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打赢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需要我们加强财经素养教育,培养能够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和推进金融扶贫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尚缺乏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研制和实施机构,亟需出台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战略;各类校外财经素养教育实践蓬勃兴起,但质量参差不齐,亟待规范;学校作为开展公民财经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有待加强。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男星教授等人于2016年和2017年对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全面了解我国财经素养教育,本刊对张男星主任进行了专访。
一、财经素养教育不等于金融教育,可升华为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张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现在提起财经素养教育,有人就觉得它是关于金融方面的教育,请先就财经素养教育谈谈您的理解。
张男星:很多教师想在高中阶段将有关财经素养教育的“经济与生活”等内容独立为一门课程。当然,我们也在思考,财经素养到底应归属于哪门课程,有人提出政治课,我认为财经素养还有很多其他属性。关于财经素养教育的定义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我认为,财经素养教育不全是金融教育,金融教育更加强调具体金融事件发生的边界性、金融决策的过程性、金融活动风险的规避性等内容。财经素养教育也不全是财商教育,财商教育的重点是打理财务,当然也包括一些宏观、微观经济知识教育,但更强调如何合理赚钱、合理规划钱的使用方向。财经素养教育自然也不完全是消费者教育,消费者教育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切入,关注在消费过程中如何清醒认识消费产品及服务,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范畴会更窄一些。与财经素养教育混用的还有一个概念——财经教育。严格意义上讲,财经素养教育不完全是财经教育。财经教育更宽泛,它甚至可以包括前面所讲的所有类型的教育,相较而言,财经素养教育更基础,更普适,更具萌芽特性。
那么,财经素养教育应该是什么?我非常赞同顾明远教授提出的观点,即财经素养绝不是理财的技能,而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财经素养教育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经济知识、理财技巧,当然也不能抛弃这些知识与技巧,但要在这些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将财经素养教育升华为生活教育。如今的生活已经是经济生活,许多行为已经是经济行为,经济要素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可以说经济已经如空气般把我们包围。为此,财经素养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它要告诉人们如何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经济生活。
我们还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升华为生涯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告诉我们如何理财,但更会告诉我们理财不仅是打理财务,更是要在生活中不断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管理财富、传播财富,让我们知道在一生中如何规划财富的获得、继承、传承、创造和发展。
同时,我们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升华为情感教育。财经素养教育不只是在教人处理“人”与“财”之间的关系,而是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经商,不完全是商业活动,还是人际交往活动。一个人在赚取财富的过程中要能够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争取和获得财富的过程中,能够理性对待遇到的困难以及各种不公平待遇;能够很好地平衡自己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平衡很多内心的挣扎。挣不到钱的时候说没有关系,下次再挣,挣到钱的时候说没有关系,我可以用一部分钱做公益,我还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这样的财经素养教育教会我们面对财富时保持一颗平淡之心。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升华为思想教育。财经素养教育在教会我们经济学思维的基础上,带领我们的思想得以飞跃,帮助我们的思想超越现实表象,直至对人生未来永恒意义的追求。我们不要根据某个阶段衡量财富,而是要思考财富以及赚取财富的价值。例如,我怎样可以赚取更多的钱,我为什么要赚钱,赚来的钱可以干什么,我的财富何以体现我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财经素养教育就是要点燃我们内心对生活价值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不断追寻。
前面讲的金融教育、财商教育、消费者教育、财经教育,是我们日常生活可见的,后面的生活教育、生涯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似乎是看不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参与经济生活的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就越能感受到后面部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我们把财经素养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需具备的财经知识、理财技能、财富观念、人生信念等修养的总和。根据我们对近500位高中生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為财经素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还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这也印证了我们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理解。
二、我国财经素养教育在政策、学校及质量方面存在差距
《世界教育信息》: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
张男星:第一,财经素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缺乏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且惠及群体不广。2015 年和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要求教育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并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国人民银行 2017 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也认为实现金融知识普及应“抓早抓小”。这些都为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提供了依据。但国家层面迄今尚未出台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而且上述政策的执行情况也不明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和中国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已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未联合更多的其他力量,因而显得势单力薄,影响力相对有限,服务面向的群体也主要是金融消费者,还未能普及到全体公民。
第二,学校作为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主力,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通过学校开展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是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最公平、有效的途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作为财经素养教育的积极推动者,提出“财经素养教育应开始于学校教育,大众应尽早地接受财经素养教育”。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在学校加强财经素养教育,澳大利亚已在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出“尤其要通过正规教育系统教育下一代,以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我国虽然也明确提出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青少年对于提高财经素养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学校对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仍未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意识的形成主要受家庭的影响。只有近3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重视或非常重视培养其财经素养,还有约21%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培养其财经素养,只有1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财经意识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教师。2017年扩大样本范围后的调查显示,近80%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教师对学生财经素养形成的影响仍远低于家长。关于提高财经素养的途径,近60%的学生认为主要是通过自学;只有约25%的学生认为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可见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还未达到学生的预期。
第三,财经素养教育蓬勃开展,但实践力量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质量缺少保障。目前,随着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同,各类财经素养教育实践也在各地蓬勃开展。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其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不同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时间有早有晚,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形式也各异。调研发现,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专门的选修课,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甚至有了专门的任课教师。有些学校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不同的学科教学,或者通过社团、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但也有些学校还没有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意识。总体来看,我国各地的学校财经素养教育还处于发展不平衡、碎片化、浅层化的状态,缺乏连续性、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此前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标准和评估工具,财经素养教育效果也难以衡量。
与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重视不足相反的是,校外机构推动财经素养教育的积极性非常高。例如,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全国中学生财经素养大赛,2017年参赛学生人数已接近10万人,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Visa中国、美国芝麻街工作室、JA中国(Junior Achievement)等机构也在积极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研究,推进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此外,还有一些商业机构以不同形式竞相走入校园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但其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亟待加以规范和引导。
三、出臺国家战略、设立专门机构、构建相关标准是财经素养教育发展的关键
《世界教育信息》:针对这些情况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男星:第一,尽快出台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国家战略,推动和普及公民财经素养教育。基于公民财经素养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发布了财经素养教育国家战略,其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根据OECD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在47个亚洲国家中,有 16个国家发布了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战略;在25个太平洋地区国家中,有2个国家发布了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战略;在56个欧洲国家中,有22个国家发布了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战略;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50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发布了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战略。美国2003年以来出台了《掌管未来:财经素养提高之国家战略》《促进美国经济的成功:财经素养国家战略》等战略。加拿大政府也将公民财经素养的提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2015 年发布了《加拿大财经素养国家战略——全民加入》,提出了“改善加拿大人和家庭的金融状况”的愿景。新西兰的《财经能力之国家战略(2015)》提出了“让每个家庭都能在财经方面获得成功”的愿景,指出“培养新西兰人的财经能力是政府的工作重点,它将有助于提高家庭和社区的福祉,减少苦难,增加投资并使经济增长”。澳大利亚也发布了《2014-2017年国家财经素养战略》。
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高度,尽快出台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国家战略,推动和普及公民财经素养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在这一背景下,出台财经素养教育相关政策,引领、加强和规范学校财经素养教育活动,普遍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是落实“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第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整合资源,研究、领导、推动和评估财经素养教育。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个体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协同、持续的努力。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有必要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汇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学校、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协同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改变目前财经素养教育“各自为阵”的现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推动财经素养教育,一般是由财政部、金融服务局、教育部等政府机构负责牵头,协同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提升国民财经素养。在美国,由财经素养教育委员会负责提高全美人民的财经素养教育水平。加拿大政府成立了国家财经素养指导委员会,由金融消费者局负责牵头实施相关项目。
我国国家层面的财经素养教育目前还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和中国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在推动,建议这些机构联手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整合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推进公民财经素养教育。
第三,依据国家财经素养教育标准,开发相应的课程与教材,开展系统的师资培训,为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提供质量保障。OECD等一些国际组织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发布并不断修订完善财经素养教育标准,以规范财经素养教育活动,提高财经素养教育质量。在我国,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也组织研制相关标准框架,并于2018年1月23日在北京发布了国内第一份系统的,覆盖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五个学段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该标准框架被业界誉为“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有利于“引导财经素养教育突破和超越个人的小利益,更多涵养和培育家国天下的大财富、大价值”,其发布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至此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有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参照”。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的发布,有助于推动各类机构更加有效、有序地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改变当前我国财经素养教育活动碎片化、浅层化、质量难以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建议各地、各校依循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课程、教材,开展系统的师资培训,实施财经素养教育评价,让标准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提高财经素养教育质量。
四、财经素养教育未来发展需要加强理论建设、发挥学校作用、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将从哪些方面推动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
张男星: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最初只有9家发起单位。目前已有16家协同单位,60多所学校成为中心的实验学校;同时,近100位财经领域、金融领域、教育领域、社会企业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中心的活动,包括标准研制。作为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综合平台,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未来的财经素养教育。
一是深化财经素养教育理论,构建标准及质量评价参照,推动政策制定。首先,进行理论探讨。陈友芳教授有把财经素养教育推向独立课程的想法,或许暂时有难度,但是可以引起国家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现在很多国家都把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我们中心现在做的标准,已经形成讨论稿,且已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接下来会进行标准大调研,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完善标准1.0版本。其次,注重教育实践。形成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不同阶段的教育实践模式。再次,开展跟踪评价。一方面,我们要借助全国中学生财经素养大赛平台,以及根据大量的实验学校追踪调查学生财经素养现状;另一方面,我们会在标准基础上开发财经素养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开展相关测评工作。最后,實施政策比较。我们会持续关注世界组织和各国财经素养教育发展情况,积极推进我国的政策制定。
二是启动学校系统,有序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OECD强调财经素养教育要从学校开始。但是现在我国财经素养教育主要来自家庭。超过一半的高中生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财经知识主要来自父母,而家长的财经素养有限。在这样的状况下,学校应该担负起提升学生财经素养的责任。
三是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丰富财经素养教育资源。即使学校系统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但其力量仍然有限,目前有些实验学校就在孤军作战。我们需要一种氛围的形成、多种力量的聚集,让大家都知道财经素养教育,都来关注它,进而让大家热爱它。利益相关者有很多,包括社会组织、行业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家长、社区等,这些力量都可以慢慢进入到财经素养教育领域,不断形成合力、创造契机,有效推进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