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实践

2019-03-26 08:22朱睿李梦军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梭梭阿拉善农牧民

朱睿 李梦军

2003年国庆节,首创集团掌舵人刘晓光来到腾格里沙漠,参加沙漠探险休闲旅游活动。面对一望无际的黄沙,他的内心深受震撼,开始思考企业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毁灭自身,能不能把中国的企业家们弄到一起来治沙?”他联合了一群企业家,希望从源头解决北方的沙尘暴问题。

2004年6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企业家为主体,企业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环保的公益基金会。SEE,取自英文society(社会)entrepreneur(企业家)、ecology(生态)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基于治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经验的积累以及环保项目的不断成熟,阿拉善进入发展快车道。2017年,协会收入为2.01亿元,其中筹资收入达到1.51亿元。截至2018年8月底,SEE会员950人,在全国成立了20个地方项目中心。

从单纯的环保公益,到用商业化的手段解决环保与扶贫问题,再到向公众推广环保文化,SEE如何快速实现转变?

企业家同盟

刘晓光是个内心丰富的理想主义者,他之所以前往腾格里沙漠,是受到九汉天成董事长宋军邀请。宋军当时在月亮湖投资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并生产肉苁蓉酒,肉苁蓉是种传统药材,寄生于沙漠植物梭梭树根部,梭梭树又是固沙的重要植被,为得到肉苁蓉,农牧民会自觉保护梭梭树,客观上有助于防治荒漠化,由此,他看到了商业与生态之间互益的可能性。

“治沙这个问题特别大,几十亿几百亿都解决不了问题,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我们企业家能不能对治沙做点贡献?”刘晓光决定支持宋军在阿拉善所做的事情。

国庆假期结束之后,刘晓光回北京,找到时任国家环保局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杨鹏,邀请他前往阿拉善考察宋军的项目。随后,杨鹏提交了一份策划案,其核心是定位于公益,动员百名企业家,每人每年出资10万元,成立生态保护基金专门做环保。刘晓光非常喜欢这个方案,开始游说企业家朋友,并组织了两次筹备会。

筹备会上,刘晓光提出阿拉善公益事业的大体思路:第一步,将企业家聚在一起策划方案;第二步,发起一个阿拉善宣言,做一个初步的基金经营管理办法;第三步,积极争取资金;第四步,行动起来,进行项目建设;第五步,使一个规范化的生态基金良性循环起来。

两次筹备会议后,SEE的基本特征确定了下來:明确的公益定位、企业家的阶层意识、规范透明纯净的组织、平等的会员关系,并按照西方基金会的模式进行规范管理,考虑到基金注册审批程序复杂,筹备组决定申报基金会的同时,先成立“阿拉善生态协会”以便迅速合法开展工作。

2004年6月5日,SEE协会在阿拉善成立,初始会员64名,企业家会员民主投票选举,选出了15名企业家组成领导班子,其中刘晓光任会长、王石任副会长、马蔚华任监事长,企业家们展现了自己的公共事务组织原则,这就是公开透明、平等参与、公平竞争、民主选举、权力制衡、按协议条款办事。

成立后,SEE逐渐确定了以预算制度作为协会运作的方式,决定资金只用于公益,不做经营性投资,同时规定理事们要亲自参会,真正成为SEE的决策者;项目主要由秘书处负责提案立项,进行预算编制,由理事会审批后,再由阿拉善项目办实施。

2008年6月,王石带领由SEE理事、会员组成的考察团赴美访问,10天时间,先后走访了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15个民间公益组织。回国之后,王石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战略目标:保护阿拉善地区200万亩以梭梭为主的荒漠植被,以这种固沙作用极强的树种来防治沙尘暴。

2008年12月,SEE基金会注册成功,2014年,升级为公募基金会,SEE生态协会与SEE基金会形成较为成熟的关系:

首先,协会作为基金会重要的捐赠方之一,企业家会员每年捐赠10万元给协会,协会将80%的收入捐赠给基金会;基金会同时接受其他企业、公众的捐赠。其次,协会负责会员发展、会员参与学习、参与基金会环保项目、提供咨询、监督,不实际运作项目,而基金会主要负责与环保相关的项目操作。第三,协会和基金会都拥有各自专业的执行团队。第四,协会与基金会拥有一致的品牌和价值主张;从治理上,协会作为基金会的重要捐赠方之一,在基金会理事会上占有一定席位;协会与基金会在项目上保持紧密合作。

截至2017年年底,阿拉善非会费筹资1.507亿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长132%;年度筹资总额1.98亿元,其中会费4750万元,占比23.63%,非会费筹资1.507亿元,占比74.99%。2017年阿拉善SEE基金会总收入2.01亿元,包括理财收益200万元。

社区模式

SEE协会成立初衷是以治理阿拉善荒漠化为主,其中,梭梭树扮演了重要角色。

起初,SEE希望通过改变牧民的生活方式进行环境保护:一方面,支持农牧民多元化养殖,让牧民改放养为圈养;另一方面,试图以植被种植进行防沙保护,为防止被破坏,他们用铁丝网把树苗围起来,结果,牧民还是会剪开铁丝网,将羊群放进去吃。SEE意识到,牧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收益,如何把羊养肥一点,收入多一点。2005年左右,他们开始探索将环保与扶贫相结合的社区发展模式。

2006年,刘晓光邀请国内外专家组成SEE战略委员会,对阿拉善地区进行为期1个月的调研,后将SEE的定位确定为:

用3-5年的时间,以阿拉善地区为重点,以社区发展项目为核心,形成成功案例,为中国荒漠化、沙尘暴的治理提供可以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同时确定了SEE资金分配的比例,60%用于阿拉善地区,40%用于阿拉善以外的地区。

在阿拉善SEE社区发展项目中,农牧民是当地环保的主体,SEE要支持农牧民参与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中来,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来决定农牧民和社区事务;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受益,是农牧民积极参与环保的前提。

从2005-2008年,阿拉善SEE实施了很多社区项目,其中乌兰布和吉兰泰地区20万亩梭梭林保护计划最具典型性。

该计划采取的是社区参与保护模式,SEE将项目社区的牧民组织起来,以牧民为主体,自愿自主地对社区梭梭林进行保护。后来SEE员工教牧民嫁接肉苁蓉(又叫沙漠人参),农牧民在梭梭树下点种苁蓉种子后,可以收获肉苁蓉获取收益。这样牧民就不会再砍伐梭梭树,而是用梭梭创收,增加了牧民对梭梭保护的积极性。

2007年1月开始,SEE阿拉善项目办正式启动农牧民社区项目申报会制度,SEE帮助村社农牧民以民主方式选举出项目管理委员,项目资金来自于政府、SEE和农牧民三方,项目管理委员会就成了村社农牧民与SEE联系的纽带。2008年,SEE项目办共举办了两次农牧民项目申报会,申报成功的有19个项目,资助金额共92.175万元。

通过社区自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社会价值的,农牧民的尊严、权利和利益都得到了满足,不过,从农牧民申报的项目中,很难清理出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具体的生态保护目标和指标。

后来,SEE决定以阿拉善地区乌兰布和沙漠200万亩梭梭林为保护目标,围绕梭梭分布、生长状态、地下水、鼠害等情况,启动系列科学考察评估项目,动员社区村民参与,并明确将阿拉善SEE基金会打造成一个孵化器,扶持中国环保公益组织。

目前,阿拉善SEE已经形成荒漠化防治、绿色供应链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支持环保公益发展四个环保公益发展领域,打造了“一亿棵梭梭”、“沙漠小米”、任鸟飞、三江源、诺亚方舟、留住长江的微笑等多个品牌项目,其中以前两个项目最有代表性。

“梭梭+小米”

2013年,冯仑任期内签署了“一亿棵梭梭”项目,2014年,在任志强任期内正式启动,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1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固沙1000平方公里,重建生态屏障。

秉承“种得活,留得住”的原则,根据年降雨量、地形地貌、社區参与意愿等严格的选择标准,项目组最终筛选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中间一块梭梭适宜种植区域。在项目实施中,SEE通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实施监督和成果验收,确保实现梭梭的大规模种植成活率,并以“梭梭+肉苁蓉”模式,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获得了双赢。

据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所长云巴雅尔介绍,针对荒漠化的生态现状,牧区已全面禁牧,阿拉善当地逐渐发展成为梭梭加苁蓉、白刺加锁阳和枸杞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而其中梭梭种植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为梭梭除了耐旱抗沙、在荒漠地带成活率高的特性之外,寄生在它之上的肉苁蓉可以加工成不同类别的保健产品,1公斤肉苁蓉能卖到三四十元,为当地牧民带来较高收益。

2016年,钱晓华任期中,又将“一亿棵梭梭”项目引入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互联网+公益”模式,每棵10元的梭梭,开发成不同的筹款产品出现在不同的渠道,这一不为人知的植被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其中,SEE与蚂蚁金服旗下“蚂蚁森林”合作的产品社会影响力最大,到2017年底,蚂蚁森林用户超过2.8亿人,累计捐种54个地块。通过互联网平台,“一亿棵梭梭”项目从一个单纯的筹款活动,变成了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最终实现了公益机构、企业和网友的三方共赢。

2017年,SEE基金会投入“一亿棵梭梭”项目1208万元,完成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种植任务20.7万亩,累计种植梭梭林71.4万亩,合作牧民303户。

阿拉善地区同时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2009年,王石引入“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培育的节水谷物,以沙漠节水小米代替传统种植的玉米等高耗水作物,“1斤沙漠小米可以节约1吨绿洲地下水,亩产量却能每提高三分一”,王石卸任以前,SEE在沙漠种小米的科学试验已经初步完成。

2010年,与阿拉善左旗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沙漠节水小米种植面积一度扩张到3000亩。时任会长的韩家寰意识到在阿拉善推广小米的种植,必须将市场关节打通。之后,他构想成立一家社会企业,SEE在一线支持当地种植和推广沙漠小米,社会企业负责制定产品标准和采购农户的小米进行销售。

2015年任志强任期内,小米种植项目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SEE成立社会企业北京维喜农业有限公司,维喜负责产品市场开发、农户负责种植生产,形成“阿拉善SEE。维喜、农户”三方合作的模式。为了保证维喜的公益性,董事会设9名董事,实行“5+4”的原则,保证有5名董事来自阿拉善SEE、随后,沙漠小米以“任小米”命名开始拓展淘宝、京东、聚划算等线上销售渠道。

2009-2017年,在阿拉善地区已累计推广沙漠节水小米种植17119.4亩,共计385户农户参与项目,累计产量4833吨,累计总节水量855.92万立方米。2017年,有54万人次购买消费,全年销售沙漠节水小米产品1080.4吨,销售谷子440吨,研发了三款小米衍生品——小米烤片、小米蛋糕、小米醋,并陆续进入市场。

2018年1月,艾路明继任阿拉善SEE第7任会长,任期3年,从2004年SEE成立至今已经产生了7任会长,他们分别是刘晓光、王石、韩家寰、冯仑、任志强、钱晓华、艾路明,他们有不同的治理风格,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经过7任会长的接力,SEE会员已经从2004年成立之初64名,增加到了2017年的803名,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截至2018年8月,还在全国成立20个项目中心。

14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从治理方式上,还是在项目发展上,SEE不断遇到问题,产生矛盾分歧,又不断去调整、凝聚共识,其所拥有的精神、价值和意义不断丰富并得以传承,充分展现了不畏挫折、善于整合资源、善于创新、高效地解决问题的企业家精神。

(作者为朱睿为长江商学院教授,李梦军为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梭梭阿拉善农牧民
木垒县沙漠区域提高梭梭成活率的几点建议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盛大开幕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阿拉善(三首)
梭梭的叶子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