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聪 刘雅丽
摘要:交通可达性模型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以现阶段城市交通运行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与具体应用,以此为城市建设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可达性模型;城市群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区域的城市群交通规划工作,一般情况下都会引用“四阶段”模型,但由于这种方法无法全面展现不同区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因此将可达性指标看成是评价空间联系的变量,在全面了解现如今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时机引用可达性模型,对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工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下面对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运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1.可达性模型分析
从本质上讲,可达性是指人们对城市交通系统资源的占有,及其对活动空间和交往机会的应用。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可达性主要展现为以下四点:其一,土地运用。对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而言,像就业岗位的空间划分等都属于土地运用范畴内;其二,交通系统。深层探索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可知,不管是公交路线还是道路系统等内容都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三,时空因素。对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而言,像地理位置等都具有这一内涵;其四,个体特性。深层探索群众收入情况,判断他们是否有能力购买汽车。这几点要素都出现在以下五种可达性模型中。
1.1空间阻隔
这种模型是让可达性成为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将两个节点间的空间阻隔看成可达性的具体数据,在实践发展中数值越小,证明其具备的可达性越高。其中i区的可达性为:
2.可达性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对现阶段城市建设工作而言,可达性只是多个学科整合分析得出的一个理念,因为分析的层次存在差异性,所以其具备不同含义。从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角度分析,此时的可达性是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容易程度,能用来评估旅行距离、时间等内容。因此,研究者在引用可达性模型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明确可达性在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中的引用情况。对城市群交通规划工作而言,应用“四阶段”模型展现出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判断不同阶段城市间的可达性。但从现实角度分析,居民出行特点是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的,若只从单一的角度分析和预测未来交通运行需求,很容易出现设计差异,最终影响决策效率。而将“四阶段”与“可达性”整合到一起,有助于工作人员有效判断各个区域在不同阶段的交通状态,以此为实践决策的设计提供有效依据;其二,了解可达性展现出的影响因素。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复杂性,相应的可达性度量受多类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速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以空间距离为核心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可达性需求;其三,深层探索可达性度量中的传统应用方法【2】。我国针对可达性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在观察单个节点可达性的基础上,明确整体区域路网的可达性,以此為实践设计提供有效依据。因此,整体计算非常简单,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依据出行时间或出行距离来判断路网联系程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以往引用的可达性度量法难以满足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要求,此时为了可以完善而准确展现城市群交通的紧密性,研究人员要在整合与城市群交通规划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节点调节可达性指标,并对重要设备、交通基础运输工具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提出有效的规划方案奠定基础,这符合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沛洋,石飞,索南曲珍卓玛.基于开放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构建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12):1-10.
[2]焦华富,焦华富,杨成凤.宁安高铁对沿线城市交通可达性的影响[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