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农业领域来说是颠覆性的一年。尤其是高科技农业,一些互联网大佬开始纷纷布局农业,并开始扩张农业版图,在农业领域也已经实现了不少过去不敢想的事情。
2018年3月,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合作研发的“世界首创的AI养猪”将人工智能、云主版、视频技术、语音技术引入养猪产业。随后,在云栖大会·上海峰会正式发布阿里云ET农业大脑,希望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入结合。目前已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已具备数字档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全链路溯源等功能。未来还将很快在石榴、生菜种植中落地。
据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介绍,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每一头生猪都有自己的档案,包括品种、年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行为特征、料肉比等。
同时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可通过猪的体温、咳嗽、叫声等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未来,通过此技术,人们可以准确地知道每一头生猪的运动量,通过公里数将可以成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新标准。
未来,ET农业大脑也将帮助消费者吃到更健康更绿色的食品。阿里云方面表示,以人工智能身份与农企的合作意义在于,农业的底子更弱,细分更复杂,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但市场相当大。
AI技术(人工智能)在向整个农业领域扩张。此外,针对食品安全阿里还推出了区块链种大米:从田间到餐桌,每一袋大米都有专属 ID,农残检测、添加剂检测、重金属检测,让毒大米统统“见光死”。
比如利用百度图像技术,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自动识别并分析农作物状态,比如提供病虫害的预警、检测等;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能够把专家的经验形成专业知识图谱,进而指导农业的育种、播种等。百度AI技术落地的产物就是大型植物工厂。
同时,在农机驾驶上,百度也在设想无人驾驶。百度与雷沃重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实现自动驾驶量产为目标,就农机智慧化展开合作,用AI赋能农机制造,共同解决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难题。
2018年4月,京东无人机牵头成立京东智慧农业共同体,京东农场作为共同体落地项目首次亮相。京东宣布,将与合作企业共建数字化、智慧化农场,对农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实施管控和数据管理。目前,全国首个“京东农场”项目落户镇江。
该农场将对农作耕种管收全过程实施管控和数据管理,以确保高品质农作物生产全链条信息公开。针对高品质农产品,还将直接利用京东物流、冷链仓储等缩短流通环节,实现直接从田间到餐桌的“京造”模式。
同年11月,京东正式宣布成立京东农牧公司,进军养猪业。京东农牧结合自身AI技术,研发了一套适合猪场环境使用的现代化物联网设备,比如智能摄像头、喂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等,极大地解放了猪农。
京东的智能养猪系统,不但能解放猪农,还能对收集到的环境参数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智能分析,它能自动对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进行调节,保证猪场的空气、温度、湿度维持在适合生猪健康生长的最佳状态。猪们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肉,品质更高,口感更好。
京东联合北京农信互联、天兆猪业、广东德兴、湖南佳和农牧、河北裕丰京安等等养猪大户,共同成立了一个“智慧养猪联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猪农解决生产效率低、疫病防控差、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为生猪行业创造价值。
早在2008年,网易丁磊就开始进军养猪业,作为互联网巨头中率先进入养猪业的“大师兄”——网易味央,从一开始就决定要走一条高效绿色的养殖之路。网易味央创新研发了“猪马桶”,通过对动物天性的研究,教会猪只定点排泄,彻底的解决了传统养殖粪污收集的难题。配合“零污染”环保处理系统,将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污进行高效回收和集中处理。这是养殖业的重大突破。
为更好实现猪肉产品溯源,网易为每头黑猪配备智能耳标,用黑猪终身唯一、世界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实现对个体的身份识别和追溯,确保了用户吃到的每一块味央猪肉都有清楚的来源。
2016 年“味央模式”上线运营,网易味央猪肉正式上市,成功引爆市场。网易味央公开直播猪场,实行透明化养殖,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透明化养殖的理念,也让网易味央安吉猪场开创了中国养猪业的历史,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家公开直播的猪场。
2018 年网易味央(高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基;同年发布“味享计划”,打造精细化、体验化、场景化的猪肉“新消费”样板,将消费者带入未来农场享受消费升级。
食品安全有保障也是网易黑猪获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作为“未来农场”,网易味央能做的远不止这些:高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基,标志着网易味央在养猪业的探索逐渐成熟,并且迈出了模式复制的第一步。
近日,腾讯AI在农业领域作出的一项成绩引发关注,在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中获获“AI策略”单项第一名。
据了解,腾讯AI Lab的AI专家根据植物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建模,建立起模拟气候环境和作物生长的仿真器。
随后,该团队开创性地搭建出一个农业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创新的强化学习方法,将iGrow农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自然地嵌入仿真器中,使人类专家能够在种植密度、灌溉施肥、打顶剪枝等方面,实现对AI的有效干预,提高AI学习效率,最终在资源最优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作物产量。
据悉,系统通过高效的数据模拟和运算,减少了不必要的传感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智慧农业的生产成本,在市场应用和推广上颇具潜力。
2018年11月,国内专业农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大丰收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家人工智能作物诊断项目——识农。识农将AI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诊断,依托海量的图片数据库以及强大的算法团队,呵护农作物健康生长。
作为大丰收农业互联网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农聚焦农作物病虫害诊断,能够秒速识别病虫害,即拍即得,2 秒内识别病虫害或缺素症状,准确率可达98%。后续识农还将接入对应的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结合人工智能和农业大数据,推荐最佳作物解决方案,用AI技术帮助种植户实现轻松种植。
以上仅仅是高科技进入农业的开始,未来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随着互联网大佬等的布局,这已成为趋势!根据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至5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AI大规模应用于农业也将时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