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东明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500)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会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产妇直接死亡,并且近年来剖宫产率在逐渐提高,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为了避免产后出血,并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此,本文选择了在2017年到我院分娩的82例产妇,分析了护理干预方式对孕产妇助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
本文选择了在2017年到我院分娩的82例产妇,将其分为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有41例产妇。护理干预组产妇年龄在20-35岁之间,孕周在40-43周之间,初产妇有30例,经产妇有11例;常规护理组产妇年龄在21-36岁之间,孕周在40-42周之间,初产妇有29例,经产妇有12例。
给予常规护理组产妇常规助产护理,给予护理干预组产妇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为了另产妇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分娩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在产妇分娩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向产妇普及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1]。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产妇的产前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开展与产妇的积极和良好沟通,同时解决产妇的疑问。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在产妇产前密切关注产妇和胎儿的状态,并做到各项产前检查工作,一旦发现产妇存在任何异常现象,需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2.2 分娩护理
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确保产妇分娩环境的安静和舒适,以此来降低外界因素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为了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和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适当为产妇进行肢体按摩,并播放舒缓音乐安抚产妇,另产妇维持稳定的情绪,进而确保产妇呼吸的规律和正常在,在推动产妇顺利分娩的同时,预防产后出血并发症[2]。
1.2.3 产后指导
在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产妇转移到普通病房,并做好保暖工作,待产妇身体基本恢复后,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方式和照顾新生儿的方式。同时,护理人员要协助产妇进行产后修复,尽早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健康,在产后初期为产妇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以此来确保产妇产后营养的均衡,并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尽量减少分娩带给产妇的影响[3]。
本文选择的观察指标是两组产妇的三个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涉及到的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102.12±25.45,常规护理组产妇为150.12±28.12,护理干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常规护理组产妇,说明护理干预方式在产妇助产中的应用,能够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产后出血量调查表[±s,mL]
表1 产后出血量调查表[±s,mL]
项目 产后出血量护理干预组(n=41) 102.12±25.45常规护理组(n=41) 150.12±28.12 t 8.10 P值 P<0.05
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组产妇第二、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产妇,说明护理干预方式在产妇助产中的应用,能够缩短产妇的分娩时间。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分娩时间调查表[±s,min]
表2 分娩时间调查表[±s,min]
项目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护理干预组(n=41) 402.12±110.12 25.12±6.45 428.12±150.45常规护理组(n=41) 408.45±105.78 40.45±8.45 204.45±204.45 t 0.27 9.23 2.07 P值 P<0.05 P<0.05 P<0.05
产后出血是最为严重的产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出血量过大,可能会引发失血性休克等症状,为此,产科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产妇产后出血现象进行合理预防,以此来提高助产质量。临床医学中,容易诱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几种,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缩短产妇产程的方式,来实现对产后出血症状的合理预防[4]。
本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护理干预方式在产妇助产中的应用,能够缩短产妇的分娩时间,并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分娩中护理、产后护理等方式,开展对产妇的有效护理,在缓解产妇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实现对产妇的良好助产,为产妇的产后身体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方式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和产妇之间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拉近,有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此,产科护理人员可以加大对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力度,并在此基础上为产妇提供规范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