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启示

2019-03-27 00:14伊文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先进分子思潮中华民族

伊文婷

(1.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1]回首百年前的5月4日,广大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高举爱国旗帜,勇敢地走上街头,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对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四运动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我们在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的同时,更应该深入思考,它对我们当代青年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等方面带来的启示。

一、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传播,为当代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榜样

(一)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传播

五四时期是中国先进分子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面对庞杂的社会主义学说,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和选择,最后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传播,呈现如下的特点。

1.选择与传播目的的革命性

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探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更重要的是想在学理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找到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和革命理论,进而担负起改造中国的历史使命。他们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作为确立自己人生信仰的一部分,自觉自愿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

2.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通过采取创办期刊、发表文章,翻译和出版经典著作,组织研究团体,开设课程、组织演讲、创办学校等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传播形式多种多样。

五四时期,涌现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刊物和文章。除了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晨报》和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外,还有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沈玄庐在上海创办的《星期评论》,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湘江评论》等。1919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1年纪念日,《晨报》的马克思研究专栏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六卷第五号)密集地刊登了中国先进分子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其中,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刊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和列宁的一些著作也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出版。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郑次川翻译的《科学社会主义小册子》和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斯资本论入门》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有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等介绍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五四时期,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蔡和森、毛泽东、肖子昂、罗章龙在湖南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毛泽东、何叔衡成立了文化书社。这些社团和研究团体以弘扬民主和科学为己任,以改造社会为宗旨,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化,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们还通过在高校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相关课程,在工农群众中组织演讲以及开办农校、工人夜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出国勤工俭学的青年知识分子,也用通信的方式向国内思想界传播马克思主义。由于他们直接接触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欧洲社会,亲身体验工人阶级的生活,其传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传播过程的实践性与斗争性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积极践行“与劳工为伍”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表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一学到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后就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军阀的实际斗争中;其次,他们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诸多问题;最后,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充满了斗争性。首先是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间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引起了封建军阀政府的极度关注和恐慌。他们与帝国主义勾结,发布命令、张贴布告,以“过激主义”的罪名“严防”“查禁”这些传播行为,同时还查封了不少进步刊物。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先进分子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同他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次是与其他思潮之间的斗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知识界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先后就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问题展开三次论争。在论争中,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先进分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思想武器对错误思潮进行了严厉的批驳。在论争中,他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步一步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二)当代青年应接过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精神衣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生根,而且同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也从普通思潮跃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但是,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当代青年应接过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精神衣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面临新挑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叠加多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各种非马反马的社会思潮泛滥,产生了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它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挑战,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走向、人心走向产生巨大影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干扰和危害。我们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聚焦当代中国实际和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问题。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正确区分非主流思潮与错误思潮,对非马克思主义的非主流思潮进行正确引领,对逆历史潮流的反动、落后、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严厉批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应对挑战,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青年人朝气蓬勃、肩负使命、正义感强烈,但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尚不成熟,同时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阅历,对各种思潮的综合判断能力较低,极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也极易成为那些非主流思潮甚至错误思潮渗透的重点对象。当代青年要接过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精神衣钵,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必须发扬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在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反马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利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勇敢地同非主流和错误思潮做斗争。学习中国先进分子在面对其他非马、反马社会思潮的挑战时,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依然能义无反顾地利用自己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其他社会思潮展开激烈交锋。他们在斗争中不仅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还使自己在理论和宣传工作上得到淬炼和洗礼。当代青年要接过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精神衣钵,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还必须发扬中国先进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实践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坚持文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在精心、反复研读原著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与核心要旨,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时代要求和特征,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创新的推陈出新,成为一名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者。

二、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坚持,为当代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人民做出对社会主义道路郑重选择的新起点。”[4]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在面对中国到底应该选择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经过郑重思考,最终放弃了资本主义道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始终坚持。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坚持

中国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思潮开始融入新文化运动,并逐渐从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占据主导地位,它所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慢慢被人们接受和认同。中国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坚持呈现出敏锐性、实践性与斗争性等三大特点。

1.敏锐性

从鸦片战争开始,富于忧国忧民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起先,他们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富强之路。洋务运动的失败与辛亥革命的流产,使他们敏锐地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建国方案是根本行不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他们敏锐地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也不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正当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和茫然无助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是基于对局势的敏锐认识,中国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思考问题。

2.成长性

中国先进分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逐渐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最终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刚开始,这些对中国古代大同思想非常熟悉的先进分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中走出来时,他们对社会主义并不十分清晰,只是抱着朴素的大同思想和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开展了“工读互助”和“新村”实验。在“工读互助”实验中,他们遵循工读互助主义学说组织互助社小团体,以实现“平和的经济革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互助社解体,实验宣告结束。“新村”实验则是模仿日本九州的新村和美国的劳动共产村进行的。很快,实验也宣告破产。“工读互助”和“新村”实验的失败使这些先进分子深受教育,他们开始认识到“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以前,不能试验新生活”“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5]最终,他们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成长。

由于无政府主义以革命的面貌出现,极易为欲反抗旧的社会制度、具有强烈革命愿望的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接受。通过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驳,那些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认真思考关于革命的形式、国家的本质等问题,并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犯了认识上的错误,最后大多数人都选择抛弃错误思想,实现了从无政府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成长。

3.斗争性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分子希望像俄国那样,抛弃资本主义建国方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当时,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非常多,除了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民生社会主义、基特尔社会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中,民生社会主义、基特尔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虽然被冠以了“社会主义”,但其本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他们认为,中国应该依靠绅商阶级振兴实业走资本主义道路。面对这些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之展开激烈的论争。他们运用刚学到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剖析社会矛盾,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得出国内外条件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通过论争,不仅解决了改造中国需要走的正确道路这一关系民族兴亡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在论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也得到进一步传播、接受和认同,让更多的进步青年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二)当代青年应传承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精神衣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难探索,经历了曲折和困难,走了弯路,遭受了重大挫折后才取得的宝贵成果。”[6]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发展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90多年的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才取得的,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必然的历史逻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需要我们坚定信念不动摇。

2.当代青年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和自信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能否得到真正的坚持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直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从深层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

“要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7]当代青年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中国问题。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和内在关联,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只有这样,当代青年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论认知,才能树立源自内心的充分自信,才能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三、五四时期是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重要新起点,为当代青年选择正确的奋斗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五四时期是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重要新起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最伟大的梦想。”[8]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但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这个曾经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与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后,在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又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民不聊生。为了民族复兴,无数爱国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受十月革命胜利鼓舞的中国先进分子,在爱国主义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指导下,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证明,五四时期开启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重要新起点。

(二)当代青年应学习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奋斗精神,选择正确的奋斗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五四时期的先驱用实际行动告诫当代青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能好,在国家破碎、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人应把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选择正确的奋斗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0年的努力,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梦,就要实现了。当代青年要使他们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就应该引导他们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进行的前赴后继的奋斗史,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牢记光荣使命,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把“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融汇到个人人生设计与事业规划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把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中。把握国家战略需要和基层发展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发扬伟大奋斗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猜你喜欢
先进分子思潮中华民族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为什么先进分子遭孤立受打击?
需要党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