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规范对比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矿粉桥面集料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重庆 404100)

一、引言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起源于欧洲,其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沥青玛蹄脂混合料(MA)[1],英国于1890年最早采用该技术修建Forth桥,建成后出现纵向开裂病害,20世纪50年代对MA技术展开广泛研究[2],并应用于Severn、Humber等钢桥,取得良好使用效果[3];另一类是高温拌和式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德国于1917年最早将其应用于建筑物防水层,随后拓展至钢桥面铺装、市政工程等领域,其使用性能表现优异,典型代表为Oberkasseler、Zoo等钢桥[4]。日本于1956年引进德国GA,改进了相应技术及材料组成,将其应用于大跨径钢桥修建中,其中因岛大桥、大岛大桥等早期修筑的钢桥出现了纵向和不规则裂缝病害,后期修建的明石海峡大桥、多多罗大桥等在通车后则运营良好[5]。与国外相比,我国于1997年引进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研究起步较晚,且交通量、施工环境等条件复杂[6],因此最初引入时出现了较多问题,其中青马大桥和江阴大桥通车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开裂、鼓包、车辙等病害[7]。在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于2006年出台《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性能控制指标及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地域、气候和工程情况等因素制约,现有规范还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难以较全面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性能,需要进一步确定性能控制指标及要求范围,完善质控体系及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

因此,本文全面梳理并对比评价国内外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要求,从而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修订和完善奠定基础,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二、各国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规范对比与评价

(一)沥青

根据各国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调查结果,对混合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汇总后可知:①德国规范从温度敏感性、高温性能及溶解性3方面对混合沥青进行控制,且针入度变化范围较大(29~92mm);英国标准中浇注式混合沥青有3种标号,且3种混合沥青除针入度外其他技术指标要求均相同;日本铺装纲要和我国施工技术指南均对混合沥青高、低温性能,溶解性等有要求,且我国施工技术指南对混合沥青含蜡量也作出了明确规定。②德国、日本和中国对混合沥青软化点均有要求,其中德国要求最低,日本次之,我国对其要求最高。③各国均对溶解度进行了规定,其大小为英国<日本<德国<中国;日本和我国均对混合沥青密度有规定,二者相差不大,都要求大于1;英国和日本对混合沥青老化性能有规定,英国用蒸发损失量、针入度降低值来表征,日本仅给出蒸发损失量要求;我国和日本均对混合沥青闪点有规定,下限为240℃。④我国对混合沥青低温性能也作了相应规定,以10℃条件下的延度来表征;日本规定了混合沥青25℃延伸量值;英国混合沥青灰分含量要求较高,其溶解度要求较低。

(二)集料与矿粉

德国、日本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集料与矿粉无特别要求。英国规范对预拌碎石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及磨耗值有规定,与我国集料差异较大,不做具体对比。我国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用集料与矿粉,较普通沥青混凝土有一定差别,具体如下:①集料前期处理方法。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粗集料应高温烘干(一般为300℃左右)后,进行压碎值等指标检验。②矿粉0.075mm筛孔通过率控制。普通沥青混合料矿粉中对0.075mm筛孔通过率要求最小为75%,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中对0.075mm筛孔通过率要求较高,最小为80%,其对矿粉质量要求更高。

(三)级配

根据各国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调查结果,对各国GA-10级配进行修正及汇总分析后可知:①各国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所用集料最大粒径一般小于或等于13.2mm,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含量差别不大,粗集料含量约为25%,细集料含量约为50%,填料含量约为25%,同时级配组成决定了混合料结构类型——密实悬浮结构。②各国级配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德国、日本级配范围基本上均在我国级配范围之内,主要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混合料级配需要适合各地气候条件,因此其范围较广。③英国MA与德国、日本和我国GA存在本质区别:MA中粗集料没有相对严格的级配要求,即在大颗粒范围内不使用分等级颗粒,几乎是单粒径碎石;GA中粗集料对各筛孔通过率均有严格要求。

三、结语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具有优良的防渗、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是近年来钢桥面铺装中主流材料之一,正逐渐在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到目前为止,诸多实体工程经验表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在保证优异性能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例如结构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桥面积雪结冰现象严重等,因此需要选择合适改良方法,研发出可有效降低温度敏感性、解决桥面冰雪病害、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的新型钢桥面铺装结构及相应技术,使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还需充分借鉴更多国内外实体工程经验和研究单位成果,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不同地域、多种地区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性能评价体系,实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工程性能综合评价,从而推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技术应用与发展。

猜你喜欢
矿粉桥面集料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矿粉质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钢桥面铺装技术现状与发展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性能研究
矿粉胶凝活性及其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影响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某多跨简支T梁桥面连续化改造研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石粉对水泥-矿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