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晓亮,刘景超,赵 雪,李丹凤,谢文霞,赵丽萍*
(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部,北京 102600)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的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一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1]。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1%~13%,36~40岁女性发病率可达到24%[2]。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病理类型不同,现将我院275例宫腔镜检查或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的病理特点。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75例异常子宫出血(除外超声提示明确器质性病变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范围:21~70岁,平均年龄(40.21±9.04)岁。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入院后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均诊刮送病理。
患者均完善化验后入院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宫腔镜为德国STORE直管宫腔镜及配套的膨宫机、成像系统、冷光源。膨宫液无糖尿病患者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应用甘露醇注射液,宫腔压力13~15 kPa,灌流速度200~250 ml/min。如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等换治疗镜给予相应的治疗。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分别进行计算,不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将27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4类,≤29岁患者37例,30~39岁患者82例,40~49岁患者122例,≥50岁患者34例,40~49岁发生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患者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44.36%。
27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理中:正常子宫内膜93例,内膜增生过长(单纯增生与复杂增生)65例,非典型增生6例,子宫内膜癌4例 子宫内膜息肉98例,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发生率最高的为子宫内膜息肉(35.64%),其次为正常子宫内膜(33.82%),再次为内膜增生过长(23.64%),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最低(2.18%)。
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不同病理结果的发生率也不同。正常子宫内膜发生率:≤29岁患者最高(40.54%),≥50岁患者最低(14.71%)。内膜增生过长发生率:40~49岁发生率最高(28.69%),≤29岁患者最低(10.81%)。非典型性增生发生率:40~49岁发生率最高(3.28%),≤29岁患者最低(0%)。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仅有≥50岁患者发生,发生率为11.76%,其他年龄段均为0%。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29岁患者最高(48.65%),≥50岁患者最低(23.54%)。萎缩性子宫内膜发生率:仅有≥50岁患者发生,发生率(26.47%),其他年龄段均为0%。
表1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比例
表2 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病理检查[n(%)]
异常子宫出血可以发生在妇女任何年龄段,病因复杂,一般与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有关,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及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对非妊育龄妇女AUB病因分类采用了PLAM-COEIN系统,其中PLAM为器质性病变,包括息肉、子宫腺肌症、平滑肌瘤、恶性肿瘤和增生,需要采用影像学技术和/或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后治疗。COEIN为非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包括凝血障碍、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常,医源性和未分类,首选为药物治疗[3,4]。若未及时诊治,可能出现贫血、感染甚至癌变等,影响女性生存质量。
本研究中患者均为超声提示无异常,但不能完全排除器质性病变,超声只能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和较大宫腔内异常团块,对AUB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小的内膜息肉与月经中后期增厚的子宫内膜不易分辨,对于宫腔内膜<5mm的息肉或病变,超声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5]。
此研究数据表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比例不同,40~49岁发生率最高,占总人数的44.36%;≥50岁发生率最低,占总人数的12.36%。这与Sharma S等[6]研究结论类似:子宫异常出血在围绝经期年龄组的发病率增高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绝经后出血随子宫内膜炎的增加而下降。
回顾分析数据显示,≤29岁患者病理结果中,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高,无生殖系统肿瘤及内膜不典型增生疾病的发生。30~49岁患者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仍较高,且无生殖系统肿瘤,但非典型性增生出现,尤其是40~49岁患者非典型增生发病率在各个年龄段中是最高的。≥50岁患者子宫内膜癌与内膜部典型增生明显增多,两者可达到14.7%,与正常子宫内膜发生率相同。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各种病理结果发生率明显不同,育龄期女性中有排卵型或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及子宫内膜息肉最为常见,一般无内膜不典型增生疾病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围绝经期及老年期女性内膜不典型增生疾病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7]。≤29岁患者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超声提示无器质性病变可先药物治疗,无效果不佳可行宫腔镜检查除外子宫内膜息肉等,30~49岁患者,尤其是40~49岁患者,如果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可积极行宫腔镜检查,除外非典型性增生或子宫内膜癌。≥50岁患者如果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应积极行宫腔镜检查除外子宫内膜癌。绝经后出血虽然不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但绝经后出血且超声提示内膜厚度5 mm及以上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可达14~31.3%[8],也有研究显示[9]内膜厚度与内膜恶性病变关系不大,但年龄超过59岁、有异常出血症状,且有相关家族史的女性内膜恶性肿瘤的风险为12.3%,这部分人群也不容忽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宫腔镜下诊刮与盲刮是有区别的,王文等报道[10]显示:单纯诊刮,10-30%的子宫内膜区域刮不到,漏诊率高到10~30%,所以推荐宫腔镜下诊刮,而非单纯诊刮。
综上所述,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治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及时进行宫腔镜及诊刮,获得病理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及病因,以免漏诊,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