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娟 杜娜 马巧利 李春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患者焦虑程度改善具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优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优化护理干预;临床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2-112-02
引言
心血管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就是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多为胸骨距离疼痛、连续性发作、心电图ST段抬高且心肌酶出现明显改变。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与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率失常,要及时采取救治与护理,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来自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32例急诊患者均满足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基本情况:2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1.23±3.44)岁,均为急性心肌梗塞,19例快速心律失常、13例慢性心律失常。
1.2急救护理方法
①接诊感到患者处后,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条件允许的话卧床休息,依据病情选择氧气吸入量,流量控制在
2-5L/min,越早吸入氧气可以尽快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缓解心脏缺氧出现的呼吸短促等情况,避免发生多脏器衰竭情况;②入院后进入监护室并为患者带上除颤器实行24h不间断心电监护,同时做好其他生命体征监测。及时掌握患者情况,同时溶栓治疗后1-2h内发病率最高,要适当延长心电监护的时间,主动配合医生开展抢救;③静脉通道的建立。根据医嘱做好用药,通过畅通静脉通道才能完成有效输药。营养类心肌药物输入时要尽可能选择周围大血管,缩短药效发挥时间,完成抢救。同时患者出现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可以使用冰帽或将冰袋放置在头部一侧,将患者头部偏向一次保持呼吸通畅,并详细观察患者意识清醒与否、瞳孔变化、呼吸变化等,避免出现脑部损伤,做好尿量检测与肾功能检查;④院内转运护理。心血管内科救治时,护理人员全面评估院内转运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转运时出现突发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果评估结果显示会有其他因素影响转运质量,就要停止转运。确定行院内转运后,要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全面检查,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清理干净呼吸道,将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允许范围内。转运前提前告知家属并协助完成转运,利于患者情绪稳定。转运中。确保转运路线畅通无阻,护理人员实时监控患者体征变换、病情发展,正确处理转运时出现的呼吸困难、面色难看等。转运时保证平稳,避免出现大的震荡,将患者头部保持在较高体位。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就地展开抢救。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焦虑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2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繁重、危险等特点,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预见意识与防范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心血管内科通过合理安排与规划护理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護理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与高风险性,每个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都肩负着重要责任。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之上,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量减少或者停止,造成心肌缺血出现坏死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患者会出现死亡情况。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得患者心肌耗氧量持续增加,改变血液流量,出现泵衰竭,出现猝死情况,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医院采取运转护理干预则能有效降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造成的风险,其主要作用和方法是在转运之前对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评估和考虑,从而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措施,以此降低患者转运风险。
总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率失常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97-98.
[2]李艳.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6):145.
[3]杨会.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