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与研究

2019-03-26 09:30王晋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层次分析法

王晋

【摘要】最新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跨文化教育列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际民航组织对民航飞行员和管制员的跨文化能力要求逐年提高,从而对民航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跨文化能力评价模型,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民航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水平较好,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民航院校 跨文化能力 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中国民航飞行学员职业准备度调查研究(J2017-8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05-02

1.前言

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研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欧美得到了迅速发展,“跨文化能力”的概念被广泛应用。Byram将跨文化能力分为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Fantini指出跨文化能力是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恰当、有效交流的综合能力。Deardorff认为跨文化能力是基于个人的跨文化知识、技能、意识和态度而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的能力。Spitzberg列举了跨文化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知识、动机和技巧。Young Yun Kim将跨文化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虽然各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定义陈述不尽相同,但内涵基本一致。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国最早引入跨文化研究的学者胡文仲先生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鉴于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内涵上的一致性以及研究需要,本研究将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统一为一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语言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能只注重工具性,还需兼顾人文性。最新制定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就多次提到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赋予了大学英语课程人文性内涵,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给予了充分重视。《指南》将跨文化教育列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强调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是教学目标,同时还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目的、结构和内容做了具體的阐释。《指南》提出,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宗旨在于“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民航院校的学生肩负着我国民航业国际化发展的重任,需要有跨文化的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各航空公司不断吸收外籍飞行员和外籍管制员,多国籍飞行员和管制员共同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飞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民航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理论研究很少,实证研究更是缺乏。因此,对民航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设计

2.1 建立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系统分析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民航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进行评价既能兼顾多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又能借助权重设置将每一要素对总目标的影响大小具体量化,确保测量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阐释,基于Byram的ICC成分模型,确定了跨文化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为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同时,依据Byram对以上四个维度的具体描述,并参考Fantini的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和吴卫平的大学生跨文化知识自我评价表,通过对专家和学生的咨询调研,确立了二级指标。利用专家访谈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如图1:

2.2 问卷设置

基于以上评价模型体系,设置跨文化能力调查问卷。跨文化能力调查问卷结合了封闭型问卷和开放型问卷两种形式。一方面通过封闭型问卷的定量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开放型问卷的深入调查,搜集更广泛的资料,对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补充和验证。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对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本研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随机抽取20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调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4,KMO值为0.906,信度和效度都非常好,适用于该实证研究。

3.实证分析

3.1学生自我评价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向民航院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7份。将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类,得出描述性统计结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知识维度,学生对国内文化(3.40和3.70)和国外文化(2.78和2.80)的了解程度有明显的差距,说明在学习外语语言本身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外语语言的涵义,用更地道的表达方式与外国人进行顺畅的交流。“跨文化交流的策略和技巧”一项(2.64)得分最低。因为与外国人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比较有限,策略和技巧更多的得依靠实战经验的积累以及跨文化课堂的教授,因此民航院校学生的英语课堂除了通识英语和民航专业英语的学习以外,还需要扩展跨文化交流课堂,加强跨文化学习。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经常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生,包括出国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接触,参加暑期国际夏令营以及国外学校交换访问等,在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策略上的得分明显偏高。态度维度的得分相对较高,说明民航院校的学生对于了解外国文化和进行跨文化交流还是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在跨文化交流技能方面,几个指标的得分都处于中上水平,基本能做到恰当合适的交流,既能避免不礼貌或隐私的话题,又能够采取相关策略主动适应外国文化,并在跨文化交流出现障碍时,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意识维度的五个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虽然存在地理、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但大多数的民航院校的学生都能正确意识到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意识到与外国人交流时自身文化身份和对方文化身份的差异,意识到要基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跨文化交流情景。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层次分析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从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论中华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