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时间走过2018年,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步入第40个春秋。
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认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选择更加清晰、明确。
过去的40年,我们经历了激荡澎湃的伟大时代,见证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震撼的40年的经济增长奇迹,更是中国市场经济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40年。
40年里,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发展不断注入动能,改革开放是中国从上到下的共识,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和对现实生活的渴望。
40年,在人类历史上也就是一瞬,也可能就是一跳或一跃,但若放在过去一百年、三百年,甚至五百年中的历史大背景下来看,这40年非同寻常。巨变超常的发展,是几百年来之未有的奇迹,西方社会用上百年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
40年,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在波澜壮阔40年的大背景下,更能体味到处于这个时代的自豪和荣幸。
40年,我们都身在其中,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打开思想解放的牢笼,虽然在我成长的日子里,“革命”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和最高标准,但我们渴望自由、解放、创造……我的天性是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彻底解放的,那一年,我16岁。1978年,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对人的彻底解放。改革开放席卷中国大地,狂飙突进,40年之后,几经风雨,步伐显得更加稳健而坚定。
数字不是枯燥的,数字也有温度。
这一温度,是由于我们就在其中,我们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者。四十年的高歌猛进和上演的经济奇迹,实践者、参与者、奋斗者所谱写商业传奇,一切都已成为这一时代人的经历,这一切,我们都一同走过。
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仅为74.67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一角三分钱,有2.7亿人每天能挣一角四分钱。另有一些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1978年,中国共产党人勇于面对现实,以巨大的诚意,选择了改革开放发展的道路,把重心转移到了政治务实和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选择,是实践、摸索和折腾的“救赎”。
1978至2017年,中国正是靠着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的新奇迹。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增长了近35倍;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79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82万亿元,经济规模扩大了225倍。从2006年开始,经济总量以每两年10万亿元的增量持续上升。
40年来,GDP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381元,1987年突破千元,2003年跨过万元大关,2017年跃升至近6万元。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微不足道的1.8%增长到2017年的15.3%;中国人均GDP从改革初期不到200美元增长到逾9000美元。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2年到2016年的25年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年均增长9.6%,扩大了9倍多,2016年达到1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同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居世界第一位。一心一意的搞建设,人民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我错看了李书福。当年有多少人嘲笑他,但就是这个‘汽车疯子,如今他给中国企业家长了脸。”2018年2月27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发表演讲时说了这段话。
柳传志,有着“中国企业家教父”之称、现已74岁的他,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商界,在大洋彼岸也时不时能看到他。他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很多人愿意听他讲话,而他也愿意表达。
作为开幕演讲的第一个嘉宾,柳传志无不感慨地说:“四十年前,如果让咱们做梦,不管你怎么努力做好夢,也绝对梦想不到四十年后的中国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咱们的生活是这个样子,中国确实发展成谁也无法想象的、天翻地覆的样子。”
在天寒地冻、远离喧嚣的亚布力,不谈理论,不说业绩,敞开心扉聊聊往事和感悟,这是这届年会的主基调,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500多名企业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政府官员云集在此,刘永好、王石、孙宏斌、毛振华、陈春花、南存辉、冯仑、任志强、俞敏洪、刘积仁、胡葆森、张文中、丁立国、陈东升、王中军……准确地说,此届年会是以企业家精神之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他们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在柳传志身上,可以找到诸多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符号和历史基因,他既是四十年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者。市场的变化,世界的变化,时时都在刺激着他,即使在美国有商务活动,他仍感叹没有在国内方便,微信也没有国内便利,4G网络等都不如国内。
零下20多度室外温度,37度的体温,100度沸腾的心,这些有着各自传奇的人,在这个开放、自由的亚布力草根论坛上畅所欲言。
然而,就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更多人在瞩目着北京正在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人们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必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届三中全会跟十九届二中全会(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之间,仅相隔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二中全会的议程主要讨论修宪。两个月间连续召开两次全会,这是历届中共全会中不多见的,这非同寻常,显然已是时不我待。
作为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谈改革”的传统,之后的历次三中全会基本都是在探索进一步改革的路径,内容大多都是围绕经济和市场,而此次全会的主题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打破常规放到早春的二月召开,显然,这是中共中央以全新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改革的勇气,作为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礼物。
过去想办而没有办的,过去想做而没有做的,现在已到了能做的时间点上。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都汇成再次出发的动力,指引我们继续前进。
在当下的中国,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经济学家,他们对政策的关心其实和每一个中国百姓没什么两样,只是他们比普通百姓更敏感,更能提前预知和判断政策给未来带来的变化。企业家不是简单的改革措施的被指引者、被动的跟随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
李书福是凭什么为中国企业家长了脸,又是什么刺激了柳传志?就在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公开对外发布消息,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李书福以90亿美元买入奔驰母公司股份,并一跃成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巨头的最大股东。此举系李书福目前为止最有野心的一项并购,而李书福此举将实现“一箭双雕”,一是李书福个人的财富投资收益;二是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的深度合作。显然李书福看好的是戴姆勒公司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的优势。
其实早在几年前,李书福就上演过不可想象的海外并购。2011年,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当时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最成功的对外收购之一。2017年的年底,吉利以39亿美元入股沃尔沃集团,成为这家卡车制造商的这最大股东,同年,还收购了陷入困境的马来西亚车企宝腾49%股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还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的控股股权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
显然,李书福一切都是为了吉利的未来,在李书福看来,“真正的互联网汽车必须是高度电动化的汽车,没有电动化就很难实现互联网化,也不可能高度智能化。”李书福的并购,就是要圆他更大的汽车梦,在造车的路上,还要走得更远。
可有谁能想到,这个“汽车疯子”,1963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高中毕业后的他,没有继续求学,19岁开始做照相生意,完全靠白手起家,之后创办吉利集团,1999年底,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却有一个造轿车的梦想,2017年胡润百富榜,李书福、李星星父子以1100亿元财富首次进入前10名。
“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李书福说:“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他敢闯,敢拼,豁得出去。
40年的改革开放,宏大的叙事下,从来都是无数个体的坚持与奋斗,而我们目睹了多少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和一代又一代的商业传奇,这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人的彻底解放,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此发生的转型令人不可思议。
在历时4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上,“改革开放”这一主题,40年里从一而终,但并非是一直在做改革,大多数的时间是在酝酿、讨论、准备改革的条件、寻求改革的时机和突破点。关键问题的突破,而带来的巨大能量和变化,是无法想象的,这既有人民的创造性,也有政治家的胆识,更有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一切都有其内在发展成因,显然这是回过头来审视所走过的道路。本书所要回答的,仅是作者自己的一个视角,从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四十年经济思想史,以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大背景,来解读40年的增长奇迹。
40年来,在中国最活跃的就是民营经济和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截至2017年底,民营企业数量为2726.3万家(而在1978年底,中国私营企业数为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全国城镇就业数是4.25亿人,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数3.4億,占比80%;近两年特别是2017年对新增就业的占比贡献超过90%。
民营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谁也没有预计到或事先设计好的,民营企业完全是在“野蛮生长”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但历史所留下的每一时期的痕迹,那些特殊事件和人物所留下的历史刻度,非常鲜明,本书将把这一历史进程的“痕迹”和“刻度”展现给大家。如从大历史(BigHistory)观和深历史(DeepHistory)观来审视,把民营经济放在整个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梳理,将会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更会感受到,人民对历史的创造。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规模和制度转型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们和学者们很难想象的。我一向主张,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来审视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放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过去的40年,世界上发生了太多具有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在霍布斯鲍姆笔下的1914-1991的“极端的年代”之后的近30年里,唯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着持续、全面、示范性的和日益深化的影响。
客观地说,中国的改革早已突破了预期目标:已远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相对直观的描述。一个自一百五十年前的洋务运动起就开始苦苦探寻如何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西方列强及坚船利炮之下,屡败屡试,终于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认定了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发展道路,可以到达彼岸,实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实现小康梦想,实现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强国。40年,选对了改革开放之路,选对了市场经济之路。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其本质就是选定走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如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大背景下来看的话,前30年是要在“一大二公”的驱动下不断“灭私”的历史,消灭私有制,最后极致到“狠批私字一闪念”“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而十一屆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不断重新认识“私”、发展“私”、承认“私”、确立“私”的历史,紧随相伴的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形成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如果把改革开放40年分为上下两场的话,在我看来,前20年,上半场是实现对人的解放;后20年,下半场是实现对资本的解放。
40年的市场化道路选择,是对民营经济与财富本质的认识。而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共产党人经过40年的实践,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而这更多的是来自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奇迹的贡献,并由此形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激扬澎湃,激荡满怀;40年的改革开放,那种单兵突进、狂飙席卷式的改革,不会再有。40年的改革史已证明:改革的过程不仅仅是减法的过程,而且是加法,甚至是乘法的过程。改革导致更为复杂的改革。由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主张“顶层设计”。“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早已不是一种说法或是一种概念,40年增长奇迹,既直白又深奥,就在于中国特色包含诸多中国文化、道路选择、理论探索、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基因传承的真实存在。
2018年的秋天,显得比往年都要格外的长。而对民营企业来说,无论其自身还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内与外的挑战,让民营企业真正地步入了“多事之秋”。人们发现,4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苦与乐、机遇与挑战和经济增长指数几乎是成正比的。经济出现困难,最直接的表现就在民营企业。应该说,民营经济已被公认为最能代表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而改革每前进一步,其实都是对民营经济的再松绑,对民营企业的再解放,是选择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时值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在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之时,10月19日,刘鹤副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这在40年里还是第一次,总书记召开这样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出发点是不言而喻的。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对中国民营企业40年发展历程的写作,对于我来说,既激动又胆怯,既有使命感又担心可能不会讨好,原因很简单,你的文字,你的表达,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才能,你都无法努力做得完美,因为历史本身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很多判断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新的变化,我只能力求真实记录,哪怕只是真实记录下来个人的真实感受。书中的一切,都是来自你我所经历的。
当代经济史,我们都在其中。
本文节选自《民营企业四十年》前言《我们要赶上时代,
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