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部人居环境建设的古建保护与更新研究
——以章家祠堂为例

2019-03-27 20:38:55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代科技木结构祠堂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研究背景

古村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继承利用。在人居环境的建设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明末清初时期,石桥古镇有来自福建、广东、陕西、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经商者修建的规模宏达的会馆六所,建筑雄伟、结构坚固、雕梁画柱的寺庙十二座。可惜诸多文物古迹多已毁损,有的拆除,有的改作他用[1]。本文将对章家祠堂建筑格局及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章家祠堂保护的建议。

二、章家祠堂建筑格局及现状研究

(一)章家祠堂的建筑格局

章家祠堂位于石桥镇和平街,历史上石桥镇是有名的水码头,它的历史与盐和水运密切相关。从自然条件来看,因为沱江水势平缓,水深岸高,是一个具有良好条件的港湾。因而成为沟通川西、川南、川北的交通枢纽。章家祠堂就位于水码头的河边位置,并且位于正立面正对河。

章家祠堂建于清代,四进院落布局,共29间,建筑占地面积1114.1平方米。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四周墙体南北为砖砌封火墙,厚0.31米。其余墙体下部为木质装板,上部为编泥,第一道大门仅存条石门框,其中门洞宽1.4米,高2.9米,其两侧门饰宽1.2米。上四级台阶为第二道木质双合门,大厅高6米,宽3.4米。两侧各有一侧门,两侧沿中轴线布置。倒座面阔七间26米,单层建筑,高6米。屋顶采用硬山式,分为三段,左、右三间各为一断而,中间的屋顶单成一段,其中只有对外的两个角起翘。左右两段对称,屋架一共有5根柱子,采用矩形柱基,进深3.8米,上部分有三排穿枋,内侧最外的层悬挂垂花柱。中间段,屋架有7根柱子,采用矩形柱基,进深5.8米,上部有三排穿枋。一进院落中后期搭建了许多小棚。章家祠堂的第二个建筑,柱基采用柱形和花形。面阔五间23.25米,进深7.8米,总高6.6米,共2层,楼上中间为看戏台。屋面采用硬山的形式。二进院落主房,柱基才用圆柱形,面阔5间,进深9.35米,为两层,总高8.3米。主房二楼原为戏台。以上部分在历史上应该是章家祠堂的部分。正立面临水,背立面临街,所以在后面的生产和生活中,加建了章家祠堂的后半部分,在历史生活中是作为铺面使用。三进院落,左右的房屋为对称的单层红砖后加建的院落。主房面阔5间,进深为6.22米。四进院落,厢房为2开间,进深为6.06米。背立面临街,为两层。

(二)章家祠堂的现状

1.材料的损坏

首先是石材、砖的损坏。章家祠堂中大量采用了石材与砖砌体,其中石材主要运用在正立面山墙基,柱基,还有地面、台阶、石雕。作为正立面山墙基,柱基,地面铺装、台阶由于地面湿气的原因,石材已经遭到一定的侵蚀。石雕由于风吹雨晒,常年裸露在空气中,风化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其次是建筑主体木结构的腐朽变形,对于古建筑的修缮,木结构的问题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所谓的保护木结构,其本质就是保护木材。在自然因素下,祠堂的木结构在湿度、温度长期的影响下,木材不断反复的吸湿受热膨胀,干缩破坏,表面产生一些裂纹[2]。

2.人为的破坏

章家祠堂中木结构的破坏除了自然损坏,人为破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民众在生活中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暴力的拆除和毁坏了一些木构架,比如,在测绘过程中发现一些柱已经被拆除,第一进院落中的倒坐,其大厅右边的第一根柱子,就已经被锯除。不仅影响了整体美观性,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威胁。章家祠堂始建于清,历史上人为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砖雕、石雕等,有的直接被打磨处理了,有的直接被外力取出。

三、章家祠堂的保护、更新建议

(一)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意识

想保护好古建筑,首先就要做好城市规划,没有好的规划,古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加快乡镇发展的背景下,石桥也进入到一个尴尬的状况,在城市化建设和古建的保护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事关社会各界,但首要的责任在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市政府皆应把保护古建筑作为第一要任。建设部门应该研究拟定正确、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村镇规划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由于对古建筑结构、装饰修复的看法不同,一直也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全面技术标准,来进行其规范、评价,所以修复就一直有着不同的定义,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派别。正是这种概念上的歧义,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对修复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引伸,从而导致不同的方法和原则。从根本上说,文物建筑绝大多数属于纪念型遗物,对它们的保护实际是保存,其目标是保存实物的现状或恢复其原状。通过现代科技更全面、深入、确切地认知古建筑,利用现代科技解决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维修保护工程采用现代科技是完全必要的,应该是我们领域的一种创新。相对于传统技术,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特殊的优势,由于对保护对象更准确地认知,采取的保护措施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科学。现代科技手段虽然有上述优势,但是却不能代替传统技术,甚至不应该设想去改造它,应该做到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各展所长,各有侧重。要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维修概念中,强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观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物建筑,解决好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问题。

(三)建筑功能的更新与改造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不能完全像文物保护那样,原封不动的进行保护。而应该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在新的使用功能要求下,赋予传统建筑新的活力与生机,可以根据社会的要求,将公共性的社会功能,如博物馆、展览馆、社区活动等公共事业活动引入建筑中去,在不破坏建筑原始格局与建筑结构体系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原真性的改造,为建筑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像章家祠堂这样的传统建筑,可以在对其进行原真性保护与维修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公共使用功能,这样才能赋予传统建筑以新的活力,才能使得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能够延续,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传统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中来。

四、结语

章家祠堂经历了百年历史,在风雨中坚立,到今天已是满目疮痍。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我们应该自觉的将传统建筑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传统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应该在细致研究基础上开展,不但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与支持,还需要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更需要为传统建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现代科技木结构祠堂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给传统诗词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中华诗词(2021年1期)2021-12-31 07:51:00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梁家祠堂史话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科学大众(2021年6期)2021-07-20 07:42:50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6:10
现代科技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沈家祠堂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8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