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芳
聚焦热点
浙江宁波出现了一个“隐形好人”。2018年11月28日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激动地表示:“又收到一笔‘顺其自然捐款,金额为49万元!加上5天前的50万元,2018年‘顺其自然共捐款99万元,是捐款金额最多的一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1999年以来,这个叫“顺其自然”的“隐形好人”,每年11月至12月间都会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数额从几萬元至几十万元不等,至今捐款累计达1054万元。除了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顺其自然”还向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20年来,其各类公益捐款累计约1800万元。
多维解读
1.善需纯粹与无私
行善而不求回报,坚持匿名捐款,这是“顺其自然”多年以来坚守的原则。“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这大概就是“顺其自然”想要表达的理念。慈善应该是纯粹的,不需要额外的表演与炒作。“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
2.善需呵护与坚守
人们呵护着“顺其自然”的善举,其善款被公开透明地使用发放。在宁波市慈善总会公示的善款使用数据中,“顺其自然”历年捐款的用途一笔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用于资助特困大学生。20年如一日的善心,真正让人感到了人性的光辉、爱心的魅力。做一件好事,不求一时一地的声名显赫,而以持续与恒心为贵,这或许是“顺其自然”留给人们最长久的感动。
3.善需弘扬与传承
低调做慈善,以帮助他人为快乐!受“顺其自然”的影响,很多人士也以“顺其自然”的名义捐款。“顺其自然”带给宁波的精神财富,丝毫不逊色他(她)捐赠的物质财富,已经成为宁波这座爱心之城的代名词。这种向善的力量,这些年来激励了多少志愿者,纷纷融入这份浓浓爱心之中,创造了大爱传奇。
青年视角
不宜抱着功利心行善。这些年来,随着国内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参与慈善的人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然而,慈善圈也不可避免地鱼龙混杂起来,慈善项目泥沙俱下,一些慈善项目甚至以“诈捐”收场,落得一地鸡毛;有的演艺明星名为参与慈善,实为形象公关,缺乏将慈善项目做好做透的专业能力与恒心。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慈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霾,让爱心之人失望。“顺其自然”的爱心隐形让人看到了纯粹的人间大爱。
(作者:黄河)
现代慈善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募集、捐款到发放善款都离不开善心的纯粹与无私,也离不开慈善机构的专业操作。如何妥善使用善款,才是将慈善落到实处的难点。如果没有慈善机构的专业操作,把善款用于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一场扣人心弦的神秘爱心事业,能否坚持那么多年,恐怕就要打上问号了。一人匿名捐款的故事背后,有无数慈善工作者平凡而负责任的工作,让善心普惠人间。
(作者:王晴文)
尊重捐款者的意愿。正如犹太人崇尚的一种慈善法则:救济物品送给穷人,给予者不知道把财物送给了谁,接受者也不知道谁给的财物。这种低调做慈善的行为,以帮助他人为快乐。近20年来,“顺其自然”屡获慈善、公益大奖。在宁波慈善总会的办公室里,那些替其代领的奖杯和证书,摆满了一整柜,至今无人认领。其实,追问“顺其自然”是谁,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当地,“顺其自然”已成为人人都知道的爱心符号,如冬日暖阳、荒漠绿洲,以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直达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作者:欧海越)
教师观点
慈善涓涓,汇文明之汪洋
《朱子家训》有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顺其自然”以隐姓埋名的方式做好事,让我们意识到,不管时空如何变幻,不留名的善举永不褪色,是岁月的“陈酿”,愈久弥香。
《吕氏春秋·察微篇》中记载了子贡赎人的故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孔子批评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名利,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担心如果都不好意思领奖,那么以后将没有人愿意赎人。换而言之,无论隐形慈善还是高调慈善,做公益慈善事业,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引导民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对于行善者而言,善行要彰显的并非行善者自身的高尚道德,而是其是否具有感召力,是否能够激励更多人向善行善。
在宁波,像“顺其自然”这样匿名捐款的人逐渐增多,如“无名氏”“云呆”“欢喜”“爱心人士”“随缘”等,逐步形成了匿名捐款的爱心群体。前不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坐着公交车来到宁波市慈善总会,捐出5万元善款。老人说,常从媒体上看到有些家庭因重大疾病而陷入了困境,十分需要帮助,希望这笔捐款能给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当工作人员询问老人名字时,老人说:“不用写了,就随便写一个‘抬头好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至今,到宁波市慈善机构匿名捐款的爱心人士累计已达3600多人次,捐款总额达4000多万元。这其中,有些隐形好人被找出来了,有些没有被找出来;有些被找出来的也不愿意走到台前。他们的存在温暖了一座又一座城市,而对其适当寻找与充分尊重,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水平。
岁月变迁,仍有人情怀不变。一个对社会怀有善意的人,也应该得到社会的温柔以对。“顺其自然”可能并不在乎身外的东西,但对社会来说,却必须给其应有的崇敬,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敬重,也是对所有怀有善意的人的敬重。“德不孤,必有邻”,只有让有德有爱的人不孤单,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千里,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有了极大进步,但精神文明提升却依然有很大空间。“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浓缩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我们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善举与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感谢给这个社会带来阳光与雨露的“隐形好人”,他们好多人都藏在台面之下,不愿被世人所知。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温暖着一座座城,一颗颗心。他们的善行启示着我们,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优良美德,必须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始,并且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从而为当代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今天,现代化进程马不停蹄,社会文明的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做慈善的道德自觉,并不来自玄奥的说教,恰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身边人的率先垂范构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每个人定下了善行传承的基调。事实上,如果无数股慈善涓涓细流汇聚,将变成文明社会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