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下文简称“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40摄氏度……在意外发生后,万米高空中,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机组向地面控制台发出了“7700”信号(表示遇到紧急状况),紧急求助。
在这危急关头,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于当日7时40分左右,成功让飞机备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整个备降过程前后仅仅20分钟。
一位民航业界专家闻讯,称赞川航本次备降“是一个奇迹”。
万米高空惊魂
当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
飞过成都后100公里至150公里位置时,驾驶舱右座风挡玻璃忽然出现裂纹。
曾担任多年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教员的机长刘传健立刻判断,飞机位于9800米的高空,由于舱内外气压差,驾驶舱玻璃上承受的压力可以按“吨”计算,这很可能导致风挡玻璃破碎,必须马上备降。
机组立即向空管部门申请下降高度,并请求备降最近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区域空管部门马上发出相关指令,引导航班返航。就在此时,“轰”的一声,风挡玻璃承受不住高压突然爆裂。驾驶舱就像一个扎紧的气球被针突然刺破,猛烈的风一下涌进来,仪表上的东西瞬间被吸了出去。在近万米高空中,副驾驶徐瑞辰还没反应过来,强风就把他的半个身子都“吸”了出去,好在他系着安全带,被拉了回来。
低温、噪音瞬间充斥着整个驾驶舱,飞机下降得很快,最高降速达到了每秒钟51米,情况十分危急。
英雄机长沉着应对
当时的驾驶舱内经历着生死劫。噪音巨大,听不到无线电指令;瞬间失压,眼膜、耳膜、皮肤被巨大的力量撕扯着。
飞机在7000多米的高空,下面是川西高原的冰山。刘传健用力控制住飞机。“如果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以200公里的时速开车,你把手伸出窗外,能做什么?”事后,刘传健这样比喻。
当时的飞行速度是800至900公里/小时。刘传健在这条航路飞了上百次,凭着目视駕驶飞机,使其平稳飞行。
成都区域空管部门,也是一片忙碌。无线电联系断掉了,根据雷达信号,飞机还在正常的轨迹上。按照正常的应急程序,空管人员不断给机组发出指令,告知坐标、高度等,同时向同一航路上的其他航班发送指令,要求避让,腾出空中绿色通道。
当日7时42分,航班安全降落,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人群有序地走下飞机,才看见机头的玻璃少了一块。
备降奇迹
刘传健说:“这条航线我飞了100次,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熟悉。无数次飞过这条航线,提前做了最坏的准备和训练。”正是依靠这无数次的准备与训练,让关键时刻的机长刘传健可以沉着应对,最终化解险情,成功备降成都机场。
他们从不空谈什么口号,他们只是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到极致,认真且注重细节,所以他们才会创造奇迹。这才是川航机长刘传健和整个机组能够高空突围的终极原因。此事也让人们对川航品牌更有信心。