈阳参观学习。
此外,各基层党组织将主题党日活动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潮流”,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探索产业扶贫,共圆致富梦。学校派驻的“第一书记”们各尽其责,通过修路、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建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开发庭院经济绿色产品营销等途径,帮助农户多渠道脱贫。
“第一书记”蔡志刚与村班子共同努力,成立了兴村和乐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费170万元全部用于天增隆丁甲沟自然村建设。争取民政部门30万元建设项目,新建一所老年活动中心。半年时间内建设了4条硬化路,总长6公里,实现了每个自然村都有公路连通。
“第一书记”王建军争取到市级扶持项目,获得扶持资金67.5万元,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以种植辽宁本地中草药材为主,发展绿色蔬果粗加工为辅”的脱贫致富之路。
“第一书记”许博将村里产的绿色大米在朋友圈中售卖,5000公斤大米被学校同事抢购一空,其拟开展的中草药种植项目也得到了政府财政支持。
送医送药送健康,扶贫扶志奔小康。中国医科大学作为省内医科高校的领军单位,将尽最大的努力发挥行业优势,为乡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为新一轮东北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