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导游智慧院校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智慧旅游这一概念于2000年首次被戈登·菲利普提出,他从企业经营角度下定义,认为智慧旅游是可持续地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

在国内,智慧旅游(smart tourism)仍处于探索阶段。2011年,黄羊山提出智慧旅游基本架构包括以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为技术层连接起来的数据中心、服务端、应用端,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及其运作流程;2012年,丁风芹分析了智慧旅游与数字旅游的关系,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数字旅游基础上进行的各类旅游项目的信息化平台建设;2013年,李云鹏区分了智能旅游和智慧旅游的概念,提出智慧旅游是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而在实践应用中,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2012年南京玄武区旅游局与海客科技公司合作,全力建设本区内著名旅游景点的手机端的智慧旅游;同年11月,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未来10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期望,以有效应对旅游业爆发性增长给旅游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2015年4月4日,黄山市强化“智慧旅游”营销方案。“智慧旅游”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必将对中国未来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批旅游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因此,国内旅游企业需要积极寻求变革,努力把挑战变成机遇。各旅游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学生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事实上近几年来,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围绕智慧旅游对于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意义和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层面的研究还比较窄,尚需要根据智慧旅游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深入挖掘,以理论指导实践,构建一套符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趋势,以期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好的思路和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在新时代的就业竞争力。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发展时间短,理论研究不足,各个学者对其认识和界定存在诸多争议,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智慧旅游学科体系。本课题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智慧旅游的大背景,提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创新策略。

对于高职院校发展而言,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其顺应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调整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具体指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旅游职业人才;有利于解决旅游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专业不匹配的问题。

对于整个旅游业发展而言,有利于借助互联网+,推进旅游行业和企业的升级改造,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有利于带动旅游信息化发展,树立良好旅游口碑和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有利于调整旅游企业及旅游管理部门对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预期,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本课题以背景分析-理论探索-构建框架-实证验证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科学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经验,探讨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现状,发现其中症结,挖掘智慧旅游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应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从学生基础能力、职业专业技能维度、职业发展能力维度出发,对智慧旅游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研究,探索出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以期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智慧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服务。

本研究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当进一步提升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加强与旅游企业紧密合作,由企业提供实际市场需求,院校开设相应专业课程,大力培养智慧旅游型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互补,完善智慧旅游的产品开发。

面对智慧旅游的大潮,高职院校应有选择地开设一些与智慧景区、智慧导游相关的理论课程,普及智慧设备的使用技术和维护技术,为旅游业的换代升级培养掌握智慧旅游理念的新生力量。

本文创新程度。信息技术的适应性。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智慧旅游理念,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低,对口就业率第的问题。

研究角度的创新性。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要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从基础能力、职业专业技能维度、职业发展能力维度三个方面着手,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职业课程。

应用价值。2012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未来10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期望,以有效应对旅游业爆发性增长给旅游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该期望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必将对中国未来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教育既是“智慧旅游”的实践对象也是承担“智慧旅游”的主体,因此梳理目前学术界有关“智慧旅游”研究的现状对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智慧旅游为基点,以期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结构和设置,培养更多顺应市场形势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不断提升旅游专业毕业升的就业竞争力,着力解决高职旅游专业的创新就业问题;运用智慧旅游的视角、思维和对策,推动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项目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转变。

智慧旅游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智慧旅游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的旅游人才多半来自于高职院校,关于智慧旅游背景下应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不断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前些年的时候,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实行的是“2.5+0.5”的“大赛制”和“顶岗实习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二年半的时间在学校进行学习,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加就业。

这几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旅游季节规律,满足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即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学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大三上学期的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全部取消。

这样进行调整的优势是增加了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实习时恰好是旅游旺季的7月。关于大三上学期的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其实各执一词,有利有弊,如果开设这半年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话,大家对大一大二所学的知识会有一个系统的复习和回顾,温故而知新,也可以为没考过导游证的同学做一个弹性缓冲,可以利用这半年的时间接着学习大一所学的河南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和导游业务这四门课程以及大二上学期所学的模拟导游,但是如果从整体角度去说,单纯为了这些没考过的学生留校半年的时间有点浪费,大三全年进行为期十个月的顶岗实习可以锻炼学生,丰富阅历,增加经验,为毕业之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十个月后还可以给同学们留下时间进行专升本,不过具体效果如何,等待时间的检验。总之,我们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调整,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旅行社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2.实行竞赛性教学

在前几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旅游学院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的学生,我们始终把举办导游大赛列入议事日程,每年、每届学生都要参加院系的导游比赛,然后进行层层选拔,参加市、省旅游局的比赛,乃至全国导游大赛。“大赛制”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定制,这种以赛促学的竞赛性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受学生的青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旅游企业、景区景点所需要的智慧型旅游人才。

3.节假日实习

节假日一直是我们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的学生人才的另一种模式。在学生还没有考取导游证,或者考取导游证后还未拿到导游资格证时,我们利用五一、十一和周末,把学生推向市场。我们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旅游学院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的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和周末、寒暑假的时间去各大旅游社或者夏令营充当临时导游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及早进入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他们的实习报告中知晓他们认识到外联的艰辛,计调部的繁琐,门市接待更是让他们了解到旅游者的需求,从而认识到如何与旅游者进行沟通是旅游从业者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由于学生能够尽早的进入旅游企业实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同时通过实习也让学生领略了做旅游的酸甜苦辣,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微薄的收入有所增加,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学生在未毕业前就尝到甜头,提高他们毕业后进入旅游企业工作的强烈愿望。

4.调整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

一是计算机课时太少。在我们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旅游学院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导游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里,开设计算机课时比较少,只是在第一学期通识课程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周课时为4。如果要满足旅行社景区酒店的智慧旅游的发展,可能还需要增加课时量。并且课程仅仅作为通识课程开设还不够,还需要开设专业计算机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旅行社的产品制作、预订以及系统操作等。二是师资力量的欠缺。目前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系的教师,他们可能精通计算机知识,但是对旅游知识,乃至旅行社的需求并不了解。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旅游知识,又精通计算机、通信学科的跨界型智慧旅游人才,引进或培养一批具备高技能信息技术和精通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的双栖专家,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地实施。

构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体系根据以上智慧旅游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必须构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CTT三大支撑体系:学校政策支撑、师资力量支撑、智能虚拟技术支撑。

1.学校政策的支撑

根据智慧旅游发展需求,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须从原来注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因此需要得到学校政策力量的支撑。这种支撑主要是来自于财政方面的支撑,如需要购买计算机软件,网络配置是否能够良好运转等问题,诸如此类问题决定了智慧旅游引导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状态。好在我们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这几年大力发展智慧授课,新建了一大批技术顶端的设备先进的智慧教室,可以用于我们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2.师资力量支撑

前面已经提到师资力量的欠缺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引进人才或者培养本院的年轻教师,这些都需要学院的财政力量支撑。目前,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培养本院的年轻教师,只能引进人才,即请进社会上的专家来学校授课,这需要得到学校政策的倾斜。

3.智能虚拟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的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模糊识别、GIS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教授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智能虚拟技术支撑还需要学校政策支撑和师资力量支撑。这三大支撑体系构成了高职院校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可行性条件,缺一不可,三足鼎立。

总之,智慧旅游是一崭新的理念,是一门新学科。作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势必要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在定位上,应服务于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在“智慧地球”概念提出的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肯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而智慧旅游的发展理念正是具有资源消耗低、拉动内需,为广大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的特点,并且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导游智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网约导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有智慧的羊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