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视角下公民行政法律意识研究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规条例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

近年来,在行政法法规条文不断更新中,逐步解决了部分条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不适用的问题。中国从十五大以来一直弘扬的法治精神,使中国公民在全民普法的进程中逐渐增强个人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但每年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行政处罚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是法律普及不到位,还是公民存在侥幸心理而选择知法犯法呢?

一、行政法律意识的概念

1.公民对于行政法立法、执行等现象产生的心理活动或反馈出的评价被统称为行政法律意识①。在强调法治和遵章守纪的21世纪,中国从不断更改法律条文的阶段逐渐走向普及法律知识的新时期。我们的法规条例在不断更新中,已尽可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普法工作也从未间断,但并不代表每一位公民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行政法律意识②。王慧芬③以江苏省文虎系统公职人员行政法律意识现状为例,针对解决公职人员法律意识误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李艳凌④根据公务员同时存在实践性、专业性的优势和矛盾性、脆弱性的劣势,对我国公务员提出行政法律意识新要求。

2.虽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行政法律意识并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大多都局限于对公务员行政法律意识的要求,而忽略行政法相对人是否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行政法律意识。并且,很少有学者单独来看公民是否具备行政法律意识与当今公民精神的相关度,以及合理的公众参与是否有助于公民精神的培养。

二、问卷调查结果中,中国公民的行政法律意识程度

1.中国公民对行政法律条例熟知度。我们调查了329位中国成年公民,看是否关注过以上行政法规条例,或自行关注过其他的行政法规。然而,没有任何一个行政法规的被关注度达到50%以上,其中知识产权、驾驶证以及医药相关的法规条例受关注度较高,分别为47.72%、44.68%以及39.51%,而食品、治安与财务相关的行政法规条例所收到的关注度更低,分别为32.52%、27.66%以及23.4%。

2.为了了解中国公民的公众参与程度,本文做了一下行政条例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示,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会关注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法规条例,但只是局限于基本的了解,29.18%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对大多数的行政条例都不了解。而只有14.29%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不仅关注行政法规条例,还会仔细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其中的不足,但他很难为这些不足去争取改变。最后,既能关注行政法律条例,又愿意向相关部门提供意见的只占了3.34%。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公民会对行政法规条例有所关注,但只有少数会仔细阅读并对法规条例有足够的了解,但只有极少数的人发现问题之后会向相关部门提供建议。

3.对公众参与意愿的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受调查者很期待能有公众参与的机会,也有接近一半的人虽然对公众参与没有特别大的热情,但是如果有机会还是愿意参加。只有极个别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兴趣。这说明,中国绝大多数公民的潜意识里认同公众参与这种形式,但有一半的公众不会主动争取这样的机会。

三、行政法律意识的普及途径

1.促进个人学习了解行政法律常识。公民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参与自治,会事先学习基本行政法律常识,并在重要变革时期,依据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上文我们已经提出,部分中国公民对行政法律的基本常识依旧存在欠缺。政府可以通过电视栏目,线下法治活动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还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方法让公民提升公民精神而愿意主动参与自治,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中国公民会对行政法律条例的熟知程度低的问题。

2.增强个人行政法律意识。参与治理的公民,首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以身作则。对其参与并共同制定的法律规定,也会更有潜意识地去严格遵守。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你身为一个小学安全课的老师,虽未制定交通法,但由于参与了交通法的传播,将会具备更强的法律意识。公民精神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可以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心,而那些要求高社会责任心的职业的从事人员往往也普遍具有教强的行政法律意识。

3.保证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公民精神既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心,那么具备社会责任心的一群人,一定不是分散的一群人,而是共同参与治理的自治群体。而公众参与是共同参与自治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具有公民精神的公众往往更期待公众参与的环节,比如一些政策制定或选举的投票环节,并会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公正公开,而不是现在经常出现的走过场现象。

4.提高公民行政法律熟知度。提高公民行政法律熟知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民不知法而犯法的情况。提高行政法规的宣传,提高公民对行政法规的关注度。以现在较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途径,扩展公民了解行政法规的渠道。相关新闻报道除了对案件的陈述,也普及相关行政法规常识。对法律法规的普及可以通过多途径以及身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就像一个路面上十分干净没有一点垃圾的城市,就算是新到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也不好意思再随意丢垃圾。

总之,我国依然需要进一步对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公众参与和自治精神的鼓励,对公民精神的弘扬,进一步促进行政法规在社会治理中的有效作用。健全中国公民精神,实现全面自治、平等、宽容、知法守法。提高公民行政法律熟知度,提高公众参与广度与深度。

【注释】

①刘志坚.论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04):53-57.

②应松年,杨伟东.论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01):65-69.

③王慧芬.公职人员行政法律意识解析——以江苏省文化系统公职人员为对象[J].东南文化,2004,(02):6-13.

④李燕凌.论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J].法制与社会,2017,(01):137-138.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规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千奇百怪的法规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