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证书化”倾向及其矫正

2019-03-28 19:25:17蔡玲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证书职业院校

蔡玲玲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1995年国家人事部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确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为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实施20多年以来,在职业规范标准的认定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集中力量抓“考证”,即在教学上以应付职业证书考试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考评上硬性规定学生考取职业证书,在招生上大肆宣传学校学生职业证书的考取率。

一、当前高职教育出现“证书化”倾向

当前,不少学生在读期间也把考取证书当作首要任务,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证而学。一些学生上课并不在意,甚至觉得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是浪费时间,直面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状,为增强职业竞争力而忙于考证。在读期间大量购买资格考试辅导书,线上购买网络课程,线下找辅导班培训。学生专注于证书考试,有的连必要的实习也耽误。例如,由于精算分析师证书考取有一定难度,在某金融职业院校,一些学生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放在应付精算分析师的5门考试上,把大学学习当作“证书化学习”。[1]二是盲求多证。一些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学生职业证书的持有率,规定学生每学年要拿到一定数量的职业证书,以此作为评定年度奖学金的必备条件。受此影响,学生不得不在学习之余为考证而忙碌,有的甚至考取一些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证书,只为学校鼓吹的“多一本证,多一条路”。据《东方今报》报道,河南某校学生孙某在读期间狂揽65个证书,可临近毕业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让人啼笑皆非。[2]

二、高职教育“证书化”倾向折射出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办学价值的工具性偏颇

高等职业教育依靠社会力量办学,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其办学的主要任务。但是,高职教育要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首先应该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现代公民的良好素养。高等教育是学生极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对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增强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就职业院校办学而言,不能“为了证书而证书”(何况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事实上,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健全而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而当前不少职业院校过分强调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职业道德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把高职学校办成纯粹的技术训练所。[3]

(二)职业教育的过度功利性取向

由于明确的市场化导向和鲜明的实践性特征,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功利化色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追求功利化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人类生活理想的文化活动,教育与人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当前不少职业院校忽落了作为人的理想追求这一价值向度,职业教育直奔功利目的,甚至沦为纯粹地应试训练(应付职业资格考试)。功利不应是教育的全部,不能用外在的目的(考证、就业等)和工具性价值淹没、代替教育内在的、全面的价值。对学生而言,应破除“唯证书论”的执念,尽量淡化功利色彩。要知道,在高度信息化、流动性的社会,要求的绝不仅仅是熟练的岗位技能,更要求有良好的学识素养和过硬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教育的单向度思维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揭示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压制社会中不同意见,压制人们内心的渴望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奴从社会意志,逐步丧失自由和创造力,丧失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4]高职院校过于职业化的功利导向,使得学校办学方针、教学导向、校园文化、班级文化都在灌输应付职业需求的思想,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不为职业所焦虑。学生的多维度的价值理想被边缘化,被单一的“职念”所控制和压迫,变得过分庸俗和实利:多拿一证,多条出路,考证多多益善。以至于有报道称,某校一班级出现10余人连考5本技术证书的“牛人”“牛班”。[5]

三、高职教育“证书化”倾向的矫正策略

(一)建立国家资格证书体系,抓好顶层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证书设置部门和机构较多,一些行业资格证书存在证出多门、重复设置、交叉设置等现象,证书太多、考试太滥的问题突出。为此,近年来国务院连续五批次取消260余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大大精简了职业资格证书总数,逐步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国家资格体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确立,有助于打通学校教育和各类岗位资格证书之间联系,为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沟通建立桥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

(二)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目标与相应职业证书要求一致

高职学校需加强专业的市场化调研,尽可能使专业教学目标与相应职业证书要求一致,减少学生盲目考证的焦虑感。比如,“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大学专科层次,既具有酒店管理知识,又熟悉现代旅游发展特点,适合在酒店餐馆和旅游社团等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专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应囊括与之对应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等)所提出的要求。这样严谨科学的专业课程目标设计,有助于学生既能学以致用,又能扩展知识和能力,使之面对相关职业考试也能游刃有余。

(三)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考评机制

科学的高职院校考评机制,既考察学校办学特色,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可以避免职业院校把重心扑在应付职业资格证书上,转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完善。以评促建,会解放高职院校思想,使之呈现多元办学价值取向,有助于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利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

(四)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理性考证

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X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逐步启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方案为鼓励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了政策支持。然而,为了避免学生盲目考证,在推进1+X证书制度时,学校应根据职业发展对相关技能的需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先期做好理性规划,再努力学习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能把考证多作为职业竞争的主要指标,而是考取有用的、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含金量较高的职业技能证书。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破除“唯证书”论和“证书”崇拜,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证书职业院校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