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发力点

2019-03-26 06:37许光洪
当代党员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变基层干部农户

许光洪

农村进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创新,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得力抓手。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全市38个市级试点村的“三变”改革,呈现领导重视程度高、人力财力投入大、总体进展顺利的态势,但清产核资任务重、确权确人问题多、引进经营主体难等问题也相应存在。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必须紧扣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牢牢抓住关系利益主体的发力点。

尊重农民意愿推进“三变”改革。这是由农民在“三变”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笔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改革方案實施前都看好“三变”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方案,但真刀真枪开干时,农民的意愿却不强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农民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对承包地宁愿流转不愿入股,因为流转简单易行,收益有保证,入股分红则不然,担心一则亏了咋办,二则权属损失咋办。尽管有的地方推行入股保底分红,比照流转费,80%直接给农户,20%作为经营收益分红,风险大为降低,但农民依然不买账。走访的农户大多数表示,为分红投入的精力,不如放在进城务工上,钱还来得快、挣得多。对宅基地,因为作价问题,农民的入股积极性也不高。至于投入资金当股东,多半限于村社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一般农民家庭不愿参与。“三变”增值收益之所以没有达到农户预期,还是因为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且风险高。在“三变”改革推进中,尤其是农民变股东环节,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这既维护了农民利益,又体现了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要求。

不能简单地用工业化的路数推进“三变”改革。所谓工业化生产经营,就是资源要素集中规模和流程化经营。相比之下,农业的弱质属性还没有实质性改变,既要靠市场来配置集聚要素资源,也要靠优惠补贴政策强化保障。尤其像重庆市这类人均土地资源少、耕作机械化程度低、集体经济薄弱的丘陵山地占主导的地区,农业的弱质性更为突出。这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不能简单地走工业化的集中规模经营路子,必须实事求是,慢不得也急不得。调研中发现,这些年但凡上规模经营的投资者,无论种蔬菜瓜果、中药材,还是养鸡养鸭养猪,不少都是亏损,铩羽而归,而能盈利的多半是家庭农场和小规模经营户。原因很简单,家庭农场和小规模经营由业主自己主导,起早摸黑,投工投劳,亲力亲为,加之又在本村社,节约了部分用工和制作成本,赚来了辛苦钱。上规模的外来经营者,以办工业的谋划来搞农业生产,再精打细算,也难以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市场、用工人数与价格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严管与盘活土地并举推进“三变”改革。城镇化步子加快,“带走”了农村人口,也带来了农村土地闲置等问题。尽管各地严控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和标准,但农民住房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一户多宅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资本下乡突破设施用地限额的冲动行为依然存在。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各级政府和村社干部、广大农民都有这个意识,但面对发展之需、自身利益之需,各方力量都在不同程度占有、使用甚至浪费土地资源,所以土地管理任务依然艰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想办法尽可能地盘活土地资源,当前最有潜力的就是农户老旧宅基地。盘活农户老旧宅基地,一是继续实施“地票”政策,二是借助重大设施建设,通过统筹平衡,加快土地复垦复耕,有效增加供给量。

强化产权意识、市场意识推进“三变”改革。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确权颁证的深入推进,大大增强了农户和村社的财产意识。土地对农民而言,不只是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还有发展权益的保障。也正因为从生产生活资料拓展为权益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拥有和维护意愿更强烈,尤其在收益不高、增值不快的地区,相比短平快的劳务用工收入,农户宁愿土地闲置荒废,也懒得进入市场盘活。笔者在走访调研中,随处可见撂荒耕地和荒弃旧宅,其户主多半外出务工并拥有新居。对这部分土地及其附着物,大多数农户都拥有“不碰分钱不值,一碰就是金元宝的价”的观念,这不只是给“三变”改革,实际上对整个土地的有效使用乃至管理都带来阻碍,必须帮助农户从财产转向产权,形成法律意义上的产权观念。毕竟,完整的产权本身就包含了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属。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破除所谓的“只赚不赔”甚至漫天要价的小农意识,发挥市场对土地的寻价功能,形成合理的价格调节机制。否则,社会资本难以扎根农村,不单“三变”改革难以推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更是任重道远。

依靠基层干部力量推进“三变”改革。农村“三变”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持续实施,固然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市场力量参与融入,但关键还在基层,在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事实上,基层干部熟悉政策、熟悉市场、熟悉社情民意,推进“三变”改革,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诚然,基层干部有一定局限性,但面对缺少青壮年劳动力这个农村现状,面对不高的商品化市场化这个现状,他们是推动“三变”改革、搞活“三农”的重要推动力量,甚至是主导力量。如同对待当初的包产到户那样,多听听、多看看基层干部的想法、做法,多鼓励、多包容基层干部的探索创新,给基层干部创造担当作为、创新创造的条件,是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有效途径。

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都不同程度地在改变。面对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载荷过高的现状,面对市场、资本、互联网经济的竞争,农业的弱质特性、农村的弱力发展、农民的弱势地位将长期存在。只要清醒地看到这一实情、这一出发点,坚持推进包括“三变”在内的各项改革,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和政策保障并举,稳步前行,多积尺寸之功,多做打基础、建平台之事,“三农”一定能迸发出持续力量,乡村振兴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作者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猜你喜欢
三变基层干部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