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设计途径思考

2019-03-27 20:38:55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广场空间环境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30)

一、概述

(一)城市广场概述

关于城市广场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则认为:“城市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者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当然,其中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则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1]。

(二)环境行为学概述

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的信息可以用于指导环境的建设和改造[2]。因此,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引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二、环境行为学与广场设计结合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常常出现:一些广场大而空旷,很少有人在其中停留;一些广场上有机动车辆穿行,交通混乱;一些广场基本被闲置,缺乏活力……这些都是由于在广场设计中忽略“人”的因素造成的。人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而行为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媒介”,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条件。阿尔伯特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中曾高度评价了对行为学研究的重要性,他也提到“可把设计者看作是行为学者研究成果的分享者,即由行为学者向设计者提供其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3]因而,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结合环境行为学的部分理论,可以作为创建更加人性化城市广场空间的一个切入点。

三、广场设计相关的环境行为学理论

环境行为学的部分理论解释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也成为广场设计中,捕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契机。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解释清楚已积累的经验,并在设计思路上得到新的启发。

(一)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1.动作性行为习性

(1)抄近路。在目标明确或有目的的移动时,只要不存在障碍,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行进,即大致成直线向目标前进。因此,良好的处理方法是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进行路线设计。

(2)依靠性。人总是偏爱逗留在柱子、树木、旗杆、墙壁、门廊和建筑小品的周围和附近。用环境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些依靠物具有对人的吸引半径。从空间角度考虑,“依靠性”表明,人会寻找依靠物,使之与个人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自身占有和控制的领域,从而能有所凭靠地从这一较小空间去观察周围更大的环境[2]。

2.体验性行为习性

(1)人看人。人类喜欢“眺望而不被看见”的地点,让人可以看见别人,但却不会被别人发现。人在公共场所中普遍存在窥视的偏好。看和被看是广场上最生动的游戏,人类的这种心理应在广场设计中引起注意。

(2)围观。围观既反映了围观者对于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和公共交往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复杂和丰富的刺激,尤其是新奇刺激的偏爱。因此在广场空间中,应合理地设置空间满足这一行为要求。

(二)外部空间中人行为的基本规律

1.边界效应理论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人们总是喜欢坐在空间的边缘,而且靠着什么东西。广场空间的边缘地带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因为场所的边缘为人们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并具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满足了人的瞭望—庇护心理。广场的边界应该有适当的休息和观看的空间[4]。

2.“个人空间气泡”理论

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它控制着人体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可以分为4种:亲密距离(0~45cm)、个人距离(45~120cm)、社交距离(1.2~3.6m)和公共距离(3.6m以上)[5]。在景观设计中,个人空间主要表现为通过休息座椅的设计,如L形、或凸或凹的转角等,给人提供不同空间功能下的舒适距离。

3.聚集的向心效应

如果一个广场空间存在中心区域,那么这个区域在特定的情况下必定是人流最多、密度最高的区域(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愿意停留在广场的中心)。人们的头脑中有强烈的向心性,一个大尺度的空间若没有中心,那么其往往不可能发生成为开展大型典仪性活动的公共空间。与边界区域相对应,广场的中心区域虽不是开展日常性活动的最佳地点,但其在特定条件、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对于空间的支配作用以及可以迅速聚集人群的特征,也不可忽视。

4.小群体效应

在广场中,如果不是有组织的集会或活动,人际交流是以一种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方式出现,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6]。小群生态在广场上的活动,行为主体是双边或多边共同参与下选择或决定性为内容,包括观赏、休息、交谈等。因此,设计师往往需要在广场中的某一区域设置多人可坐的空间,并使座位之间可以形成利于交流的布局方式。

5.接近商品效应

接近商品几乎成为现代人的本能。广场中商品出售地点往往会形成活动集中点,这个集中点所形成的活动也与所售卖商品的性质密不可分。广场设计应与商品的售卖密切结合,广场空间中其他的行为可以成为购买行为的延续[2],如停下来观看商品、享用商品、坐下来休息、聚集在一起谈论购买事宜等。

四、基于环境行为的城市广场设计建议

(一)广场空间设计应关注的需求建议

根据人在广场上活动的环境心理分析,在广场设计中应重点关注三点需求:空间系统整体性、空间使用可达性和空间使用舒适性。首先,应满足广场空间系统的整体性。不能把各个公共空间割裂成片断,要将它们作为整体来规划设计。其次,要关注空间使用的可达性。可达性程度高,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他人、公共设施、资源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励了人们的交往活动。第三,要关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

(二)广场空间设计建议

1.广场步行空间的设计原则——便捷原则

步行化是城市广场的共享性和良好环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广场中的步行空间,对功能完善的步行系统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目的地之间按最短距离组织起人流。步行空间布局要能够使人方便地到达周围的商业建筑、公共设施、座位区、观看区,为人们提供“抄近路”穿越广场的机会。大量的调查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在日常情况下步行400—500m 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

2.广场驻足停留区域的设计原则——可依靠原则

人在广场中的活动除了行走穿过广场之外,一个很重要的行为是驻足停留,广场设计要具有能让人们停下来观赏或者参与的东西,此行为才能产生。可以这样说,适于停留的最佳城市广场空间应该注重空间的可依靠性和边界区域的处理。前面也提过外部空间中人行为习性的“依靠性”,所以广场停留空间要有一定的依靠物,如柱子、廊架、台阶、林荫树、花地、栏杆等。也应当特别重视边界效应的应用,利用空间边界线的突出或凹进造成对人的吸引与滞留,并为人创造出适合逗留的小空间。

3.广场休憩空间的设计原则——具有保护性与视野开阔原则

扬·盖尔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强调,在城市的各种公共空间中,都必须为人们的休息小憩提供适当的安排,这一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只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人们在感到累的时候或者任何想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才可能使人们在空间内有较长时间的停留。

而安全感和“人看人”氛围的营造对增加广场休憩空间使用人数和活动类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依靠性”和“边界效应”的利用在休憩空间设计中同样适用,广场四周的边界是公共活动的密集区和环境依托点,人们休憩其间,形成一定的场所感,活动、事件都是从这里开始并向中心部分扩展。

(三)广场空间环境要素设计建议

广场的植物设计应通过其形态、气味、色彩对人们多种感受器官进行刺激,达到身心畅快,减轻压力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角度上树木大而少比树木小但是多有较高的风景质量,所以广场植物设计中,种植乔木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绿视量[7]。经过仔细的种植规划所创造出的纹理、色彩、密度、声音和芳香效果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能够极大地促进广场的使用。同时,植物的隔离能够很好地形成“个人空间气泡”。铺装在广场中通过图案和色彩表现,人的视觉是获取信息量最大的感受器官,不规则锥形的视野对地面感受的范围较大,因此铺装不同的尺度、组合方式以及色彩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在城市广场中,人们通过视觉、触觉甚至是听觉来感受雕塑所带来的魅力,充分的调动起人的积极参与性。在雕塑内部或附近应添加可供人倚靠或小坐的台阶、栏杆或凸台,可以触摸到雕塑的质感,也可以促进人际接触和交流。

城市广场中,休憩设施主要以坐椅的形式出现,座椅的布置形式是否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是影响公共空间舒适性的重要条件,是创造舒适、宜人的微观环境的前提。在座椅的设置上,我们需考虑四点:坐有所位——座位的数量、坐有所依——座位的布置、坐有所视——座椅的景观、坐有所安——座椅的舒适性[8]。同时,还应考虑设置台阶、矮墙、花坛等 “辅助座椅”。“辅助座椅”可应对在城市广场中,由于游览人数弹性较大,节假日或旅游旺季可能是平时的几十倍的情况。

五、结语

如今,坚持人本主义原则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现代城市广场空间的塑造,最主要的也就是要体现对广场中占主体地位的人的关怀。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就必须分析人在广场中活动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期待。从而在设计中尽量满足不同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与人密切联系、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广场空间环境
春天的广场
幼儿100(2023年13期)2023-05-04 08:32:06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幼儿画刊(2020年9期)2020-11-04 01:27:52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广场上的大钟
读写算(上)(2016年11期)2016-02-27 08:45:27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 02: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