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根据河北省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河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56.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0.19%,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5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12.4%。河北省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中低龄老年人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尤其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拥有扎实的劳动技能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具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能力,且空闲时间较充足,社会责任感较强,是优质的“银龄资源”。为更好发展我省老年志愿服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至最大效应的过程。”河北省大力开展“银龄行动”和“老有所为”相关工作,银龄扶农、银龄援医、银龄助学、银龄献智等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有力助推了河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实践行动,引导社区调动中低龄老年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以实际行动宣传倡导积极老龄化,促进积极养老观的确立。宣传手段重在广泛深入,贵在形式多样。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发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新媒体资源,大力宣传积极老龄化的意义、手段和方法,提升社会影响力。其次,街道、社区应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优势,通过组织社区活动、举办讲座、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标语条幅等形式有效扩大积极老龄化的宣传覆盖范围。
老年人因身心功能弱化,导致社会参与程度较低。老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机会不仅影响到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热情,还关系到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河北省民政部或老龄委牵头,搭建“互联网+老年志愿服务”平台,突破社区的地域和边界限制,拓展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老年志愿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提供的异质性服务,区分为专业型志愿服务、兴趣型志愿服务、服务型志愿服务和传授型志愿服务四大板块。专业型志愿服务是指退休前拥有专业性强的工作经验的老年人为本社区或临近社区提供的专业化的老年志愿服务,为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一些及时的帮助,比如退休医务人员、家电维修工等;兴趣型志愿服务是指兴趣爱好相仿或不同的老年人通过组织社区间汇演展览、举办兴趣协会等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彼此互帮互助,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服务型志愿服务是指退休在家、身体健康且服务意愿较强,但没有专业技术的老年人,为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关怀慰问等志愿服务,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喘息服务等;传授型志愿服务则是利用老年人退休前的工作性质,如教师、园艺工作人员等,在社区开设老年学校,宣传社区文化等。
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参与志愿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意愿,但因缺乏有效的领导和组织而处于涣散无序的状态。这一点可以学习台湾地区“活化历史”的经验,他们通过对老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和信息,有效消除了代际隔阂,并传承了社会文化。同时注意开发在地的高龄志工,很多平均年龄会到70岁。河北省老龄委可以牵头设立专门的老年志愿服务培训机构,或者由非营利组织来承担这一角色,将经过专业志愿服务培训的老年人组织起来,按照年龄、技艺、特长和体能进行分类并登记注册,如根据积极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将老年志愿服务分为“求医问药”“康复护理”“关怀慰问”“文体娱乐”“政策宣传”等大类,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满足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的需求。
我国开展了“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然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社会参与机会减少,在“老年友好型城市” 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中常常处于缺位的状态,社会交流互动弱化,使得他们对陌生人提供的服务心存芥蒂。可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储蓄制度,根据老年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服务质量,进行时间储蓄以便其后需要服务使可进行相应兑换。一方面加强老年人对老年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理解,另一方面他们会将心比心,更用心做服务,以对自己将来所需的养老服务进行预测和提出建议。此外,还需要社区充当老年人与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其他老年人之间沟通链接的纽带,社区要有专门的老年志愿服务工作板块,发挥中低龄老年人在社区中的传帮带作用,将老年志愿服务推向社区,引导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接受中低龄老年人提供的服务。
中低龄老年人是优质的“银龄资源”,中低龄老年人提供的志愿服务是社会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支持,将老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中,提升老年志愿服务规范性。在这一方面,可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政府鼓励各类非营利组织承担起老年志愿服务的实施主体,由他们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来承接政府购买的老年志愿服务。政府通过财税优惠和场地费用减免等对非营利机构提供支持,非盈利机构对有服务意愿的中低龄老年人进行专业培训后,根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将这些老年人分配到相应的服务工作中去。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组织和培训老年志愿服务的成本,又能加速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发展速度,还能完善老年志愿服务的落实情况。
政府资助老年志愿行动表明政府对志愿服务的重视。老年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年龄一体化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建立老年志愿服务的评估和激励机制。政府对老年志愿服务好的社区和个人进行表彰,评选“敬老文明号”集体和“老有所为楷模”等,都是对老年人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肯定,能够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和社会参与能力,确保他们不与社会脱节,社会地位不会因年老体衰而边缘化。还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建立银色奖学金计划,为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老年人提供奖学金,用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或帮助他们支付子女、孙子女的教育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