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9-03-29 02:05:04吴景梅李宗群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化学

吴景梅,周 密,李宗群

(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发生一系列的校园投毒事件,应引起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教师应在所承担的课程中,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1]。有机化学有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和人文教育契机,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1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化学史是关于化学学科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史[2]。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的人名反应和人名机理,人文素材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化学史教育,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1.1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史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我国古代有机化学工艺: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酿酒和染色技术的发展,表明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在有机化学方面的卓越贡献[3]。近代化学史上也有很多杰出化学家,他们放弃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回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我国近代化工先驱侯德榜,拒绝国外多家公司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留美化学家陈光旭1946年回国,在国内制成液体感光树脂板,为中国培养了很大一批有机化学人才。把爱国主义教育渗入到有机化学日常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有机化学家的非凡成就和有机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4]。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化学史是关于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通过化学史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化学史实,介绍化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以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启迪学生思维[5]。譬如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最初是由Wolff和Kishner在1912年发现的,但由于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较长而反应产率低,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946年我国化学家黄鸣龙在哈佛大学做这个实验时,瓶塞漏气出现了意外情况,但他没有停止反应而是认真地继续下去,结果发现产率反而提高。他从这一异常现象中获得启示,仔细分析原因,反复进行实验,不断改进探索,使反应时间由原来的100多小时减少到数小时,产率也由原来的50%提高到90%,从此该反应在醛酮的还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际上称为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中国人名字首次出现在有机化学反应名中,他的成功取决于他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这样的事例,能使学生从化学家的成败中得到方法论的启示,通过训练,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6]。

1.3 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

有机化学中有很多人名反应、人名规则和人名历程,之所以这样命名,首先是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他们做出的贡献。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使学生全面了解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同时可以学习科学家们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诺贝尔一生研究炸药遭到过许多的不幸,但初衷不改,经长期研究,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并获得专利带来的巨大利益,为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捐出所有财产,设立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意大利化学家塔纳在德国有机化学家齐格勒的催化剂基础上,发明了立体定向催化剂,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塔纳坚持与齐格勒共享这一荣誉,成为诺贝尔化学奖的一段佳话。在教学中把这些人文知识寓于有机化学知识的传授之中,教师再进行引导和开发,学生就会形成尊重科学、敢于质疑、追求真理、与人合作的崇高品质,彰显有机化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2.1 从杂化轨道,谈人文素质教育

碳原子在形成其它化合物时,为了尽可能的与其它元素相结合,便让自身的轨道重新分布、组合,并适时调整组合方式(sp2杂化、sp杂化)。讲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深入领会杂化轨道方法的内涵,映射到自己身上,认识自身在不同场合的角色,结合具体场合的特点,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整合,来适应相应的场合。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深刻体会“碳”的杂化轨道理论,认识到角色融合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7]。

2.2 从共轭效应,谈人文素质教育

共轭效应是指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使π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效应[8]。共轭效应强调原子群体之间的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无论配合还是制约都要遵循有机体的结构规律,“共轭”必须在一定的结构模式和结构规则下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中,也需要通过这种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7]。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当今社会需要沟通、整合和团结协作,只有融入团队合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团队的发展壮大,个人才华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2.3 结合化学知识的应用,谈人文素质教育

有机化学应用广泛,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有机化学。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外,还有责任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合成橡胶、纤维、塑料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现代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的应用使人们过去的梦想变成今天的现实。但是"有机化学"这个词也越来越让人们望而生畏,因为很多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毒品问题、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等都与有机化学有关,如环境污染问题、三聚氰胺奶粉、塑化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化学家及大批化学工作者是无辜的,但他们又是有责任的。我们应教育学生要辨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化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9]。

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有机化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3.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研能力

实验是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积极思考,以此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发挥有机化学实验应该起到的作用。有机实验通常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要让学生在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帮助别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自己,强化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2 培养绿色化学的人文意识

有机实验势必涉及到有毒、有害、易燃物品和危险操作,若处理不当,实验产生的有害物质必定会污染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进实验方式、引导学生预习和讨论等措施确保实验安全,同时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认识到减少污染的重要性。在达到相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选用无毒、无害的绿色化试剂代替那些毒性大、危险性大、三废处理困难的试剂,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10]。对于危险性大、污染严重但本身不具备绿色化条件的实验,借助仿真实验或者微型实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三废"处理与循环利用方面,重视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处理,把它做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学生养成综合利用废弃物、节约资源的自觉行为,用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结束语

有机化学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人文素材、挖掘人文教育的契机,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培育过程。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化学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