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当前我国责任会计的作用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真实客观地评价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经济效益,在统一的会计原则下,通过对财务会计核算调整,为各单位的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报告依据。各单位每期财务分析报告须以责任会计报表为报告依据。责任会计为适应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企业组织结构与其责任会计系统有在密切的关系,理想的责任会计系统应反映并支撑企业组织结构武器。
传统的思维模式下,人们对会计的分工较为狭隘,局限于财务会计的领域范畴。而财务会计的方向主体偏向于核算与监督,侧重于要求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而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要求,或者涵盖面不够广泛。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必要并且有效。而会计的基础职能是核算与监督,拓展的职能需要根据市场的信息预测一些有利于企业的信息。而企业的管理者在处理决策时往往需要一些会计的知识进行判断,进行数据解读,从而使最终的决策更为准确。责任会计的明确分工也需要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从而从数据中解读其中各项指标的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当前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影响来对责任会计在企业中具有的重大影响展开探讨。
企业根据各单位职责范围的大小,可以进一步分为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节约成本提高收入以及如何最优化投资是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首要的目标是上下一体,合作共赢。
首先,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较多的集中在企业上层和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集权分权相结合的原理,力求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其次,所谓的容易形成对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崇拜和形成独裁的弊端如何去消除,以及产生与企业整体目标不一致的代理问题。可以结合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以及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分权导致的代理问题,必须结合代理成本与代理收益的依存关系,达到最佳线性组合。
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科层组织结构、事业部制作结构和网络型组织结构。企业在选择组织结构时要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利集中在哪些领导手中,以及如何减少企业管理层次和强化集权分权管理。每一个管理机构对应的管理人员不同,有的是主体地位,有的是辅助地位。要有效的提倡主体带动辅助,辅助结合主体的工作效率,促使上层管理机构展现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引领向上,精神层面向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力求做到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将自己的业务单元看成独立的整体,力求产生独立的现金流。最后,网络组织型结构要将自己分散性、创新性、高效性和协作性的优点发挥出来。
成本中心是责任会计中的责任中心之一,只对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对其所从事的活动享有成本决策权。因不负责产品或劳务的销售,它的业绩与销售收入或利润无关。成本中心的目标或以最低的耗费完成既定的产量;或在预算既定的前提下增加产出。成本中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部分部门,涉及到成本与利润的控制,同时避免与工厂其它部门的连接性。针对全球布局或多个区域工厂的集团公司,设立成本中心,可以有效监控各地的成本波动和合理性。成本中心因为没有收入,或者只有少量收入,一般不是考核的重点。但是换一种思考,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作为成本中心,小则一个组成单位,大则是一家公司。
(一)成本中心的类型和考核指标
成本中心主要分为成本责任中心和费用中心。在完全成本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归属问题在变动成本法下更为具体的解决了,传统计算成本高估高产量,低估低产量的现象可以得到解决。同时对于料工费的归属问题应当详细的区分,这样便于归结责任中心。是企业在各个环节能明确自己部门的责任,使得成本和费用浪费的减少,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主要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对于可控成本如何评价成本控制业绩,首先可以从制造成本计算,这其中细致的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其次,从责任成本计算,将可控成本分摊,谁控制谁负责。最后,通过变动成本计算。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经营决策,采用受益原则分摊,谁受益谁负担,这里只分担变动制造费用,不分担固定制造费用。因为在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上,固定制造费用属于沉没成本,不影响管理者当前的经营决策。
(三)制造费用的归属和分摊
成本中心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从会计科目的对应上并不属于成本类科目。但是从经济实质的角度上,我们一般将费用类的科目与成本类的科目都看作是发生时期的当期损益。在对待直接计入责任中心的问题上,将可以直接判别责任归属的某些费用类的项目,直接列入应该负责的某一成本中心,这体现了准确性的性质。同时对那些不能直接归属具体的某个责任中心的费用,我们优先采用责任基础分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引入了按接受益基础分配的方式,把那些不是专门归属于某个责任中心的,但与各中心受益又有一些联系的,我们采用合理的方法去分配它,这样体现了会计核算原理中的谨慎性特性。最后,对于那些不能归属于任何责任中心发生的固定成本,我们暂时不进行对其分摊。可暂时对其不做控制,作为不可控成本。
公司的目标与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实现公司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目标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治理结构以及各种政策息息相关。而除了以上广义的因素以外,狭小的层面就是如何发挥利润中心的职责。利润中心就是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也就是简化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的剩余收益。从管理的本质来看利润中心与管理者行使各自的权利,进行各项决策密切相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自然的利润中心和人为的利润中心。
第一,利润中心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利润的大小。但利润指标并非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需要考虑因素的有许多,比如周转率的大小,投入资本的多少以及回收期的长短。所以为了更好地规范利润中心,有时候需要用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衡量标准作为补充。比如,建立战略地图框架,可以分别从四个层面:业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综合考量。包括存货周转率,生产负荷率,市场地位,职工态度,社会责任以及长短期目标的平衡等。生产率和周转率体现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我们在研究利润中心的同时可以结合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具体的指标展示出来,将数据横向比较,再进行纵向的比较。解决高周转低收益、低周转高收益一边倒的现象。
第二,内部转移价格的管控,大多数部门为了自己部门的利润较大化,在制定转移价格时希望将自己所属部门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但这种行为往往侵害了其他部门的利益,在最终考核时管理者当局容易产生看不到实质部门真实利润中心的假象。所以,在对待自然人的利润中心和人为的利润中心问题上,要用合理的方法去实施。可控成本是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要抓住其可预知,可计量,可控制的条件来确定它的可控成本。从整个企业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来看,所有成本都是人的某种决策或者行动所控制的。比如机器的调试,人工工资率的制定,价差量差的归属。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各管理部门的考核考量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结合确认成本费用支出的以下三个原则。假如某责任中心通过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地影响某一项成本的数额,那么该中心就要对这项成本负责、假如某责任中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资产或劳务,那么就应该对这些资产或劳务的成本负责,某管理人员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某项成本,但是上级要求他参与事项,从而对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大影响,那么他仍然要对这项成本承担责任。所以,责任会计的责任承担可以更为明确地概括为谁的责任谁承担。
(一)业绩评价分为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
我们在进行业绩评价时要通过从会计系统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考核。既要进行当期财务成本考核,也要改善企业长期业绩结果的努力,不能只注重最终的财务结果,倾向于结果导向,要将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的因果剖析出来。同时我们要避免出现只侧重过去,比较短视的不足;要结合非财务绩效评价,实现长短期结合,达到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但往往非财务指标不容易获取,及时获取,样本也很少,没有代表性,数据收集也比较困难,我们在选择指标时要准确,达到体现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二)关键绩效指标法的选取
我们在选取关键指标要基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通过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将战略规划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紧密联系起来。可以选择单位的部门或者员工用类似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方法结合使用用以考核各指标,同时对于整个关键指标的体系构成的层次要明确划分。比如,分为企业级,部门级,员工级。要先进行横向比较,再进行纵向比较,最后综合比较以此来考核各部门的业绩,从而更明确地划分责任。同时在关键指标的选取上数量要恰到好处,每层一般不超过十个。在关键指标的权重设定上要体现出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责任会计的实施能更加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在协调各个部门工作的基础上为企业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弥补传统财务会计不够专业普遍化的不足,将会计人的专业知识更加完善,使各个部门在工作衔接当中更加简便化,提升公司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积极性。会计电算化的时代下,管理会计更加趋势化,专业化,责任会计直接补充了传统的不足,合理的与企业经济较好发展的趋势更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