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援外培训的挑战与对策

2019-03-27 08:46褚敏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对策

褚敏

摘 要:援外培训是我国实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廣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援外培训这个重要外交渠道宣传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面临诸多挑战。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应紧紧围绕援外培训的改进和提升这个中心,从加强顶层设计、规范培训管理、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师资管理队伍、落实跟踪回访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援外培训;新时代;对策

我国的对外援助主要有无息贷款、成套项目、优惠贷款、援外医疗队、援外志愿者、援外培训等方式。其中,援外培训即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1]。我国正式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培训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承诺,今后3年,我国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000名各类人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承诺,我国将继续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培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各领域人才;邀请3万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参加培训,并在当地为发展中国家培训10万名女性职业技术人员。十八大以来,我国举办各类培训班5000多期,累计为受援国培养近40万名各类人才,涵盖了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援外理念,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赢得了广泛赞誉。

一、新时代援外培训的新环境、新挑战、新任务

(一)援外培训紧跟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援外培训有了新的历史任务。通过培训相关国家人才,促进民心相通,互利共荣,助力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授外培训成为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自2012年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国家援外培训项目综合性承办执行机构以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省企业“走出去”战略,已先后为近100个发展中国家的2000余名各类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培训过程中,学院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师资特长,助力企业发展,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促进山东省与受援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成立专职援外机构,彰显大国担当

2018年4月18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正式成立,这一机构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进行了整合。这一机构的成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将推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事业迈向新的历史时代,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将充分发挥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推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与担当,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符合当前中国历史方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3]。2018年11月,发布了关于《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对外援助方针、政策、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时俱进,推进援外方式的改革与发展。援外培训应真正满足受援国的培训需求,真正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解决当地实际问题,造福当地百姓。

(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顺应全球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外交在21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理念的倡导对援外培训来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援外培训的对象是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来自亚非拉美各地区的受援国人员有机会来华学习和交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助于受援国亲华、友华、知华,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来华学习的人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高他们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能力。应充分利用援外培训这个舞台,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2017年6月,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兹(Juan Carlos Varela Rodriguez),在国家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台湾断交。2018年5月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多米尼加外长巴尔加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自公报签署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外,据法新社报道,多米尼加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这些新建的外交国家,充分说明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彰显了大国风范与担当。

(四)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大局,实现互惠共赢

2015年,国务院提出《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将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新时代的援外培训,应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大局,紧紧围绕国家利益,充分利用援外培训平台,开拓中国的国际市场,将中国的国家发展需要与受援国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开拓创新,深化经济结构改革,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借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利用援外培训平台,帮助捷克布杰约维采技术与商务学院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海外业务代表人才培养体系,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海外业务代表人才培养,促进捷克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同时向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推动学院“走出去”。

二、援外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的中国援外培训,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培训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多、范围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但是,新时代的中国对援外培训面临新的挑战,主要包括如下四点。

(一)立项与受援国实际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

受援国的人才需求是开展援外培训项目立项的基础。目前,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立项机制有待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受援国的真正需求,不能充分反映受援国所需的技能。实际调研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培训对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大。

(二)来华学员质量和层次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援外培训工作主要是通过驻外使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来完成,任务多,时间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招生没有严格把关,未对参训学员的专业能力、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造成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统一授课内容,甚至语言能力较差者在最基本的沟通交流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三)培训方式大多采用单一的授课制

援外培训的主要方式有来华双边项目、来华多边项目、学历学位教育项目、境外项目。培训过程中,教师采用授课制,上课方式相对单一和传统,技术班和研修班授课内容没有区分侧重点,这种上课方式容易造成课堂乏味无趣,缺乏互动和交流;短期授课往往理论内容较浅,仅是片面性的了解。

(四)后期跟踪回访工作不到位

虽然我国的援外培训工作已建立了反馈机制,但大多都在研修班结束后进行,学员的反馈意见也多是针对当期研修班而言的,缺乏对学员的回访和跟踪[4]。援外培训数量上不断上升,但是通过培训反馈的信息相对较少,很多学员参加完培训后就与承办单位失去联络。

三、对新时代援外培训发展的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援外培训有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援外培训应顺应树立大国外交形象、开展对外援助工作改革的势头,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应对,大胆创新,树立国际援外培训品牌,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加强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立项

援外培训是一项人心工程,事关国家形象,需要在充分做好受援国实际需求调研的情况下,针对培训需求立项,急受援国所急,想受援国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立项招标工作。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座谈会,调研培训需求,立项有根有据,满足受援国所需。从单纯的援助向国家国际发展合作需求理念转变,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长久性;真正将国家的战略目标贯穿到援外培训中,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两个大局,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援外培训体系和理论政策,适应中国和受援国的发展情况;重点围绕援外培训提质增效、精准培养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更好地指导援外培训实践。

(二)规范培训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招生环节的管理,提高招生的针对性,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报名人员进行语言、专业、体格等的测评,采取自主招生、定向招生、驻外机构及当地政府推荐招生等多元化的招生方式,严格筛选学员。健全援外培训管理体制,我国组建援外专门机构,大大拓展了国际发展合作的内涵。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应充分发挥对外援助作为大国外交重要手段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格局,整合过去“分散化”“交叉式”的管理,统筹协调,推动对外援助工作统一管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统一牵头,制定新时代援外培训政策、项目规划、监督评估,细化管理条例,推进援外方式改革,提高工作效率;设置奖惩机制,对于援外培训取得一定成绩的单位给予奖励,鼓励相关单位“走出去”,推进援外培训的国际化,打造国际援外培训品牌,更好集中运用资源,取得更多实效。

(三)创新教学方式内容,优化师资管理队伍

目前,援外培训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和传统,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加强对培训学员的需求调研,使援外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在课程设置上,打造“精品课程”,课程内容层次要符合学员实际需求和学识层次,翔实实用,深入浅出,浓缩理论课程的精华。打破传统的单纯授课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把每一节课都打造为生动有趣、学知识、长见识的精品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注重教学的互动灵活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注重与学员的平等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创新培训内容,适当增加精品文化课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和精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让真正能讲、会讲、具有国际知识背景和留学经历的教师参与授课,同时注重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要能和学员有效交流,保证教学过程顺畅。新时代的援外培訓工作需要打造一支具有国家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外交意识的专业管理队伍,以提升援外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四)落实跟踪回访工作,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援外培训工作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局意识,做好人心工程,加强与来华人员的后续交流与合作,推动援外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亲华、友华、知华的力量。后续跟踪回访工作是巩固和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培训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建立交流群,时刻关注学员回国动态,建立学员参训档案,更新学员信息,了解各培训项目对本地实际生产的指导及推动作用[5]。健全跟踪回访机制,建立专业回访队伍,组织学员开展联谊活动,听取学员反馈意见,改进援外培训工作。对于主动来信咨询项目情况和申请程序的学员,要及时回复,给予指导和建议[6]。健全援外培训监督和评估机制,发挥监督评估的导向作用,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实施方案,实施效益评估机制,建立奖惩并举制度,激励那些“能干事、会干事”的相关机构企业参与到援外培训的队伍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支持。新时代的援外培训要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好中国的援外政策,主动赢得国际外交话语权,树立国际援外培训品牌,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框架下的援外培训活动,与世界各国交流援外培训经验,分享培训成果。

总之,新时代的援外培训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应充分利用援外培训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两大倡议,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让援外培训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EB/OL]. http://www.gov.cn/gzdt/2011-04/21/content_1849712.htm,2011-04-21.

[2]陈积敏.正确认识“一带一路”[N].学习时报,2018-02-26.

[3]杨洁篪.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N].人民日报,2015-11-23.

[4]刘燕玲.我国援外培训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经济界,2016(3):78.

[5]李慧玲.影响援外培训项目成功实施的若干因素[J].人力资源管理,2012(6):217-218.

[6]李慧玲.论援外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236-237.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新时代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