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基于乡风文明价值理念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考

2019-03-28 15:04:4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2期
关键词:乡风高质量文明

(中共忠县县委党校 重庆 404300)

一、乡村振兴为什么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乡村薄弱环节问题分析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农村生活显然对大部分的人没有什么吸引力。原因有以下几点:(1)传统农业的产出比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带来的并不是高收益。算一笔细账,除了投入的人力成本外,还需要化肥、种子等前期投入,经过风吹日晒,承担恶劣气候的风险,最后获得的收益,可能只是维持日常生活。所以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即使很辛苦,相较于传统的劳作方式,工资收入也是算可观的。(2)城市的吸引力。想到城市,就想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流光溢彩。城市是因人群的聚居而成为城,人群的不断增多,就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是人们涌入城市的动力。(3)现代技术的冲击。创新,带来进步和发展。在创新的前进道路上,一些老旧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诸如犁具、蓑衣等传统物品,现在已经很少出现在乡村家庭的必备物资里面了,它们呆在博物馆似乎更适合。所以,很多的乡村土地和沿袭过去的种植技术,因现代技术的冲击而被放弃。(4)自身环境短板。要想富,先修路,这句顺口溜几乎是人人都知晓的。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等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乡村发展确实滞后。

不管是自身条件的不充分,还是过去和城市的拉锯发展模式。乡村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动力。尽管如此,乡村依旧有自身的发展优势,首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全面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农业是我们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乡村的重视。

(二)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之美亟待重新发现

(1)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21世纪的今天,乡村生活已经不是大部分人的追寻,城市的吸引力,使得荒草杂芜成了大部分乡村的现状。尽管如此,中国依然不能没有乡村,乡村也不能被弱化。(2)乡村生活的恬淡舒适。乡村生活是诗意的。在唐代,乡村富庶与否直接盛世连接在一起,乡村越加富庶,盛世愈加辉煌。乡村生活曾经宁静恬淡的代名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当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悠闲中国古代乡村生活画面。

二、为什么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最大的发展瓶颈

(1)村民的主体责任翁意识不强。在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并是不村民,村民只是在自己生活的扮演的是看客角色,虽然村民才是村子的原生存在。他们大部分都不是乡村振兴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没有决策权,也不是建言者。对大多数村民而言,是被动的间接的相关人存在。正因为身份认同和转变的不及时,导致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进程中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2)村民视野需要拓宽。因为日常生产生活方式得不同,与城市的居民和乡村的村民打交道的方式并不是相同的。城市中,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讲究的是“法、理、情”的顺序,人情是在最后。在乡村,更多时候,大家依然延续着“情、理、法”,人情在最前,很多村民都是相互认识,知根知底,若是不讲人情、大理不通,法基本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样一来,导致在乡村的治理的治理过程中,乡风文明更是居于重要地位,若是一个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通情达理之人,整个乡村皆是一派和谐,那么很多的乡村治理工作也就会更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的速度也会加快。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走高质量道路的重要保障。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2)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精神引领。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顾面子,也要顾里子,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农村经济发展,让村容村貌变了样,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腰包鼓起来”,擦亮的是乡村的“面子”;乡风文明,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生活充实、精神满足”,做实的是乡村的“里子”。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发展的价值源泉,乡风文明更是一个地方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3)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助推力量。乡风文明,体现的是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展现的是当地人日积月累的精神积淀,呈现的是每个人对家乡的贡献和努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管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离开家乡去到哪里,家乡的烙印始终不会褪色,文明的乡风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之受益无穷。文明的乡风可以推动地区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得以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信用制的产生。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希望能够诚信的人做生意。

三、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一)抓住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为乡村立心

乡土中国的村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不那么明晰的。为什么而活,究竟需要怎样一个活法,为什么要坚守含辛茹苦的价值观。都需要一个核心的价值指引,通过它,才能凝聚起乡村的民心与民气,以及村民凝聚力才能让村子里的乡风面貌焕然一新。乡风美,农村居民素质大幅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形成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的融洽氛围。

(二)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

(1)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道德体系。“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影响勤劳致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尊老爱幼、赡养老人、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在有些农民身上开始淡化,盲目攀比、铺张浪费、打牌赌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风气却有所抬头。孤独成了乡村老人的常态,缺乏与人的交流让乡村老年人倍感孤独与凄凉。邻里之间加强交流,可以定期举行一些集体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生活。(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乡村村民崇尚科学文化知识的氛围变浓。使得遇事求神拜菩萨,求算命先生,有病了不去医院看病,反而求助于巫婆神汉的行为得到改善。通过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建设幸福家庭、友爱乡村、和谐社会。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乡村精神需要丰富。

(三)培育懂农村、爱农村的新型农民

农民,除开在诗人的笔下,是日落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方式引人称羡以外,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当中,都是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形象。传统的质朴的生产劳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快节奏。所以,定期开设现代种植和家禽养殖技术的相关课程,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使当代农民村民成为懂农村的新型农民。同时,多掌握新技艺可以就近择业,增强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砝码。

(四)重塑乡村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城市化的进程中,带走了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很多原生态的乡村文化自信也随之流逝,过去提到农村,春天的野菜野花,夏天的螃蟹鱼鳅,秋天的果子果木,冬天的腊肉年货,都是让人羡慕、使人自豪。但是,现在,很多的农村孩子反而会以进城游玩,吃了肯德基麦当劳,穿了什么名牌衣服作为让人称羡的价值输出,心底的需要。很多的网络文章和广告视频,都打造出乡愁作为卖点,吸引人眼球,但是,很多人在试图留住乡愁的同时,企图想要在过去的生活中找到共鸣和存在,就已经暴露出优越感。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切切实实的,是每一天都有价值的,不需要去追寻已经过去的事物。反而应该结合村落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五)选立精英带头人,做好引导者行动者

乡村发展,尤其要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靠头雁、靠乡贤、靠能人,带动整个村落的发展活力。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反哺农村的优秀企业家都是可以树立的榜样和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和行动,可以形成强大的感召力,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城乡融合发展,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乡村是中国人民的根,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生动的描绘了纯朴而热忱的乡村生活画卷。广大乡村,天宽地阔,是中国人民传统精神的力量源泉。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乡风文明是一双真正能助力其起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乡风高质量文明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58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乡风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漫说文明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2
文明乡风聚人心
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 08: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