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国家—哈萨克斯坦”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9-03-28 09:24朱丽明
地理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素养国家

朱丽明

摘 要: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中的难题,复习课是对地理学习进行总结提升的重要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地理思维、提升核心素养。文章以“认识国家—哈萨克斯坦”为例,探索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效;复习课

地理核心素养是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要素构成,地理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基于此,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能力,从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素养,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本文以“认识国家—哈萨克斯坦”一节为例,探讨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设计思路

初三地理复习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考试说明并对考查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了解考查重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世界地理“认识国家—哈萨克斯坦”,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有针对性地设计考试试题,归纳总结认识国家的基本方法,并且构建方法结构图,提升地理核心素养,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

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①结合一轮复习,以哈萨克斯坦为例,通过阅读学案上的图文资料,提取地理信息,学会分析认识国家的基本方法,并建构认识国家的知识框架图。②通过回归考试说明和考试样题,让学生明确“考什么”。通过帮助学生建构认识国家的知识框架图,并通过考试题进行实战演练,提升解题能力,从而解决“怎么考”的问题。③学生通过构建框架图,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国家”知识框架图的构建。

【教学难点】结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和知识框架图来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

【视频导入】“一带一路”下的中哈合作。介绍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上非常重要的国家,中哈两国在很多领域都展开了合作与交流。

【问题设置】中哈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从地理学科角度如何认识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

设计意图:情境能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动机,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尤其是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可以多利用情境化教学。本节课创设“一带一路”中哈合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哈萨克斯坦的学习兴趣,了解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情境铺垫。

環节二:案例探究

【图片展示】展示哈萨克斯坦地图(图1)。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2);大部分为平原和低地,东南高、西北低;以内流河为主,流量较小,以荒漠和草原植被为主,干旱是哈萨克斯坦自然环境的典型特征。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里海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丰富。哈萨克斯坦北部主要是荒漠畜牧区,水稻和棉花主要分布在锡尔河沿岸。

【问题设置】

(1)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的判断: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角度考察。

(2)哈萨克斯坦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从考察锡尔河的流向、首都阿斯塔纳与英国伦敦气候的比较这两方面内容(表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3)哈萨克斯坦农业特点:从考察锡尔河沿岸的灌溉农业、农作物种类、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等方面,总结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哈萨克斯坦资源和交通分布特点:从考察里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资源的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认识该国的资源和交通情况,再从开发资源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的环境问题角度,让学生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5)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习俗:主要考察典型的宗教建筑、饮食特点等。

通过设计探究活动,思考这些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明白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用综合思维来分析问题,构建认识国家的框架图(图3)。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的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在分析地理现象时,既要考虑地理要素的综合,又要考虑区域的综合和时空的综合,形成综合分析的思维,只有掌握了综合思维的分析方法,才能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设计意图:地理学科突出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因此学生必须具备综合思维的素养,综合思维主要包括地理要素的综合、地理时空的综合和区域的综合三个方面。本节课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引导学生构建国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框架图,将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构建认识国家框架图中,主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在探究问题中,学生慢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哈萨克斯坦的图文资料,整个教学环节由问题串联,引导学生构建认识国家的框架图。

环节三:样题演练

结合建构的知识框架图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中考样题演练,学生将学习方法灵活应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样题链接】2017年是坦赞铁路通车50周年,图4为相关区域简图、降水量柱状图和景观示意图。

(1)图中坦赞铁路 (填写字母)。

A.穿越温带地区 B.途径鲁菲吉河 C.通过马拉维湖 D.向北到赞比亚

(2)坦桑尼亚首都是 ,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 ,降水季节变化 。

(3)图中鲁菲吉河大致流向自 向 ,由此推测流经地区地势特征是 。该国地形以 为主,根据图例可知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 ,山上出现积雪的影响因素是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当地居民主要是 人种,该人种原分布在 洲。

(5)请从服饰和传统民居任选一个方面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分析过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坦桑尼亚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首都是达累斯萨拉姆,东临印度洋,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的河流是鲁菲吉河,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炎热,当地居民的服饰和民居受气候影响比较明显。

第1题主要通过坦赞铁路考查坦桑尼亚的地理位置,第2题考查该国的首都,气候特点主要是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第3题考查坦桑尼亚的地形、河流特点,第4题考查当地居民的人种,第5题考查当地居民的服饰和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点拨:通过回归教材,解读考试说明以及案例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建构坦桑尼亚这个国家的知识框架图(图5),对认识国家有整体的认识,能明确考查的重点,将学习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设计意图:本部分为培养综合思维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中考样题演练,将认识哈萨克斯坦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通过认真审题和读图,认识坦桑尼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构建认识坦桑尼亚的知识框架图,在演练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思维上的提升。

環节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探究了国家的认识方法,在综合考虑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下,构建认识国家的知识框架图,并将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分析了中考样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认识国家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培养人地观念的重要环节,作为本节课的最后环节,通过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提升、认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环节五:课堂检测(略)

四、教学反思

地理复习课不是简单地将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而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构建认知框架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节课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整体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构建认识国家的认知框架图。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结论,学习效果更好。同时在中考试题演练和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迁移,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责任感等品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课堂实际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课堂上的生成资料比较多,课堂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思考,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教师给予及时鼓励和评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落实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哈萨克斯坦素养国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接棒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