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全侠,瞿建新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春秋季节棉/涤/竹/天丝套装面料,经纱使用17tex棉/涤/竹混纺纱线,纬纱使用了两种,一是28tex+40D 天丝/棉弹力纱,二是 28tex×2 棉/涤/竹混纺股线。涤纶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竹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抗紫外线功能。天丝纤维手感柔软,吸湿性强,并具有丝绸般的光泽。通过选用适宜的织物组织,使面料的正面主要由经浮长构成,经浮长线为棉/涤/竹混纺纱线,面料正面的风格为挺括。面料的反面由纬浮长构成,纬浮长由天丝/棉纱线构成,因此面料反面呈现风格是柔软、舒适。面料正反两面呈现不同的风格,使面料既有挺括的外形,又有柔软舒适的亲肤性能,而且能够抗菌、防紫外线,天丝使面料显得高雅。该面料是一款性能优越的套装面料,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原料的选择。经纱为17tex的棉/涤/竹混纺纱,纬纱有两种,一是28tex×2的棉/涤/竹股线,纱线中棉纤维占35%,涤纶纤维占45%,竹纤维占20%,二是28tex天丝/棉混纺纱,混纺比为天丝纤维50%,棉纤维50%。面料中的涤纶纤维,使面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尺寸稳定性。竹纤维比棉纤维还要柔软,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湿性,还具有天然的抗菌、防紫外功效,具有冬暧夏凉的特性。天丝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丝绸感,纤维柔软性好[1]。通过四种纤维的组合,再配以适宜的织物组织结构,使面料显得挺括、高贵,并使面料具有涤纶纤维的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又具有丝绸感。而面料的反面,主要为天丝/棉纤维,织物反面具有极其柔软的手感和舒适性。
(2)织物的组织。织物组织如下页图1中所示,由于面料为经面组织,生产过程中,使用反织法生产[2]。纬纱一花循环中共有15纬,其中第3纬、第6纬、第9纬、第12纬、第15纬等5纬,纬浮长较长,织物反面是由这5根纬纱形成纬浮长。这5纬的纬纱为28tex的天丝棉+40D的弹力纱,天丝棉纱线的亲肤性能非常好。面料的正面,由17tex的棉/涤/竹混纺纱和28tex×2的棉/涤/竹股线交织而成,面料的正面挺括性好,尺寸稳定性好。反面是由17tex的棉/涤/竹混纺纱和28tex天丝/棉+40D的弹力纱交织而成,由纬浮长表现面料柔软、舒适的特征。
(3)面料的保暖效果。纬纱由普通纬和弹力纬按1∶2的比例,轮流供纬,普通纬为28tex×2股线,弹力纬为28tex+40D。面料中的经纬浮长比较长,面料的柔软性能好,空气不容易流动,对面料的保暖有利;纱线比较粗,面料比较厚实,对保暖有利;纬纱使用了弹力纱,面料的贴身性能好,减少了空气的流动,对提高面料的保暖效果有利[3]。
(4)面料的浮长线。织物正反两面形成不同的风格,主要是依靠经浮长线和纬浮长线实现的,浮长越长,面料的风格差异越大,但面料的浮长也不宜再长,因为浮长越长,面料会显得松垮,影响面料的外观,同时容易产生勾丝,影响面料的耐用性能。面料正面经浮长控制在3或4纬,面料反面的纬浮长,由于是弹力纱,纬纱会产生纬向收缩,纬浮长可以稍微长一点,控制在4或5纬。
坯布规格:坯布幅宽168cm,坯布经密409根/10cm,坯布纬密433根/10cm。地组织每筘3入,边组织每筘3入,综页数12,经织缩10%,筘号130齿/10cm,上机筘幅 176.8cm,织机型号为 GTMAX2。
经纱为黑色17tex棉/涤/竹混纺纱,混纺比为棉纤维35%,涤纤维45%,竹纤维20%。总经根数6890根,其中边纱根数为48根×2。
纬纱有两种,一是28tex棉/天丝+40D混纺弹力纱,颜色为红品蓝,混纺比为棉纤维50%,天丝50%。另一种是28tex×2棉/涤/竹混纺纱的股线,两根单纱的颜色为灰色和黑色,混纺比为棉纤维35%,涤纶纤维45%,竹纤维20%。两种纬纱按2∶1的比例供纬。由于布身组织采用顺穿法穿综[2],所以纹板图与组织图相同,故织物正面组织图如图1(a)所示,由于该织物采用反织工艺,所以用织物反面组织上机,其反面组织如图1(b)所示。
选用1332MD型络筒机倒筒。本织物生产过程中,共用到了三种纱线,17tex的棉涤竹混纺纱线,作经纱使用。28tex的棉涤竹混纺纱线和28tex棉天丝混纺纱,作纬纱使用。棉涤竹混纺纱线中,纱线中含有45%的涤纶纤维,涤纶纤维回潮率低,生产时容易产生静电,竹纤维抱合力差,容易滑移,络筒工艺选用低速度工艺,络筒速度控制在513m/min。17tex混纺纱的张力垫圈的重量为 7.4g,28tex棉涤竹混纺纱的张力垫圈重量为15g。28tex+40D棉天丝混纺弹力纱,纱线线密度高,单纱强力大,络筒时可以使用较高的络筒速度,络筒速度为650 m/min,张力垫圈的重量为7.4g。弹力纱的络筒速度也不宜再高,张力也不宜再大,络筒速度高,张力大,弹力纱会使筒子纱的紧度特别大,筒子会变形,成形变差,影响筒子上纱线的退绕。为确保筒子纱的质量,纱线断头后,要用手持式捻结器结头[4]。
使用贝宁格ZDA型整经机整经,经纱为17tex棉/涤/竹混纺纱,纱线强力较高,可以使用较高的整经速度,但由于纱线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涤纶纤维,容易产生静电,因此选用中等的整经速度,速度控制在650m/min。纱线的通道要光洁,减少纱线的摩擦,防止二次毛羽的产生。为控制片纱张力均匀,整经时进行集体换筒。
总经根数为6890根,筒子架的容量为768只,整成9只经轴,整经配轴为765根×4轴+766根×5轴[3]。
由于经纱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涤纶,涤纶纤维容易吸收飞花等杂物,经轴加工完成后,经轴要用棉布盖上,防止涤纶纤维吸尘、吸污。
经纱的总经根数比较多,浆纱覆盖系数达到了59.5%,浆纱时纱线间的粘连比较多,需要使用双浆槽浆纱机上浆。浆纱机的型号为GA308型[5]。
浆料的配方:经纱为棉/涤/竹混纺纱线,纱线中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55%,涤纶纤维的含量为45%,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浆料选用变性淀粉为主的浆料,考虑到与涤纶纤维的粘附力,变性淀粉选用含有酯基的磷酸酯淀粉56%,ASP变性淀粉40%,蜡片4%,浆液的含固率为12%,浆液的粘度为11~12S。ASP浆料也是一种变性淀粉,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制成的,对涤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都有优良的粘附性能,浆膜柔韧性好。涤纶纤维摩擦后容易产生静电,为了降低纱线的摩擦系数,加入了4%的蜡片[4]。
浆纱速度:经密比较大,上浆率又比较大,浆纱时纱线间的粘连比较多,浆纱速度不宜太快,浆纱速度快,分绞阻力大,容易撕裂浆膜,引起浆纱的耐磨性下降,严重时会引起分绞断头。浆纱速度控制在45m/min-50m/min之间。
上浆率:经纱为17tex的混纺纱,浆料为淀粉浆,织物组织的经浮长线比较长,纬纱容易被打紧,因此上浆率不需要太高,上浆率控制在12%左右[4]。
回潮率:涤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0.4%,棉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8.5%,竹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12%,纱线的平均回潮率在5.6%左右,纱线的实际回潮率控制在4.5%左右。
边纱每边48根,穿1,2页综,每筘3入。布身使用3-12页综顺穿,每筘 3入,合计穿 689个循环。
纬纱有两种,一种为28tex天丝棉+40D的弹力纱,络筒后可直接作纬纱使用。另一种为28tex×2棉涤竹双股线,双股线需要经过并线和倍捻工序。
使用FA706型并纱机[5],两根单纱均为28tex棉涤竹混纺纱,纱线中含有45%的涤纶纤维,选用较低的并线速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并线速度设定为550m/min。
选用NOVA型倍捻机。股线的捻度对面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捻度大,纱线硬挺,手感粗糙。捻度小,手感柔软,但面料容易起毛。本面料中两根需要倍捻的纬纱为28tex,捻度为500捻/米。
织机车速:使用GTMAX2型剑杆织机织制[5]。面料的经纬密度比较大,经纱中含有45%的涤纶纤维,容易产生静电,因此织机的车速不宜太高,控制织机车速为380r/min。
反织工艺:织物组织为经面组织,经组织点比较多,为了减少提综次数,降低织造难度,使用反织工艺。
开口时间:织物的平均经浮长线较长,纬纱容易被打紧,开口时间选用晚开口工艺,开口时间确定为 315°。
后梁高度:织物使用了12页综,织物组织比较复杂,为了使梭口容易清晰,需要使用低后梁工艺,后梁高度为-1刻度[4]。
混纬工艺:当纬纱的种类比较少,为了防止产生纬向色档,需要使用混纬工艺。本织物纬纱有两种,每种纬纱各使用两只储纬器,依次轮流供纬。
纬纱释放长度:纬纱中有弹力纱线,纬纱释放长度需要偏大控制[4]。纬纱释放长度控制在右侧废边纱外侧+3cm左右。纬纱长度偏长,能减少纬缩织疵的产生。
废边纱根数:左侧废边纱根数设定为12根,右侧废边纱根数为20根。左侧废边纱的作用是防止纬纱纱尾织入梭口,形成边疵。右侧废边纱需要较大的夹持力,以防止弹力纬回缩,形成边疵。
成品幅宽136cm,成品经密512根/10cm,成品纬密441根/10cm,经织缩10%,纬织缩5%,整理幅缩率20%,整理长缩率1.8%,涤纶纤维占29%,棉纤维占39%,竹纤维占6%,天丝占24%,氨纶丝2%。
棉/涤/竹/天丝套装面料,由四种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实现了多种纤维性能上的优势互补,并且通过与织物组织的配合,使面料正反两面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面料的正面由棉/涤/竹纤维构成,使面料呈现挺括的风格,织物的反面为纬浮长线,由天丝/棉混纺纱线,风格为柔软、舒适。面料中含有8%的竹纤维,竹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抗紫外线功能是棉纤维的400倍,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大,容易出汗,导致滋生细菌,秋天紫外线照射强烈,竹纤维的加入,给面料增加了抗菌、抗紫外功能[2]。面料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面料两面呈现不同的风格,是依靠经浮长和纬浮长实现的,浮长短,风格的差异不明显,但浮长长,会影响面料的外观和耐用性。(2)竹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抗紫外线功能,但竹纤维的吸湿性特别大,吸湿后纤维会膨胀,塑性变形大,竹纤维耐用性能比较差,用量不宜太高。(3)该面料属于保暖套装面料,为了提高面料的保暖效果,使用了多种工艺。如较粗的纱线,较高的经纬密度,交织次数相对较少的织物组织等一系列措施,提高面料的厚度,减少空气流动,提高保暖效果。(4)面料为经面组织,提综次数比较多,因此使用反织法,减少提综次数,减少纱线间的摩擦,降低织造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