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奇振
清晨7点,深圳湾潮位正在缓缓上升中,数只黑脸琵鹭在岸边滩涂觅食。随着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深圳河湾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滩涂上跳跳鱼、招潮蟹、反嘴鹬等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前来深圳湾越冬的濒危黑脸琵鹭数量回升到375只,约为全球黑脸琵鹭总数的十分之一。
2018年12月6日监测数据显示,深圳河河口氨氮1.20毫克/升,总磷0.20毫克/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对比自1982年有监测以来共37年水质数据,2018年深圳河水质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工作会议发布的消息显示,2018年全省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考核评价为78.9%,同比好于2017年,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0.1%,为今年重点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2020年才是三年攻坚战的最后一年,但是对于广东,对于碧水攻坚战,在2019年初就已经弥漫了决战决胜的硝烟。
最高规格督导茅洲河、练江
“现在,晚上睡觉可以开窗了。”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海门湾大闸桥下经营水产批发的姚伯感叹。在他附近几十米,就是纳入国考的练江海门湾桥闸水质断面。流域内的印染企业已全部关停,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正抓紧建设。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以来,练江水质污染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比上半年分别下降53%、55%和61.2%。
另一条备受关注的重污染河流——茅洲河,水环境也实现重大改观,2018年其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58.9%,氨氮、总磷浓度分别降49.8%、61.0%,。
练江、茅洲河,这两条被誉为广东污染最重的河流,现在水环境明显改善,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决心和行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牵头督办茅洲河、练江污染整治,并多次研究部署、实地督导,推动茅洲河、练江污染整治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省人大继续“给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去年9月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的决定》,并首度对茅洲河、连江两条重点攻坚整治河流开展省、市、区(市)、镇四级人大联动监督。
茅洲河实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中电建等大型央企作为施工单位,投入人力1.5万人,设备4100多台,施工作业面1250个,2018年新建成污水管网560公里。
练江实行“领导包干、驻点办公”,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加快推进治污工程建设。至2018年底,练江流域仅汕头段就已投人综合整治资金117.94亿元,各项治污工程如火如荼铺开建设。
茅洲河、练江,这两条被誉为广东污染最重的河流,历次中央环保督察均是焦点。一年来各项工作轰轰烈烈。然而,水质是决定性检验指标。这两年能否按期达标,是检验广东治水成效的试金石,也是标志性战役。能否摘下“年年计划、年年落空”的帽子,人们拭目以待。
水质达标基础在改善
“禁养区扩大后,全市约二分之一土地成为了禁养区。”茂名化州市环保局吴浩光局长告诉记者。
茂名鉴江江口门国考断面上游的化州市,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县”,针对畜禽严重造成总磷超标情况,实施精准治污,将禁养区面积从近500平方公里增加到1170平方公里,足足扩大一倍多。化州还挤出财政资金1.2亿元,组织系统治水,挂图作战,逐个关闭6800多家养殖场,强化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一系列系统治水举措,使2018年鉴江江口门国考断面达到Ⅲ类水质目标。
茂名江口门断面实现稳定达标,是广东实施挂图作战、精准治污、系统治水,推动广佛跨界河流等重点流域和国考等重点断面水体改善的缩影。
“广东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北江、西江、东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韩江、漠阳江、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保持优良,主要问题是跨界河流、流经城市河段、内河涌等重点流域污染较重。”省生态环境厅水处负责人指出。
一年来,广东高规格成立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实施系统治水、挂图作战。省生态环境厅组成7个督导组每月驻点督导,同时组织重点流域专项督查,组织13个督查组开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以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全面带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2018年全省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考核评价为78.9%,同比好于2017年,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0.1%,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下降12.6%、20.6%、5.9%。
其中,深圳河口断面质达到了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广州鸦岗断面去年8-11月水质连续达到V类,呈现逐步好转趋势;茂名小东江石碧断面去年下半年氨氮浓度稳定下降,下半年均值已优于V类水质,全年均值也仅超标0.06倍;云浮新兴江水质也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
决战硝烟提前弥漫2019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以广州市珠江西航道鸦岗、深圳市深圳河口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为重点,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专项行动。”
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日前签发一号令,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提出省领导挂点督导、地方党政包干、一票否决、媒体监督等十条硬举措。
治水的工程等措施完成后,往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到水质成效,而且工程措施施工也会造成水质扰动,所以各种措施必须往前赶,给水质改善留出时间。”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反复强调,让2019年就提前弥漫了决战决胜的硝烟。
1月22日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推动水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转折性进展”工作,被列为今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十项任务之首。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指出,当前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正处于全面攻坚期和治理关键期,必须坚定信心、下定决心,采取断然之策、非常之举,力争今年实现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1%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4.2%以下的目标。
突出重点。汕头升平、惠州沙河河口、汕尾海丰西闸、湛江排里、珠海石角咀水闸等断面今年要提升到Ⅲ类水质。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中,广州鸦岗、深圳河口、东莞樟村和旗岭、茂名石碧、揭阳龙石、惠州紫溪7个断面要力争消除劣Ⅴ类,东莞共和村和汕头海门湾桥闸2个断面年底基本达到Ⅴ类,其他国考断面水质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
完善管网。力争在2019年年底新增县级以上城市污水管网3380.15公里,新增镇级污水管网1812.16公里。加快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建立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负荷的考核机制,实行每月监测、每月通报,推动提升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
加强治污。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管理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大力实施镇村级企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珠三角地区要逐步扩大劣Ⅴ类水体控制单元内的禁养区范围。
加强督导。省生态环境厅设置达标攻坚办,统筹協调达标攻坚各项工作并加强现场指导。全面实施挂图作战,以练江海门湾桥闸为试点,用好“一张图”“一张表”服务指导达标攻坚,做好重点支流水质上图,重点整治工程进展列表,每月报送流域内干支流水质,实行动态管理,推动整治工程在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加大投入。省财政新增统筹污染防治资金150亿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支持劣Ⅴ类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工作。
“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这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的名言。南粤碧水攻坚战,今年就要决战决胜了。
(图片由相关市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