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莉
摘要:针对广东海洋大学发展海洋特色学科的需要,在兼顾产品设计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海洋应用研究为特色的教学体系。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法和教学考评四个维度提出构建策略。探寻以海洋大学为背景,以海羊文化为核心,以设计创新为途径的设计教育改革模式,构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产品设计 海洋文化 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GA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2-0078-03
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广东海洋大学坐落于海滨城市湛江,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家积极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契机下,作为广东海羊水产教育的发端、广东省与国家海洋局共建的高校,广东海洋大学正承担着责无旁贷的海洋使命。近年来,学校以打造强势本科教育為目标,突出海洋学科特色和应用性特色,综合学校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文化,在改革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类型立体化海洋人才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
一、产品设计专业海洋文化方向教学探索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源于工业设计文科艺术类,由于地处广东,凭借地域经济的有利条件,设计教学以广东密集的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海洋大学的办学特色为方向。目前,产品设计方向主要以螺钿艺术产品设计、珍珠首饰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为主要方向,突出海洋特色,丰富学校海洋文化内涵、为学校海洋特色办学增光添彩。
本论文主要挖掘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创意的交融碰撞空间,探寻以海洋大学为背景,以海洋文化为核心,以设计创新为途径的设计教育发展模式,构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二、产品设计专业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从学生角度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间,在常规教学传授通识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海洋文化有的放矢地展开设计研究和实践,避免了空洞宽泛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设计科研团队
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综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教学体系,能够整合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展开海洋科研和实践,为教师的科研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奕为凸显海洋类高校特色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涉海高校的设计学学科研究路径。
(三)从专业角度看,有利于加强各个专业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
中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目前有五个专业,分别是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服装专业、美术学专业,各个专业虽在课程中有挖掘海洋文化与设计创意的交融碰撞空间,但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由于没有稳定的专业培养方向,教师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因此整合专业方向成为必然。如以海洋文化创意方向为依据,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起以滨海景观设计、滨海旅游纪念品设计、海洋文衍产品设计、贝雕、珍珠、珊瑚饰品设计、海洋主题绘画设计为主的设计学科体系,并建设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必能使各专业间齐头并进、互相支撑、共同发展。
(四)从学校角度看,有利于构建多学科互共建的海洋文化研究平台
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涉海类专业主要有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可见学校的涉海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海洋产业,而与海洋经济发展软实力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以及品牌、特色专业相对缺乏,与人文学科专业联系也不多[3]。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够将学校的海洋研究成果以可视化和物质化的形式呈现,通过与其他涉海专业的交流及合作,形成多学科互共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文化研究机构系统,有利用学校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融合,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如图1)由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前身)与海洋工程专业、机械专业联合创新团队设计的作品“Sea-Rhyme海韵”,荣获第六届海星杯全国大学生游艇设计大赛一等奖。
三、产品设计专业海洋特色教学体系构建
(一)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产品设计专业将依托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为平台,在突出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下,把握学校海洋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把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海洋文衍产品的研究等方向上,将设计学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海洋文化、学科背景、资源优势等结合起来综合考量,探求独具特色的海洋大学的设计学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常规、凸显特色、定位明确、发展合理,构成以海洋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为特色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培养目标
探索利用海洋材料、海洋文化特色工艺和海洋文化的创造实践精神丰富产品设计教学,通过开发特色课程,探索一种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打造海洋特色,将海洋文化的研究成果以物质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文化研究平台与展示窗口,培养一批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能在企业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科研、教育单位从事文化产品创新设计、饰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
1.增设体现海洋特色的设计理论课程
广东海洋大学是—所以海洋研究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也应该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海洋文化的角度构建产品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应兼顾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又应具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目前,产品设计专业涉海类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拓展课程上,包括饰品设计(螺钿、贝雕、珍珠、珊瑚饰品设计)、文房清供产品设计、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产品设计、滨海旅游设施设计、包装设计(滨海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设计)等课程(如表1),课程开设的时间集中在第5、6、7学期(如表2)。
2 加强具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积极组织参与设计竞赛:通过设计比赛将学生引入到实际项目中去,加强学生对海洋应用知识研究的综合能力。学校每年投入_定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设计竞赛活动,以项目组队形式替代分散指导,遴选竞赛项目指导团队,鼓励学生参加海洋文化创意大赛、全国游艇设计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珠宝设计大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项目。近年来学校参与设计竞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覆盖面超过60%,并获取了大量的奖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训、赛的良性循环(如图2、3、4)。 同时,学校还要鼓励师生相互配合,申请国家、省、校等级别的海洋应用研究背景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或科研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外观或实用新型专利(如图5)。
(2)建立科研平台和中心:目前,广东海洋大学已成立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而中歌艺术学院的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暨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基地(简称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也已成功获批,这将是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次历史性进步,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教学改革发展机遇。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的成立能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硬件设施和场地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立设计中心,以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为推力,发挥学校优势,以产学研项结合为纽带,打造有特色、有示范性、有辐射力的海洋文化产业产业产学研基地,使融合海洋特色的设计学研究更具可行性和现实性。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产品设计专业要将地方特色与专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的模式,既增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和产业需求,锻炼他们的设计执行力,体验政企工作作风,提升学生应对大型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和关注市场需求的社会责任感[4]。又能让企业很好地利用高校的文化资源和科研教育平台推动企业的创新,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校一企一学”的三赢。湛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海鲜之都,旅游行业的庞大需求催生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目前,广东海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与湛江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广州三剑渔具公司、海大珍珠公司,以及当地的一些旅游产品开发公司、文创产品设计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设计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校将学生设计课程作业向企业进行展示,企业将具有开发价值的作品进行深加工,学生、工作室、企业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去,其收益由企业、学生、工作室共同分成。(如图6)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和湛江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旅游纪念品——湛江蚝画与蟹螯画,一经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创办设计工作室:产品设计专业以学校工作室为契机,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锻炼自己相应领域的专业应用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成立了陶瓷陶艺工作室、四维空间工作室、创客工艺品作坊、首饰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有明确的设计方向,学生结束了一年级的基础课课程学习后,可以选择性地加入上述工作室,接受专业方向教师的指导,参与相关工作室的设计实践(如图6)。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把工作变成一个项目,教室变成一个工作室,课程成为一门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凝聚力(如图7)。
四、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中,仅仅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方式上做文章,还是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必须同时加强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配套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低的甄别[5]。评价不仅仅要发挥其基本的检查和筛选功能,而且要充分发挥其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引导等作用,要建立學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展开“学生自我评估+同学评价+专业教师评分+专家组评分”的形式,在比例上按2:1:4:3教学计算。改变学生在考试评价中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的自我反思、艺术批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和专家的参与,使评价体系更客观、更科学。
(二)学习评价与学习成果展示有机结合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应采取学习评价与学习成果展示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把评价活动当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学生通过展示自己课程学习的成果完成考试,同时接受老师、同学、领导和专家的检查与指导。在展示过程中专业教师可就作业情况和展示效果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师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和辩论。
(三)构建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
引入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课题.大创、实际项目等的表现及成绩纳入评价的范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创作与社会实践。
结语
高校的专业建设不仅决定其办学水平的高低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其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6]。广东海洋大学是以海洋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对于产品设计专业而言,构建以海洋应用研究为特色的教学体系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人才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但在实践中,教材的选择、教法的革新和人才就业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敏关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若干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2):1-5
[2]袁路安立龙林年冬多类型立体化海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1(3):27-30
[3]于艳华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海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和实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02):84-87
[4]陈艳专业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01):136
[5]吴绍兰—带一路背景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设计,2011 (02):80-81
[6]黄志豪高等艺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04):91
[7]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龟专\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8 (04):59-61
[8]刘彩云论海洋文化背景下的民居——以海草房与黎族船屋为例[J]设计,2016,29 (19):32-33
[9]高奇峰,郑刚强等高端海洋装备工业设计探索——以潜航器设计为例[J]设计,2017,30(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