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都说“时间就是金钱”“最爱你的人都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从这些角度来说,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熊国柱对于公益事业确定是真爱无疑了。
自1997年加入志愿者服务团队以来,22年的时光里,熊国柱已经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超过7000小时。公益已经将他的青春映衬得更加熠熠生辉,也将他的生命塑造得格外充盈动人。
年少志向得以抒展 创立总队回馈社会
为何可以对志愿服务如此倾注心血、投入感情,其实缘于熊国柱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种“寄情于山水”的情结。少年时代,家乡的青山绿水让他度过了很多欢快的时光,到了高中,他的志向也是要“走出去,多看看。”于是,高考时他考取了位于六朝古都的“南京林业大学”,学习環境科学专业。
“那时候周末在学校里基本是看不到我的,一有空我就会到处去逛逛,周边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了,还在携程上通过发帖子找驴友,去了西藏、云南、四川等几个省份。因为课业压力不大,所以有很多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方面我在课余时间把学校图书馆里同环境有关的书籍差不多都看遍了,虽然很多不算是精读,但基本都翻了一遍;另一方面我从入学那年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从那时起就觉得做志愿者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2001年大学毕业后,熊国柱回到东莞,进入了东莞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从事环保宣教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8年,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单位的负责人,而自身的环保公益历程也在一路成长中持续深入、不断延伸。
2003年,熊国柱组建了东莞第一支专业环保公益宣传队伍。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在成立初期,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非易事,资金、精力、办法,样样都能成为横亘在面前的困难。
“当时社会对环保公益事业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公益队伍能在社会上获得的帮助也十分有限,所以基本上很多事情都必须靠自己。”
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熊国柱拿出了一股从头开始、由小做起的劲头。白天忙于日常工作,他就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设计软件,制作公益海报、设计宣传图样、制定规章制度、策划活动宣传,把公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06年,在熊国柱的一手推动下,东莞市第一家环保公益团体——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他多年来的热情与赤诚,执着和努力,终于开始变得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环保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后,大家齐心协力筹资建立了第一个办公室,创办了自己的环保杂志和网站,吸引了无数的环保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到目前,这支志愿者队伍每年为社会提供超过2000人次的服务,累积志愿服务时间达到10000多小时。
“成立之后,我们总队一直在做的活动之一就是回收月饼盒和年花,现在累积回收了100多万个月饼盒,直接减少了300多吨垃圾的产生,超过50万名市民参与其中;还有在每年过年期间,我们会把市民们丢弃的年花分类整理,把花、泥、盆分别回收,每年回收的年花也超过200吨,减轻了年花成为垃圾对城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的压力。”
在普及环保理念,减轻环境压力的同时,环保志愿服务总队也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不少帮助,送去了许多温暖。
每年中秋过后,环保志愿服务总队会将回收月饼盒卖出的款项悉数用于救助罹患地中海贫血的儿童;大年三十晚上,将花农卖剩的鲜花回收送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祝福;发起“善用资源,爱心赠书”旧书回收活动,将募集来的旧书送到云南普洱、广西宁明、龙胜等贫困地区,建起8座爱心图书室,为山区的儿童传递知识的力量;开展旧挂历回收活动,发动全市中小学生回收旧挂历30多吨,制成盲童作业本,送到梅州的盲童学校,解决他们需要较厚纸张认字、读写的特殊需求……
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的种种行动也如同点点星火,点燃了东莞市民关注环保、支持公益的热切之心,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力量也在日益增强,环保公益服务越来越成为东莞市志愿服务的一个闪亮品牌。
多年坚持无悔奉献 想尽办法解决困难
毛泽东在评价雷峰时曾经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对于熊国柱来说也是如此。他的公益行动不是依靠心血来潮,不是时常三心二意,22年来持之以恒、无怨无悔,确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为促进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熊国柱义务担任2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环保宣讲员,经常利用周末假期到学校宣讲环保。通过讲授当前国内外的环境形势、现代人面临的环境危机、作为公民如何参与环保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它们如种子一般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推动青少年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不断壮大环保的宣传队伍,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环境的守护者。
熊国柱说,参加环保公益宣传让我感到最欣慰的地方,就是看到很多听过环保课,或者参加过环保活动的学生,之后都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忠实拥趸,也说明自己的努力确实没有白费。
为了保护东莞海边仅存的一些湿地珍稀植物红树林,熊国柱先后18次组织市民去虎门、沙田、长安等海边镇区考察红树林,在市民当中普及红树林相关知识;他又积极在在学校和图书馆等一些场所开展保护红树林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经常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的“珍稀”植物;后来他又策划编印了《海之子——红树林保护手册》和《虎门红树林绿地图》,向市民免费派发。
我问熊国柱,开展这么多活动,经费是从哪里筹集呢?他说:“我们的经费基本都是靠志愿者自己解决,如果涉及到钱款,组织的运作就比较麻烦。现在总队已经有很多热心志愿者,就是每人捐助一元钱,加起来也足够举办一次活动了,对于这种模式大家都很认可。而且我们也一直倡导利用旧物回收、废物利用的原则来积累经费,比如保护红树林活动,就是依靠在中小学中发起‘旧纸换红树行动,通过回收数十吨旧报纸,卖出后筹集到相关费用的。我们告诉孩子们,正是因为你们的支持,让咱们东莞的海滩上生长出更多的红树林,他们都特别开心。”
说到让回收来的废品继续发光发热,熊国柱又告诉我一种他们日常鼓励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的办法,而且这一方式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从1.0版本渐次升级到了3.0版本。
“我们要求环保志愿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进行垃圾分类,把家里的废品大致分为纸类、瓶子类和电器类。分类之后每个人拍张照片,上传到群里大家分享一下。然后大家把回收的这些废品用我们特制的环保袋装起来,这种环保袋里面已经分好三格,可以分别装上分成三类的废品。装好后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集中到一起,卖给收废品的人,回收的钱款用于购买花种,发给大家回去种花。这种形式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大家反响都很好,认为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了。之后我们又把活动升级到2.0版本,就是在购买种子时,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特别的种子,比如某些在若干年前很普遍、但是现在已不太常见的物种,小朋友们看了感觉很新奇,借此也可以让他们了解物种多样性,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
“到现在我们尝试的是3.0版本,也就是让大家体验种菜的模式。现在大家都很担心食品安全问题,都希望能吃上一些品质有保证的蔬菜,所以我们也希望种植体验能和日常餐桌所需联系起来,把绿色食品、立体种植、家庭农夫这些概念结合到一起,让大家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能吃得更好。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把这些蔬菜种活种好,我们目前在位于东城市民休闲公园的大气环保体验馆制作了一面‘蔬菜墙,也邀请有相关种植经验的专家进行尝试,如果探索成功,那接下来也可以复制推广,让志愿者们在家里也进行有机种植,在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能吃上放心蔬菜。”
不断思考突破常规 打造时尚公益模式
说到设计的各种活动,熊国柱多次提到的词汇就是“好玩”“有趣”,他说,参加公益活动不应该让人感觉痛苦、疲惫,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喜欢,才能长久坚持。怎么让人喜欢呢?就是要让大家觉得做公益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一件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2018年,环保志愿服务总队推出的“保护禾花雀家园项目”,不但成为省级“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重点培育项目,也受到了很多志愿者的欢迎。
熊国柱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了一本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根据受威胁程度将物种分为“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和野外灭绝”6个等级。而学名为“黄胸鹀”的禾花雀历经13年的时间,在这6个等级上就经历了“五级跳”,也就是2004年由“无危”改为“近危”,2008年变成“易危”,2013年成为“濒危”,到2017年12月已经直接被归入“极危”这一档。
“如果用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作对比就更好理解一点,大家都知道大熊猫非常珍惜,但经过保护,它们的数量现在已经恢复到‘易危的级别。相比之下,禾花雀已经成为‘濒危,距离下一级‘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而且原来在东莞禾花雀是很多的,后来人们对它肆意消费,大量捕杀,造成禾花雀数量越来越少,之后生态失去平衡,害虫急剧增加,水稻大量减产,所以保护禾花雀迫在眉睫。”
为了更好地保护禾花雀,也为了让大家能更有兴趣地参与到禾花雀的保护中,环保志愿总队在东莞寻找到一块土地,在上面种植上水稻,这样就能把更多的禾花雀吸引来。同时他们又在稻田旁边修建了一座玻璃观鸟屋,使大家能更好地观察禾花雀的各种状态和习性。
“这也是我们在东莞建的第一座民间观鸟屋,没使用政府的经费,都是大家以集资方式建成的,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让禾花雀更多地出现在东莞,是一件让大家都觉得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近些年河流的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所以熊国柱带领总队的人员又设计推出了“河流守望者”这一活动内容。
“我们的活动主要和设立‘民间河长相呼应,也是希望把‘民间河长玩出些新花样,让大家觉得有趣味。所以我们开展了4项活动,第一项叫‘河流河小二,就是寻找一批住在河涌边上的志愿者,将‘随手拍和河涌保护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每天出门经过河涌的时候就随手拍一张照片。这样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就拍了365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年里河涌水质的变化,这组照片也就相当于给河流建立了一个档案,成为了一份‘体检报告。”
熊国柱说,第二项活动叫做“河涌侦察兵”,也就是带领市民去检测河流的水质,用数据说话,虽然不一定准确、权威,但是通过每次的数据也可以绘制出水质变化的曲线,此外,“河流体验师”就是带市民去游船,亲身感受水质情况。而最后也是最“烧脑”的一项要数“河流大管家”,这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展开头脑风暴,想出改善河涌水质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河流守望者的活动我们是从2017年开展的,效果还不错,2019年也会继续作为一个重点,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关注自己家乡的河流,保护身边的环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熊国柱的带动下,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历年来荣获“东莞市十佳志愿服务站(队)”“东莞市志愿服务银奖”“广东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
而熊国柱更是载誉无数、屡获殊荣,他先后夺得“全国保护母亲河奖”“广东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奖”“第六届广东志愿服务金奖”“东莞市志愿服务金奖”等各类奖项80余个,获得“2018最美基层环保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广东省最美志愿者”“东莞市优秀青年”等称号,还曾光荣当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广东省候选人和2010年广州亚运火炬手。
我问熊国柱,每周都带领志愿者们开展活动,家人会不会有意见呢?他说:“也会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我很多年没有带孩子去过游乐场,也很少有空和家人去看一场电影。不过现在孩子大了,我会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让他们也爱上这份事业。”
庄子曾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熊国柱来说,应当是吾生有涯,而志愿服务无涯。公益前行之路漫漫,他将继续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