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央给地方戴了不少优惠政策的“帽子”。比如设立自然保护区、贸易口岸、自由贸易区等。为了抢到这些“帽子”,个别地方一度争得“头破血流”。如今,一些“帽子”在当地却成了“烫手山芋”。
以自然保护区为例。由于是保护区,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等政策,一些区域进不去,一些项目上不了,保护区的牌子在某些人眼里,反而成了发展的“紧箍咒”。于是,一些地方呼吁调整保护区范围,或恳请有关部门“摘帽子”,还有的直接突破“红线”。
如长江下游的镇江,7000多亩豚类自然保护区被非法占用,严重破坏豚类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中央环保督察发现后,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全面终止,6名责任人被问责。
“帽子悖论”的背后,折射出不少地方“戴帽子”的功利性、盲目性、隨意性。只想拿政策、得资金、抢实惠;还有一些地方,设立保护区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大量群众的居住地被划入保护区之内,后续环保督察时问题重重。
事实上,中央为支持地方开放与发展而给的贸易口岸等政策,利用好了能产生真金白银。但一些地区由于工作主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等政策长期闲置。“帽子”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实惠,更多的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