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院里的别样童年

2019-03-27 11:55郭超
出版人 2019年3期
关键词:川西大院故事情节

郭超

毋庸置疑,史雷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群体中,是个人风格极为明朗的作家。2015年,他的长篇小说《将军胡同》一经推出,就先后荣获中宣部“中国好书”、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獎等多项大奖。学者刘绪源曾用“气象高远,浑然天成”八个字形容他的作品。

在一片赞誉声中,亦有评论家敏锐地指出,史雷在呈现历史生活的生动图景时,对于人物及其生活与其身处的大时代之间总有某种关联上的焦虑。

这种焦虑来自何方?这也是史雷多年来萦怀于心底对自身际遇的困惑。为了解答这一困惑,在充分展示了对近代史和北京文化的娴熟驾驭之后,史雷再次寻求自我突破,将历史题材的疆域拓展至当代中国;对地域文学风格的探索上,也向川西大地无限延伸,于是《绿色山峦》这样一部着力呈示当代中国童年环境、彰显当代中国童年精神的作品应运而生。

故事讲述了十一岁的男孩杨树从北京到四川西部山区某部队大院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在这部作品里,史雷继续发挥他的写作优势,深挖出属于那个年代川西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相关信息,大院里,神秘的防空洞、险峻的山峰、整洁的红英学校、热闹的露天电影场在他平静而又浓郁的笔触下给人扑面而来的时代真实感。大院外,柏油马路通向了古桥镇,摇晃的铁索桥、古老的字库塔、清脆的竹琴声、盛开的四季桂,这种镜头感十足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川西当地百姓的生活图景,蕴含着浓浓的地域特色。整部作品在史雷的精心构思之下,意向丰富,展示了京味文化和四川文化相碰撞后带来的独特审美意境,留给了读者非常开阔的想象空间。

在这里,有必要对整个故事的背景作个简要描述,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处于冷战中期,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承受着空前严重的考验。出于战略考量,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类型的部队大院。它们隐匿于绿色山峦间,史雷描写的川西某部队大院就是其中的一座。而故事的结尾,随着国家进入和平年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部队大院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史雷有意识地让这一时代背景退到了整个故事叙说的远景处,而让小主人公杨树和他大院内外的小伙伴们始终站在故事的舞台中央。即使如此,作为首部以部队大院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读者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深切感受到军队两代人对于国家的深沉情感。军人们听从祖国的召唤,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们肩负着在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大院的孩子们亦传承了对于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从某种意义上,这也解答了史雷的作品里为何总是充满家国情怀,总是具有坚守文化和传统的自觉和使命担当意识的原因。

一般来说,史雷的叙述相对平缓,没有特别强烈的故事情节冲突,但是就在这平静的叙述中,总会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结尾,既意想不到,又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中有很多故事情节超越了有些评论认为的史雷作品现代性不足的观点,这对于他的文学探索也是一次不小的突破。比如说,杨树父亲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是个模糊的形象,即便是杨树的母亲,她和杨树之间的互动在整个故事所占的篇幅也极少。但是父母对杨树的言传身教却体现在故事情节的方方面面。在如何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杨树父母和如今社会上陷入盲目竞争,一味控制孩子、迷失自我的父母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故事甚至可以给当代的父母在教养孩子问题上提供借鉴。

而杨树和小伙伴的篮球训练,又可以为现代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生活经验。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让人感受到,专业的体育训练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的一种非常好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这部小说对于史雷个人来说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而这部匠心之作应该也将是理解他其他作品的一把重要钥匙。

猜你喜欢
川西大院故事情节
岁月尽川西
“幸福大院”可以有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川西秋色
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