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芳
(福州大学 人事处,福建 福州, 350116)
习近平总书记[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因此,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高校青年教师(40岁以下)为调查对象,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具体过程如下:首先,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按照学科性质选取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颇具代表性的六所高校作为抽样框;其次,为了保证样本的等比性和代表性,根据六所高校青年教师规模与比例定额分配样本数量,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再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29份,回收率为95.4%,其中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为96.1%,确保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最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运用专家访谈法对12位专家学者、实务人员进行访谈,探究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问题所在、问题归因和优化路径,确保了相关研究的可靠性和系统化。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不力、学习教育机制滞后、激励保障机制乏力、考核评估机制欠缺四个方面,比例分别高达68.6%、92.3%、87.7%、72.7%,见表1。
表1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问题所在
注:上表中,总人数N=220,百分比指选择频次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因为本题为多选题,所以各项百分比相加大于100%。
目前,我国各高校大都建立了由学生处牵头、各院系负责、专兼职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比而言,我国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工作体系较为零散化、碎片化,甚至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机制不力表现为多头领导,缺乏牵头部门,难以形成合力。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涉及宣传、统战、组织、人事、工会、妇联等,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管理真空”“推诿扯皮”等情况,各部门之间职权不分、工作滞后,由此也进一步增加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复杂性和操作困难性。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应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共同参与,努力破解政治与业务“两头牵”“两张皮”等现象,积极形成齐抓共管、凝聚合力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牵头部门、相关部门职责,做到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分工清晰。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实施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与时俱进、缺乏有效创新。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92.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教育机制滞后,这也是目前深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障碍。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而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为陈旧、形式较为滞后,多以网络学习、网络讨论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相对不足。同时,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存在“为学而学”“以干代学”等情况,缺乏实践性强的校本教材,理论学习的指导意义不强、联系实际不紧,学习内容对具体实践用处不大,致使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学习、缺乏学习动力。除此之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性、主体建构性不足,未能采用青年教师喜闻乐见、富有时代气息、语言生动活泼、材料立体形象的教育教学内容及形式,没有抓住青年教师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新意、流于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 87.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激励保障机制乏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项资金不足、培养保障不力、规章制度笼统、专业队伍欠缺等方面。一是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资金严重不足,同时存在重视物质激励、轻视精神激励的错误导向,这容易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误导;二是对教育实施者的激励不足,没有建设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且对相关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欠缺,对他们的培养提升重视不够,甚至只有出现问题或需要使用时才予以关注,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及其激励保障机制滞后乃至缺乏;三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的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不强,人员、经费等保障更是不足,工作较为随意、零散;四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欠缺,教育实施者往往由人事干部、政工干部兼任,使得该项工作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游离于主体工作之外,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高达80%以上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评估标准不健全、评估方法较单一等考核评估机制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一方面,评估标准不健全。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只重视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缺乏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操作性、可行性欠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往往形同虚设、浮于表面。另一方面,评估方法较单一。受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指标难操作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大多以定性评价为主,往往凭借考评人员、负责同志的主观印象和个人经验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可比性、公允性较为不足。更有甚者,由于考评人员不熟悉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估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国内外环境形势、高校工作合力、青年教师认同度等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成效之间显著相关(显著水平平均小于0.01);同时,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来看,它们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且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成效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或相关度排序依次为青年教师认同度、高校工作合力、国内外环境形势,斯皮尔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365、0.302、0.288。
表2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实施成效的关系
注:**表明两者之间强相关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西方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渗透等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西方思潮的冲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潮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思维敏捷、思想开放,加之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更容易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这些都给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不免也会对高校青年教师产生影响,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面临买房、生儿育女等生活压力,容易使其在过度物质化氛围中被奴化、被异化,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三是网络信息的渗透。网络空间作为独立于海陆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对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于网络时代,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充斥于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辨别是非、甄别真假的网络素养,引导其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网络认知能力。
通过专家访谈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仅凭一个部门的一己之力往往难以奏效,因此需要各个部门、校园内外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一些高校存在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轻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氛围,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人员、经费、物质等资源配置较为不足,顶层设计、长期规划更是纸上谈兵,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不够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业务提升、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奖评优、项目申报之中,没有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对青年教师进行深度教育,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不足,缺乏工作合力,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强调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未能认识到这项工作事关人才培养质量、个人健康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往往采取消极应对、疲于应付的态度进行被动学习。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存在专注从事教学科研而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偏颇现象,这种被动性、功利化的学习意愿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绊脚石”。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专家访谈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改进学习教育机制、加强激励监督机制、落实工作保障机制、制定科学评估机制,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这些路径的比例分别高达59.5%、91.4%、77.7%、65.9%、82.7%,见表3。
表3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路径
注:上表中,总人数N=220,百分比指选择频次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因为本题为多选题,所以各项百分比相加大于100%。
新形势下,应当构建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实施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体制。高校要明确由党委书记、校长主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从规划、启动、实施、协调、评估、优化、发展等方方面面进行统筹规划,并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完善工作格局。高校要明确领导者、协调者、执行者的工作职责,明晰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凝聚合力的工作格局,避免出现推诿扯皮、单兵作战的不利现象。三是发挥基层作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落实要靠二级院系,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各二级院校、教研室、科研团队、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创新性地在科研团队、创业团队里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抓手、更具实效。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方法滞后、机制不全等问题,亟待创新方法、健全机制,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渗透力。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针对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动态和实际情况,探索新形势下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紧密结合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切实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创新教学方法。紧密联系新时代教师的实际情况,关注社会热点、学术前沿,采取分层次、多媒体、实践性、立体化的教学形式,结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熏陶教育,进一步深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融合,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互动平台的渗透性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播的有效性[3]。三是健全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青年教师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和社会问题紧密结合,构筑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化、多渠道、网络状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武装系统,形成符合大众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追求发展实效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高校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靠教育人、引导人,也离不开关心人、帮助人[4]。一是强化目标激励。制定符合青年教师特质与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进修培训、发展平台等支持和帮助。二是强化精神激励。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主题教育、开展宣传示范、探索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全方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情感激励。采取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导师制”等模式,帮助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科研实践中,同时学校要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四是强化绩效激励。建立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的绩效工资体系,健全配套绩效考核考评方法,引导全体教职工为实现办学目标、个体价值而努力奋斗。五是强化发展激励。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业务学习、干部选拔、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科研立项等紧密结合起来,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水平提升“两张皮”的尴尬现象,提高青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发展有赖于外部因素与内部调剂的统一协作,外部因素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制度约束、管理理念等,内部则通过教师主观意愿与心理契约相结合[5]。高校应当通过制度建设、增加投入、进修培训等方式,为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进而实现外部保障与内部契约的紧密融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高校要遵循针对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确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章可循、长效发展。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在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础上,高校要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并确保足额、用好、用活,尤其是要保障业务培训、重大活动、队伍建设、设施改善、平台搭建等所需经费支持。三是严格选拔培训。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青年教师思想引领,坚持以德为先,彰显人文关怀[6],以此为导向,高校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等要求,选拔、配备政工干部队伍,选送政工干部赴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合作,切实提升其政治素质、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遴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师担任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水平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教育引导,并建立监督管理的长效责任体系。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非正式组织如青年联合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7]。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依赖高校教师的高水平工作绩效,高水平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政策的引领[8],以此为指导,高校要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思想与行为相统一的原则,着力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估工作。一是明确评估主体。高校应当进一步明确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主体,主体应当包括党委、宣传、人事、教务、工会、妇联、学生、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要对评估主体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培训,进而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二是制定评估指标。从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过程等方面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学校方面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环境设施、规章制度,教育者方面主要包括队伍数量、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实践经历、综合素质,受教育者方面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政治素养、思想觉悟,活动过程主要包括目标计划、组织情况、保障措施、成效反馈。三是丰富评估方法。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理论探讨与实践检验相结合,采取听取工作汇报、进行实际考察、开展追踪调查、提出评估报告等具体手段,评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四是运用评估结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注重将考评体系与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晋升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引领作用,合理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