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是以宿舍为载体反映出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组合,包括物质建设、管理制度及精神文化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影响。新时期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深入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人,在谈到培养什么人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也是高校宿舍文化育人的任务和方向。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习总书记谈到,“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2]。
高校宿舍是深入开展“文化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宝贵阵地。当代大学宿舍生活具有生活时间长、生活空间小、成员互感性强三个突出特点。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即可满足日常需求,大学生待在宿舍的时间明显增长。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许多学校推出“选课走班制”,学生对班集体的意识更加淡薄,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更是从教室转移到了宿舍。[3]在空间层面,一个宿舍通常会入住4-6名学生,不同的生活习俗、行为习惯更是需要学生相互磨合,这对于自我意识较强的“95后”大学生并非易事,寝室人际矛盾问题层出不穷。同时,长时间的宿舍生活也会导致宿舍成员间具有强烈的互感性,[4]其思想观念、学习状态、生活方式等方面均会相互影响,任何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也会在这个空间内快速传播,若能加强宿舍正能量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因此,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应围绕“六个下功夫”发力,科学地进行布置规划,以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为目标,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宿舍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全员联动的建设体系、科学的管理考评机制、发挥先进学生模范带头作用为抓手,全面丰富学生宿舍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爱党爱国,涵育良好德行,在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增长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见,新时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应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自上而下,协同发力,引导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注重显隐性教育、硬软件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宿舍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以健全的管理考评机制和先进学生的模范先锋作用,带动广大同学主动而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成长为时代新人。
目前,新时代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在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缺失或是滞后现象。在硬件设施方面,许多宿舍楼仅能满足学生住宿需求,难以体现校园特色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高校对宿舍的建设管理更多仅停留在安全、卫生、作息等方面,缺少对宿舍文化方面的全面研究规划和建设挖掘。
1.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足,全员建设合力尚未形成
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对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部门间也未形成文化建设合力。在各项资源保障方面,存在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宿舍文化的建设发展。在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许多管理服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均难以达到“尽责奉献”“以身作则”的要求,尤其是宿舍楼管员、保洁员等,与学生朝夕相处,但某些言语举止难登大雅之堂,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
2.硬软件层面文化建设缺乏,文化氛围营造不佳
宿舍是高校育人的第二课堂,宿舍硬件设施和软件文化方向的教育实践均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硬件设施方面,多数高校宿舍楼均配备有宽敞的公共空间区域和专用宣传栏,但通过公共区域和宣传栏开展显性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宣传区域多是张贴学生活动海报或是管理通知,甚至出现闲置或被各类机构、商家广告覆盖的情况,宣传阵地的教育功能难以显现。在软件方面,隐性文化养成教育力度不足。宿舍本应是相互关爱、团结共进的小集体。但目前,许多宿舍成员“各自为政”,甚至还容易产生冲突矛盾。归结原因,是学校和学生个人均不重视对宿舍文化、寝室人际关系的培育,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3.管理奖惩机制不完善,学生主观能动性未充分调动
传统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仅限于宿舍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少有涉及宿舍文化方面的建设,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其实,每位学生都是宿舍的“主人翁”,都应承担起宿舍文化建设的责任,且“95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不可小觑,为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可辅以恰当的奖惩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建设积极性。
4.宿舍学生骨干培养力度不足,模范学生带头作用未得以发挥
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的带头人,本应承担着宿舍文化建设组织者的重任。然而,许多学生骨干或是优秀学生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参与的宿舍学生工作,多是查寝点名、排查宿舍设施损坏情况等事务性工作,对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强,教育带领广大同学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发挥先进学生“榜样作用”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学校、学院未充分激发学生骨干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意识、激情和能力。
1.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管理育人合力
高校应组织校后勤部门、校保卫处、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投入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实现功能互补、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学校层面,要发挥领导协调作用,重视宿舍文化硬软件方面的规划建设,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证该项工作可持续的落实开展;在部处层面,如校后勤、保卫部门要定期对宿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检修,及时清理楼内卫生,为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在院级层面,学院学生工作干部要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带动学生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工作;此外,要加强对宿舍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研究。学校要及时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也可定期召开宿舍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或是开展相关的讲座论坛,鼓励学生工作干部和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宿舍文化育人领域的深入研究。
2.加强硬软件层面文化建设,创建良好文化氛围
宿舍文化建设既包含基础设施层面,又包含精神文明层面,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需从硬件环境和内涵文化两个层面着手,显隐性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在硬件环境层面,既要完善宿舍楼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宿舍楼整体环境,提升学生宿舍内部条件,建设融生活、教育、美观功能于一体的宿舍居住环境。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楼公共区域宣传阵地的教育引导功能,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资源上墙展示,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领会。
在内涵文化层面,从思想育人和实践育人两处发力。通过开展意义深刻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养成宿舍文明礼仪习惯,提升宿舍成员间团结协作精神,培育各寝室独特的文化氛围。实践活动方面,可通过定期举办有质量有意义的主题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节、运动会、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同学们协作完成任务,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风尚。同时,可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时间点,开展宿舍间交流互动活动,如中秋节大联欢、冬至包饺子、端午送粽子等活动,引领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3.完善管理考评机制,发挥科学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完善的管理考评机制有助于激励行动、约束行为。高校可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宿舍安全管理规定》《文明宿舍建设考核机制》等相关规章制度,[5]并把学生宿舍表现情况、文化建设情况与学院精神文明评比相挂钩,促进各学院加快宿舍文化建设步伐。学生宿舍可自主制订文明寝室公约,促进学生自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追求崇高的文明风尚。
此外,还可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相挂钩,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对在宿舍文明评比、宿舍文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宿舍、宿舍模范成员给予恰当奖励;同时,可通过年级例会、班会课等集中教育契机,推进宿舍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表现优异的宿舍,给予大力肯定表扬,邀请优异宿舍分享宿舍文化建设锦囊;对不达标的宿舍予以批评教育,实行约谈制度,敦促宿舍全体成员必须在限期内予以改正。
4.培育宿舍文化建设排头兵,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优势作用
在构建宿舍文化氛围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育学生带头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作用,让其带动全体同学共同投入文化建设工作。学生带头人又可分为以宿舍为单位的先进宿舍和各宿舍的优秀学生带头人。对于先进宿舍、党员宿舍,可通过开展宿舍间对接帮扶活动,促进先进宿舍、党员宿舍带动其余宿舍共同发展,引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正能量的汇聚和凝练。在个人排头兵方面,可重视宿舍长、宿舍学生骨干、宿舍心理联络员的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宿舍长工作例会,交流分享宿舍工作经验。为营造宿舍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还可为各宿舍设立心理联络员,组织宿舍心理联络员参与心理健康类辅导培训,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朋辈帮扶的能力,促使他们及时帮助同学解决各类困难、困惑,在宿舍生活中积极传播主旋律、正能量,带领同学营造良好的学风舍风。
综上所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力度,使宿舍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驿站、学习宝地和生活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