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 周彩根
摘要:对地域文化创意产品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分析。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入剖析江苏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造型的特点,根据现代消费人群对地域文化创意产品内容、形式和功能的最新需求结合现代创新设计的最新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得出简约设计、协调设计和语义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法,结合设计进化开发的新型虎头壁鞋(辟邪)挂件实际案例,对地域文化创意品牌造型创新方面进行了尝试性设计应用研究,期待给现代传统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一定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 创新设计 产品造型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2-0126-03
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愈加明显,已然成为地域性文化向世界传递的通衢。我国十九大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表现在文化生产者的“地域性”与文化消费者的“全球化”互动频频。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生态系统,地方区域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现实需求”相互交融,传承人、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
一度借鉴西方对于艺术普世化、本质化叙述提出的批评,常常来自于对原始(primitive)与他性(otherness)的追捧。而今,艺术实践和市场的中心已不再局限于西方,更多的是带着乡土气息的、各国区域性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体现地域文化的本土价值正在被潜移默化地引入世界的文化维度范围。同时,地方文化产品表达的文化内涵也正是我们在极力弘扬和传承的“非遗”,通过“文化创意”与“消费”的方式正在不断被世人接受和青睐Ⅲ。
(一)“非遗”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
从理念上看,“非遗”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具有“契合性”,被社会视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彰显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价值[2]。关于“非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中外学界众说纷纭。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首次阐释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源于个人创造力和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10年,中国学者吴南的博士论文《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提出了相关见解,“文化创意产业的立足点仍然是文化,尽管是以经济性质的产业面目出现,但要求文化性的創造和提升,根本的作用轨迹是以文化发展拉动经济发展升级,而不能是首先着眼于其短期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非遗”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鲜明的地域文化为背景和内涵,结合地域经济、文化、科技,就业等领域觥筹交错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通力合作
我们常常会问:谁的创意?正如影视动画迪士尼的《花木兰》、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这些备受欢迎的文化创意作品,有谁会想起它们背后的创意题材民间故事的传承者们。而在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中,他们似乎是被遗忘而置身事外。民俗学者赵德利指出,“非遗”保护中,官方(政府)是主导、文化学者是主脑、民间是主体,三者合一不可分割。2010年之后,“非遗”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辅相成、息息关联,互动频繁,构成了由官方(政府)、文化学者和民间主体三者建立的结构谱系更加完善与整体。
(三)“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的展望
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和民间经验的精髓,“非遗”以精神内涵、审美品位、历史价值的积极性和正面影响力而被人们熟知[2]。事实上,“非遗”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素材,创意产业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二者的科学对接是必然的、有意义的,也是科学的、合理的。在官方(政府)、文化学者和民间主体各方面的配合协同下,营造“非遗”有效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非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代表着当代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表现,另—方面其核心生产力不是传统产业经济意义上的劳动者、生产方式等,文化创意产品也不是人们所想的一般经济意义上的商品,更多的是存在隐形的创意。独特、新颖的创意直接决定着文化创意产品品质的优劣、价值的高低。文化创意领域借助于“非遗”这项特殊的项目,可以形成文化的“再生产”情境。
传承人,作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关键和核心角色,不单单是“非遗”生产的主体,更是“非遗”文化再生产的根源与创意来源的传播者。值得关注的是,不是所有的“非遗”都可以转为文化创意产业化,也不是所有的“非遗”都需要创意产业化,因为有些“非遗”项目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原汁原味”,如果过分介入人为创意的表达,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滑稽不堪。其实有些文化创意原本就来源于最质朴的生活,绝不能在产业化过程中加入人为的伪“非遗”而失去了其文化的原真性[3]。接下来,以江苏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为例,探索地域文化创意产品造型的创新设计。
三、常州“非遗”虎头鞋造型创新设计手法
虎头鞋,因鞋头呈现虎头造型而得名“虎头鞋”,它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常州虎头鞋是具有江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也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物化载体的表现,更是凝结江苏常州地域文化底蕴的载体之一,以其用料讲究、工序繁多,技艺精湛而闻名于长江三角洲。一双精美的、纯手工打造的虎头鞋,从设计图案到纳鞋底,从设计鞋面造型到绣花工艺,除掌握多种手工技法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做出新颖独特的虎头鞋。由于虎头鞋外形美丽精致,鞋内柔软透气,用料环保透气,能促进孩子的足底的健康发育成长,民间更有新生儿穿虎头鞋辟邪免灾、鸿运当头等寓意而深得广大群众喜爱。
常州虎头鞋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延续经典的造型和工艺,同时结合现代设计创新理念,运用现代造型元素与设计方法对虎头鞋进行创新设计,进而成为体现地域性特色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的符号。完成对产品造型的设计进化,有助于提升虎头鞋造型艺术,更加准确而丰富地诠释常州本土文化创意。事实证明,虎头鞋文化的内涵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一)简约设计—几何造型
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趋于提高,以至于对现代产品的追求更倾向其内在因素,诸如文化内涵、造型独特等。随着80、90以及00后新生代的年轻消费群体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现代简约风格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设计风格之一。不仅适用于灯具设计、家具设计,也适用于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简约设计理念,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设计以功能为中心和目标;形式上表现:简单几何造型[4]。常州文化创意产品虎头鞋,采用高度凝练、概括的二维平面“虎”的图形,设计其五官,眼、鼻(牛鼻头)、嘴、耳以及须,通过造型元素中点、线、面的几何形态要素进行简化视觉传达。鞋头虎面造型同时结合构成艺术中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完美地呈现了江南虎头鞋的造型特质。轮廓之清晰、神态之憨厚、材质之柔软,给婴幼儿无限的亲和与自然感受。运用几何造型,能让视觉传达的有效信息更准确、更深刻,也更容易识别和认知。给出生不久的婴儿对简单的色彩和形状产生好奇,拥有一个切身体验的过程(如图1)。
(二)协调设计——工艺造型
(如图1)虎头棉鞋造型设计,以暖色为基调,整体设计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却又协调统一。它的协调元素不仅在于把纯手工工艺制作与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自然融合,还在于简洁的二维图形与多种材质工艺的完美统一。虎头棉鞋的设计,不但可以展示给世人精湛的民间手工工艺,而且还对“非遗”的传承与弘扬依托于一个美好的物质载体上。虎头鞋设计,通过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上鞋帮、扎虎须、上鞋带等十几道工序,选择不同的材料:棉布、丝绒布、平布、红绳、金线、锦缎、虎项毛、虎头8字花边,海棉等,运用这些不同纤维材料的质感打造纯手工纺织物,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亲切、温暖,柔软之感,还可以通过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工艺技法,结合现代造型艺术形式美中的对比与调和[5],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综合对比,使用金、银、黑的丝线进行色彩的协调统一。这样制作出的虎头鞋各个造型出众、色彩新颖,深受年轻情侣、儿童和老人们的喜爱。
(三)语义设计——仿生造型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人们对“非遗”的关注日益显著,对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购买欲望有增无减。不仅如此,旅游们购物后产生的后悔心理也愈来愈明显。有学者分析认为,旅游商品性能因素被视为影响旅游购物后悔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6]。由此说明,文化创意产品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命脉。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情感需求,权衡产品造型的创新设计,运用仿生设计能够更好地产生用户交互体验的共鸣[7]。文化创意产品的语义设计,通过仿生造型进行文化语境、创意内涵的特殊表达。仿生设计,不仅体现在产品外观的创意设计,甚至还可以体现在产品的设计进化。基于仿生的特殊性赋予产品自然、趣味和亲和力的特点,从而能够创造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内涵的特色创意产品,达到“非遗”下的特定语境意义进行文化创意品牌的开发与创新,创造人、自然、工艺品优化共存的目的[8]。
笔者始终认为,仿生对于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中的造型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譬如:常州虎头鞋设计,以仿生造型元素“虎”为视觉的焦点,遵循构成艺术形式美中的联想与意境进行创意设计。“虎”的语义相关文献记载颇多,早在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祀典》中就有描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不仅能威慑敌害、吞食鬼魅,还能庇佑人神、赐福祥瑞。在常州民间,就有长辈们给婴幼儿穿虎头鞋的习俗。鞋头呈现一个威风凛凛的老虎造型,有耳朵、鼻子、眼睛、嘴巴和胡子,额头上还有一个“王”字,形象逼真、形态可爱。又如虎头鞋设计中的设计进化产品——“壁鞋”挂件,就是取自汉语“辟邪”的谐音,旨在表达消灾、挡灾,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如图2)。虎眼上的“眉”以艺术造型中的线形式设计制作,充分体现形式美感中的节奏和韵律,显示出整个虎的造型栩栩如生、虎虎生威。此款“壁鞋”挂件纯手工打造,因小而难以批量生产制作,工艺师需要五十载的虎头鞋制作经历才能完成。它的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灵巧,寓意之美妙,让人叹为观止!
四、常州“非遗”虎头鞋的创新设计与探索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兼设计教育分会顾问何晓佑教授所提出,现代产品造型设计需要遵循当代工业设计的三大关系,即:工业设计,在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中、在物的文化与人的文化之中,在消费者利益与商业利益之中这三大关系的协调、平衡与调整的作用。中国的工业需要快速发展,何老师指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工业设计需要发挥应有的价值[9]。那么,如何让中国成为创造性国家?如何真正摆脱“中国制造”的大国“误区”?笔者认为,依托于国土“非遗”瑰宝,深度挖掘文化创意产品背后的创意理念,创新设计就显得重中之重。以地方性“非遗”为契机,充分尊重“非遗”的传承者,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开发创意产品[10],使产品造型美观,形式新颖,具备现代工业品质,以达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产品销路的目的,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就业等领域的发展寻求新的途径。
常州“非遗”虎头鞋的创新设计既是民俗文化多样化需求的一种体现,又是传统虎头鞋造型和功能大胆创新的一种尝试。面对传统虎头鞋产品的现状,笔者根据设计实践经验,结合虎头鞋设计中的设计进化产品“壁鞋”(辟邪)挂件(如图2)为案例,尝试从传统虎头鞋经典造型入手,对虎头鞋造型设计的创新开发进行研究探索,对地域文化创意品牌造型创新方面进行尝试性设计应用研究,期待给现代传统工艺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壁鞋”挂件(如图2),延续了传统虎头鞋的仿生造型,进一步升华了语义设计的内涵。“壁鞋”取自谐音“辟邪”,寓意躲避祸害、平安吉祥。其功能的创新设计早已颠覆传统意义上实现“穿”的概念,而是用“挂”的行为替代了“穿”,适用于车内、客厅等空间装饰,给人们更多的现代生活情趣。挂件的简约设计,并不是产品设计意义上的“简约”,而是相对于传统虎头鞋“虎”造型的而言,进一步对造型元素进行概括与凝炼,虎眼中的“睛”,即是一个“点”的造型,简洁不乏个性,是整个虎头鞋造型设计的焦点,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虎眼的图形设计简洁、概括,采用黑点留白的技法。黑与白在色彩学中属于无彩色系列,本身的象征意义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产品使用黑白作为虎眼设计,更能彰显虎的形象——虎虎生威,使碍意象更具有虎的天性,从而传递虎的美好憧憬。虎头鞋“壁鞋”协调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工艺技法体现产品色彩的协调统一。虎头鞋“壁鞋”设计,色彩对比大胆而极具民间手工艺特性,以大面积的黄色暖色为主调,象征智慧、灿烂与祥和,以红、白为辅助色达到整体色彩的统一协调。常州民间自古有姑姑做三双虎头鞋送侄儿的习俗,鞋子颜色依次是蓝、红和紫。头双蓝(取谐音“拦”),寓意拦住灾祸、平安健康;二双红,旨在辟邪,寓意鸿运当头、吉祥富贵;三双紫,旨在祝福,寓意万紫干红、福星高照。另—方面是结合手工技艺呈现多元化材质的和谐统一。因采用环保的不同纤维材质打造纯手工纺织物,结合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技法,搭配中国结、珠子等配件的編织技艺,整体产品展示出亲切、温暖、柔软之感。
结语
作为江苏常州民间瑰宝之一的“非遗”虎头鞋,在现代人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背景下,将其有效、合理地创新开发显得十分有意义。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非遗”,更是为了就业者带来无限机遇与挑战,从而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科技,就业等领域的协同共存。这就要求设计师和官方(政府)、文化学者和传承者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链。作为设计师,在结合现代设计方式对传统虎头鞋进行创新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最大限度满足现代人的审美乐趣。
笔者认为,在地域文化创意产品造型设计中,手工技艺是“非遗”传承的有效手段,造型的艺术性是产品设计进化的关键。通过探索简约设计、协调设计和语义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法,对地域文化创意品牌造型创新方面进行了尝试性设计应用研究,希望为创新地域文化创意产品开辟新的足迹。
参考文献
[1]朱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J]文化遗产2015 (7):13
[2]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 (4):30-33
[3]王亚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刨意产业的典型对接[J]理论与改革,2013 (9):145
[4]徐刚我谈简约主义与简约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 (4):22-24
[5]孙琳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形式美[J]旅游论坛,2012 (5):118-121
[6]张姝国内游客旅游商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探析旅游论坛,2010 (6):672-676
[7]张阿维等基于认知耦合的产品造型仿生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 2018 (6):120-124
[8]孙琳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仿生造型艺术[J]设计2013 (2):172
[9]何晓佑当代中国工业设计中涵盖的三种关系[J]艺术百家,2011 (3):
[10]饶倩倩,许开强,李敏“体验”视角下文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设计,2016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